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情境体验提升小学生数感和计算能力

发表时间:2020/1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4期   作者:范萍
[导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等大脑思维能力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
        范萍
        (江苏省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鼎方校区,江苏 吴江 215228)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等大脑思维能力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因此,他们在接触数学这种数理计算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时,往往会产生畏惧感和逃避倾向。情境教育不失为一种好的思维启发方式,即通过情景预设,用现实情境的导入让同学们较为直观的感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及数量的变化,并将这些关系转化为运算关系。下面,笔者将就小学教育中情境体验设置,来谈谈提升小学生数感和计算能力等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体验;数感 ;计算
        
        【引言】许多学生的数字感知能力(简称数感能力)、计算能力不强,这是因为数理知识记忆和理解、一系列计算和推演等活动,都需要学生思维的灵活参与,都需要学生对这些数理知识进行感知,并通过思维转换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可以求解的数理运算,这些都反映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对学生的成长尤为关键。而数感和计算又是先后衔接的两个过程,数感是计算的基础,只有对数字建立起感知,意识到数字的变化和数字之间的关系,具备比较、数字记忆等能力,才能对数字进行关系提取和运算呈现。因此,情境设置要特别关注这两个能力培养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1、情境选取,要贴近生活
        情境体验首先要让同学们乐于接受,小学的阶段对数理化知识的认知还停留在基础阶段,合适的情景导入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字的感知和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所以老师在选择的时候,要选择生活化、富有趣味性的内容。同学们往往对生活中的事情比较关注、了解,数学知识本身就是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同学们也往往更加容易进入生活化的情境。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数一数》一课,教师往往会通过ppt进行一系列场景图导入,让同学们体验到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老师在选材时,可以选取花园为题材,让同学们根据花园场景中不同种类花的特征进行识别,在同一种类中计算他们的个数。要注意,场景图展示出来的花朵数目不宜过多、花朵种类也不宜过多,孩子们刚刚接触数数,可能都是通过掰手指的方式计算,以十以内为佳。如果教师想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识别能力和计算能力,可以设置更多其他景观,如绿树、飞鸟、蝴蝶、游戏中的小朋友、各种游玩设施。可供选取的题材很多,教师在选取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接受情况,因材施教。
        2、情境组织,语言有技巧
        情境组织得好,不仅需要合适的选材,还需要讲演者,即老师的语言的组织能力。学生在接受情景导入时,一边关注老师预设的情境内容,一边根据老师的语言介绍和引导深入情境体验。教师的语言技巧对课堂组织是有很大助益的,教师的语言一方面要严密规则,符合数学学科规范,另一方面也要增加趣味性和亲切性,循循善诱,让同学们乐于进入情境。


        例如,老师在教授同学们“找因数”这一课时,将2、6、12三个数字写在卡片上,让同学们各列一道乘法算式,老师接着将三个卡片贴在黑板上,请一位同学上来列完整式子,得出等式2*6=12,老师接着及时跟大家提问:大家列对了吗?看看大家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因为2乘6等于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大家知道为什么吗?什么叫做因数呢?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等式。让同学们思考一段时间之后,老师再度询问: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鼓励学生们举手回答,老师指定学生回答,如3*1=3,老师再说:这个等式中,3和1是3的因数,你们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呀?这个时候,同学们经过老师的提问启发,已经知道了补齐原有等式所用符号的重要性,明白因数建立的基本模型,也就明白了因数是什么、怎么判断因数了。老师接着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见识见识一个数字有多少个“亲族”。导入正式的因数知识介绍。
        3、体验多形式,活动多乐趣
        情境体验关键在体验二字,教师要让学生获得更直观、更真实的体验,可以考虑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导入,让学生更有参与感。考虑到学生数感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将计算活动和数字感知活动融入到情境设置中。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为例,教师在讲解对称图形这一问题时进行情境导入,轴对称图形学习起来是很有趣味性的。老师在进行图形类知识导入的时候不妨安排绘画、剪纸、度量等实践操作环节,让同学在自己的操作中自主比较分析,明晰对称图形的性质。首先,同学们在这节课之前已经学过了轴对称的基本知识,老师给同学们复习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这,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老师可以给每位同学发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正方形,标出这些图形的一条对称轴,让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这些图形对称轴两边左右对称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让同学们观察有什么规律?同学们在自主测量之后很容易发现距离是相等的,就可以引申出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图形的测量也正是一个数字感知的过程,可见,数感不仅可以通过数字实现,还可以通过其他辅助形式实现。
        再比如,加法乘法活动,学生们不能一直停留在掰手指计算的阶段,这个时候就可以借助小棒等教学工具,在进行乘法的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请同学们拿出小棒,设置一个情境:每天同学们吃多少餐饭,吃多少餐放多少个小棒在一起,一个星期有几天就放几堆小棒,为保证活动效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每堆小棒的数量要一致,因为只有每天饮食规律才健康,特殊情况先不考虑。再请同学们想一想:一共摆了多少根呢?你们会怎么列算式呢?老师可以激励同学们用几个几餐的模式,列出初步乘法式。老师还可以借此机会,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用乘法有什么优点?乘法和加法计算有什么区别呢?让学生们自由讨论,明确计算思路。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所认为的教学情境体验,就是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设置引导小学的同学们进入情景预设,再通过言语启发、活动激励带动同学们进行情境体验。案例生活化,让同学们明白生活中的花鸟鱼虫、万事万物都可融入数学,数学和生活不可分割,增加对数学的理解和探索数学的兴趣,在生活中更易于培养数感;老师善于启发,让同学们乐学、轻松学,自然进入情境体验,减轻学习负担;多种活动组织,让老师和同学们在情境体验中切实体会操作步骤,在操作实践中逐步培养数感和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君英.根植于核心素养彰显数感之魅[J].作文成功之路,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