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再建构:在知识结构中教与学 ——以“等腰三角形”单元教学实践为例

发表时间:2020/1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4期   作者:冯剑通
[导读] 单元再建构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根据数学知识发生的规律及其内在联系
        冯剑通
        广东省清远市体育学校     511500

        摘要:单元再建构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根据数学知识发生的规律及其内在联系,将课本教材按照一定的知识结构分成单元进行教学。一方面,在数学的知识结构中进行教学有助于教师掌握课堂重难点,能够将连贯的知识一气呵成地给学生讲解,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另一方面,能够优化学生学习数学的逻辑思维品质,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数学的学习方法,并能够将这种万变不离其宗地学习方法应用到其他章节的学习中去。本文以“等腰三角形”的教学实践为例,对知识再建构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再建构;知识结构;数学教学;等腰三角形
        一、引言:数学知识是根据一定的内在联系自成一套体系的,根据知识结构的整体性来进行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这也意味着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教师需要从学科知识的整体出发,设计符合要求的教学方式,从而达成教学要求。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大多还是根据教材的安排内容,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进行教学,最后再进行组装总结,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结构的整体把握。因此,教师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教学改进,下面笔者以“等腰三角形”的教学实践为例进行单元再建构的探讨。
二、以单元再建构的视角,把握数学教学的整体性
        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知识教学时,教师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教学目标。考虑到笔者所授课的班级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因此适当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教学目标的调整。在此节的教学目标中,首先需要学生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并且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1]。在进行知识结构教学的数学课堂上,教师最重要的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能够将碎片化的数学知识建立紧密联系的能力。在本节的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深入思考各个知识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在进行“等腰三角形”数学教学的实践中,还需要引导学生在整体化、结构化的教学中,也要适当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在知识再建构的视角之下,教师需要在“等腰三角形”的课堂教学之中需要把握的教学内容和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三、复习、探究、形成知识体系——以“三步走”的方法进行教学
1、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数学教学的课堂,首先应该考虑到所有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有人可以很轻松地在脑海里找寻到以本节新课有关的知识点,但有的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则对知识的遗忘度较大。

所以,教学应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和三角形有关的知识有哪些,可以从哪些角度研究三角形等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全等三角形,和本节课要学的等腰三角形有哪些联系和区别[2]。用这些问题导入今天的课堂内容,帮助学生回忆与三角形有关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可从三角形的边和角入手来帮助学生对三角形的学习方法的建立。
2、从已知出发,寻找学习方法,构建知识结构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因为从小学开始就开始接触三角形,但是也仅仅停留自知道等腰三角形是什么而已,对于等腰三角形的内在性质并没有深入思考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模糊的概念,比如说学生都知道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与三角形的关系,为即将学习的和等腰三角形相关的新知识加入到原有知识系统做准备,以便更高效率地进行单元教学。除了联系之外,对于初中数学课堂的学生,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用更广阔的视角和思维去研究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性质。进一步去探究定义所包含的内容,明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对其性质和判定所起到的作用,加深对等腰三角形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而言是尤为重要的。同时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明确自己教学的目的性,将知识系统性地讲授给学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关于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猜想与证明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充分做好数学知识再建构工作。对于猜想环节,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参与猜想,大胆创新思维,通过观察、假设和度量等常用的方法,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随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师生一起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重要性质。虽然每个学生的水平不一样,但大多可以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结合已有的知识体系,积极建立必要的联系。
3、总结知识内容,形成单元教学的方法体系
        该教学环节不是独立的,而是贯穿于前面所述的两个步骤中。随着教学的逐步推进,等腰三角形的知识方法体系逐渐呈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知识内容,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这一块知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不只是等腰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几何图形的方法,形成了数学的机构体系。
        总结:单元再建构的过程就是把以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成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分裂开的数学知识有效地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利用结构教学的方法把问题解决的关键向同学们展示出来,让学生不仅记住了一个结论或者定理,而且能够知道为什么或者如何得到的过程。这意味着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不仅授之于鱼,更是授之以渔。让学生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意味着在学生和数学之间搭建了方法和能力的桥梁,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无疑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7).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施俊进.“单元再建构":章节起始课教学的实施智慧-《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实践与反思[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7(11):36-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