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

发表时间:2020/1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4期   作者:黄 琪
[导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文本、生活与学生心灵对话的重要途径。
        黄 琪
        四川省广元外国语学校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文本、生活与学生心灵对话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课;技巧
        读书不仅要注重读的数量,还要重视读书的形式和质量。读书在形式上有教师的领读、范读,学生的默读、朗读、诵读、自由读、分组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那么,怎样上好阅读课呢?
        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兴趣,根据不同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阅读适合的材料。对四年级来说,可阅读文质兼美的叙事文作品及优秀诗文。
        给学生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能力。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教师必须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的阅读方法。对于不同的年级教给他们不同的方法技能。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采取示范读的方法,让他们听老师读,学习句子的自然停顿、语气、标点停顿时间的长短等。然后自由读,老师个别指导,小组、班级的品读。
        注重体验,发展个性。阅读教学中要激励学生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相同文本而言,不同层面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会和理解。”这就要求老师要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确立自己认为特别重要问题等。不以标准化的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理解,应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德国美学家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可见,阅读是一种在创造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应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去灵活的阅读文本,去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给学生注意积累。阅读的目的是积累知识,积累语言,以便在作文中灵活运用。怎样积累?积累哪些东西,就需要老师在阅读课上加以指导。我采用以下方法:(1)鼓励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平时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要有良好的积累习惯,引导学生处处留心学语文。

(2)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3)加强背诵,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背的多了,才能写时有顺畅。因此在要求学生阅读的同时鼓励多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很大程度取决于学校、家庭对他们的引导和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要立足学科课程,带动活动课程,为此,要掌握以下要点:启发学生热爱书籍。各册教材及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都提供了生动丰富的内容,用以培养学生读书的浓厚兴趣。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各方面知识,开阔视野,开拓思路,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使书慢慢成为小学生的亲密伙伴;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不要越俎代庖;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例如,开展朗读比赛或讲故事活动,应在学生认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用课内阅读训练促进阅读活动的开展。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所以,推荐课外书,首先应该考虑学生的需要。学生能读什么?学生想读什么?学生爱读什么?学生的阅读习惯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应该是教师必须要考虑并弄清楚的。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本,这样的阅读教学才可能有效。所以,教师首先应该把好思想教育的关,让学生多读内容健康,富有教育意义的书籍。教师还应选择和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针对性强的读物,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丰富知识,发展思维。如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各民族民间故事、诗歌散文作品、长篇文学名著等。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读物,向学生补充推荐。结合课堂教学介绍有关的书籍。一是根据节选的课文推荐全书,如《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也可介绍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读物,如人教版配套的同步阅读。这种方式,能丰富教材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效果,锻炼独立阅读的能力。但运用以上的介绍方式要注意,不喧宾夺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结合进行简单的介绍,学生自然乐于接受。
        开展经常性的介绍工作。教师可了解本校或当地图书馆藏书情况,根据需要,编写目录,鼓励学生向图书馆借阅书籍。还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成立班级图书角,把学生的图书集中起来,供大家借阅,发挥图书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中指出: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教师可根据各地都蕴藏的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
要想上好一节小学语文阅读课,就需要提高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认识,并积累相关知识,以应对课堂的变化,切实上好每一节小学语文阅读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