例谈基于审辩式思维的生物科学史教育

发表时间:2020/1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4期   作者:陈常锋
[导读] 生物,这一宇宙创造出的伟大奇迹,
        陈常锋
        (福建省福鼎市第六中学,福建 福鼎 355200)
        【摘要】生物,这一宇宙创造出的伟大奇迹,在亿万年的演变和进化中,在这颗蔚蓝的星球上,构造出一个充满生机,五彩斑斓的世界。而自然赋予了人类智慧和思维,让人能够深入到万物生灵之间,挖掘生命科学的迷人光辉。于是,从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到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代又一代生物学者不断总结前人的经验,利用逐渐改善的社会环境,对于原有的生物理念和思维进行批判和提炼,将生物的“诞生-进化-演变”这一蓝图描绘得更加明朗。历史就是这样在审辩中,写下生物文明发展和演化的生命之章。本文中,笔者将从审辩式思维的意义、生物科学史的价值以及审辩思维在生物科学史教育中的体现三个方面,讨论基于审辩式思维的高中生物科学史教育问题。
        【关键词】高中生物;审辩式思维;生物科学史
        生物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自然科学学科,不论是在生物科学研究中,还是在日常的生物基础教育中,都要求学者具备较好的审辩能力,在结合生物科学史的情况下,对生物理论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最终才能实现人类对于生物科学的探索和挖掘。
        一、审辩式思维的以及与剖析
        所谓审辩式思维,就是指我们常常提到的批判性思维。思维要求人们,“通过对问题的反驳和辩证,来澄清他们思考或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区分相干和不相干的信息,然后检验其可靠性和来源,质疑他们自己和他人所言包含的假设,按照合作的精神,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推理,通过提问和反思,揭示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信念背后的假设所包含的不一致性,以探求新的可能答案”。任何一门知识的学习都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创新的过程。各个时代的学者都会受到当时时代或社会的思维水平、经济发展程度、科技进步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在一些契合时代和环境的思想和理论的诞生。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观念和信仰,往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会在一代人的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长时间保持不可撼动的地位。这时,批判性思维就成为一种敢于冲破思想桎梏,大胆开拓探索的思想工具,让人类跳脱那些老旧的观念,用更全面、更可信的事实和理论,提出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和生物演化过程的新思想。
        由此可见,审辩式思维强调的就是敢于对那些看似合理,成为共识的理论和观念提出合理的质疑,并尝试从更加合理、更加全面的角度去诠释更加合理、更加正确的道理。纵观生物历史研究的长河,审辩思维的光辉几乎闪耀在各个角落。我们以对当今生物界影响重大的生物著作《物种起源》为例,一起感受达尔文的审辩思维为生命科学所创造的伟大成就。
        在中世纪,宗教神学垄断西欧,宣扬上帝创造世界万物。而达尔文脑中始终有着这样一种理念:“世界上肯定还有许多未被人们发现的奥秘”。于是,达尔文在中年时期开启了他的环球航行之旅。他四处观察和收集动植物标本,对各种生物及其所处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和采集,回国后进行长达十二年的总结和研究,最终认识到自然发展的规律,以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为基础的进化论,并系统阐述了生物接所以的动、植物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到高计划来的规律。认为物种的演变看作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是物种的“优胜劣汰”,认为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是万物进化的根源。一书《物种起源》震惊了学术界,强有力的证据面前,宗教学神学的上帝造物说法难以与之抗衡。
        审辩式思维实践对于人的要求是极其苛刻的,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还不够,更要求开拓者具有敢于质疑权威和主流的胆量和魄力。这一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就使得一代又一代的生物学者在生命真理的探索过程中付出了诸多代价,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但他们用生命换来的真谛,是人类文明中无价的财富。
        二、生物科学史的意义及其价值
        哲学家赵鑫珊曾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人类文明历史上一次次辉煌的壮举犹如一盏盏引路的明灯,为后世的人们指明了前进和发展的道路,历史从来都不会随岁月的流走而一同消散,它所写下的黑暗与光明都将成为后人的指路牌。

了解历史,不仅仅是对过往的回顾与缅怀,更重要的是用历史的教训和精神武装自己的头脑,借鉴前人的经验,吸取教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能够成为一门单独的基础教育学科的原因。而回到生物学科,其千百年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与进步同样构成了一段专属于生物的历史,这一条路上的每一位科学家的研究和创新都为当今生物学科的蓬勃发展指引了道路。
        维萨里第一次大胆尝试从人体解剖学的角度,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认为心、肝、脾、肺、肾等人体器官是组成生命的“零件”。随后法国科学家比夏进一步指出比器官更低一层的结构结构,在萨里的理论中补充了更加细节的生命组成结构。随着科技的进步,显微镜的发明使得人类发现了生命组成的基本单位“细胞”,最后由施旺、魏尔肖等一批科学家共同总结出了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结构的统一性。这一生物微观结构层层递进的探索过程持续了数百年,逐步将生命的基本组成展现在世人面前。在这数百年间,人们对生物体的思考由个体慢慢深入到了细胞这一微小的领域,于是,生物科学史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推动了人类思维的延伸与发展。
        细胞学说的探究历史仅仅是生物科学史的冰山一角,后人从这些前人思想实践和探索中找到了打开真理之门的钥匙,这才使得当今社会生物学科的研究和学习变得如此生机勃勃。
        三、审辩式思维和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教学是当今基础教学的最后一关,学生从小学,初中整整九年的学习都将在高中做一个全面的总结。而生物,作为一门高中基础学科中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其教学过程中,教师知识的传授方法,学生知识的吸收方法,都是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的。生物学科的学习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为生物的知识都是历代生物学者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生物学科以生命科学为根基,几乎跨越了数学、历史、化学、物理等所有基础学科,数学为基因的重组以及种群的数量的变化等领域提供了数学模型和概率理论支持,而化学和物理能很好地解释生物体内产生的各种化学反应和生理现象。而生物科学史,就如同整个生物体系的骨骼, 串联起了千百年来人类生物研究的成果。
        曾经有人质疑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必要性,认为生物的学习是仅仅要求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掌握,没有必要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记忆什么时间,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这些问题上。然而,他们忽略了历史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每一个学科知识的开拓和延展,都要以审辩式思维为基础,对前人的理论和实践提出质疑后,深入探索和反思才能实现的。只有清晰了解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在什么情况下,利用什么方法,提出了怎样的理论这些问题,才能从细节处找出这一理论存在的不足或是闪光点,再加以改进和完善。而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生物科学史与审辩式思维的结合,更像是学生生物知识点的粘合剂,将课本中凌乱、分散的知识按照时间的顺序连接起来,使得生物的学习变得有根可寻,也能鼓励学生在了解生物历史的同时,对过往不恰当理论或知识提出质疑和思考,让学生在辩证和反驳前人观点的过程中,领悟生物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由此可见,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这是培养出新一代优秀生物学者的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结束语
        审辩式思维的应用,让人类在浩瀚历史长河中一次又一次地打破思想枷锁,创造出了当下多姿多彩且富饶的人类文明。生物的发展探索和教育从来都不是一路顺风的,只有不断地总结和批判,才能实现生物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加义.我国批判性思维研究综述[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2]裴容,伍春莲.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育人作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4):114-117.
        [3]徐成会.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物科学史的探讨[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5,22(1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