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全君
磐石市驿马镇中心小学
所有的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要求,和所有的成年人一样,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一名在校学生,他们内心所需要的不只是教师知识的传授,而是成长过程中,所作出的点滴的闪光之处,被人欣赏,特别是得到教师的欣赏。他们会从教师的一些不经意的欣赏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会到自己的成功与被认可。从而会摒弃不足,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位无名的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几经周折,他找到了一手抚养照顾作者的姑母,表达了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给自己的侄子:“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的、写《猎人日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生活的苦闷而信笔图鸦的,由于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与人生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下去,最终成为声誉世界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屠格涅夫的欣赏,造就了一代伟大的人物——列夫·托尔斯泰。在我们的学生中,通过教师的欣赏难道就不能造就出数学家、政治家、文学家……能!回答是肯定。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各种教学活动;教育者的言行、示范;学生校内的各种组织和集体活动等都在不断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文化知识的提高。这其中教师的言行、品格、学识都起着直接作用。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热爱学生的美好情感,诚挚、精心的育人行为,往往为学生所观察、模仿、评说。尤其是教师的欣赏性的态度,更会使学生对教师由衷地钦佩,“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对学生的欣赏是多方面的,而欣赏的方式也是多渠道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神态目光、委婉语言等,都能体现出对学生的欣赏。
当一个公认的后进学生,作出一件有益的事情;当一个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回答上哪怕是非常浅显的问题时;当一个显得笨拙的学生,独立完成哪怕是极简单的一项任务时;当学生的思维具有创造性时……教师给予欣赏,就可能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激发他们奋发向上,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某班有一名学生,智力有些缺欠。入学时遇到一位不够有耐心的教师,处处给以“白眼”。二年级结束时,竟连拼音都认不全,数学二十以内的加减法也算不明白,课文从没有读过,各项活动从没有参加过。上三年级时新分一名班主任。这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与他人不同,对学生一视同仁,特别关心那些问题学生。对那名被列入“另类”的学生没有放弃,而是在班级给造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先是鼓励其大胆地发言,针对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让其回答。只要回答的贴近就给以掌声,激发学习的欲望。然后逐步加深问题的难度,感到可以答上的就让其回答。再读课文、做习题时也是一样,教师从一点一滴做起,帮助积累知识,鼓励信心,欣赏点滴的成功。现在这名学生已经初中毕业,升入了高中,不但学习成绩稳中有升,赶上其他同学,而且在性格上也成为爱说爱动,能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了。高中毕业,她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大学,学业有成。正是由于教师的欣赏,给了这名学生成功的希望,给了她进步的动力,沿着这个阶梯使其走向理想的彼岸。
欣赏,来自教师的内心,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一片真挚的爱。教师对问题学生的欣赏,有助于他们的转化。而对优秀学生的欣赏,更会发挥他们自身的潜力,优化自身的能力,创造出优异的成绩,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学生的心灵有时是幼稚而柔弱的,当他需要他人的欣赏时,内心是充满希望,同时又带有一种虚荣与自卑。所以教师的欣赏必须是真实的,真诚与尊重,真心与激励,这样才能使被欣赏者感到自己的成功,感受到被他人认可的喜悦。因此说欣赏与被欣赏都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须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意。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而教师学会欣赏,则是师爱的一种体现。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愿我们的教师都学会欣赏,让学生在教师的欣赏中,获取动力,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