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四川南充市嘉陵区安平中学
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初中语文教学是介于小学和高中之间的学段,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初中语文是一项复杂的语言系统工程,涉及到生活中各个领域,是一门运用十分广泛的基础学科。优化课堂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把优化目标放在首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总结出来,以飨读者。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是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确定的,对各级各类学校语文教育的总体要求具有高度的原则性、 抽象性、 概括性和广泛性, 对语文教学发挥宏观上的指导作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体现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善美的科学态度。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紧紧围绕这些目标实施课堂教学以及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我以指导学生学习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为例,根据大纲要求,我这样设置教学目标:①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感知课文内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②理清思路,尤其要理解作者在观察中的思维活动。③学习作者抓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的景物描写方法,并运用于练笔中,使景物描写的能力能够有所提高。④对文中精彩的句段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⑤在语法上,要掌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⑥从本文的学习中,初步学会阅读文章和欣赏文章的方法。
实施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朗读。《春》是文质兼美的散文,读和听都是一种享受,我请了一位朗读得比较好的女生范读这篇课文,并要求全体同学用心去领略春的风光,春的气息。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遇到好的词和句,就用笔把它划下来。这不仅是我们学会欣赏,提高鉴赏能力的第一步,而且也是阅读课外文章,积累词汇的一种常见方法。这位女生读完课文后,全班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她那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把全班学生都带入了春意盎然的境界里。
第二步,字词教学。我让学生把文章中值得注意的生字词板书在黑板上,很多同学都上讲台板书,共有下列字词:散(sǎn)在草丛里 ,酝酿(yùn niàng), 巢(cháo) 应和(hè), 晕(yùn),蓑(suō), 水涨(zhǎng),剿(cháo) ,捉迷藏(cáng), 笼(lǒng)着一层(céng)薄(bó)烟 散:散(sǎn)在草丛里 散(sàn)会。
第三步,分析精彩句段。
老师提问: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用一个不也同样可以表达作者期盼的心情啊?
问题一提出,就像点燃了学生的智慧之火,很多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学生甲说:这是叠用,表达了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我问:何以见得?学生乙:如我们在叫唤朋友或者父母亲的时候,叫两声往往要比叫一声更加急切一些。学生丙:这样写把读者的心悬起来了,盼望着,盼望着什么,心往上提了一级到底盼望着什么,东风来了。为什么东风来了会让作者如此兴奋呢,答案还没出来,心又上了一个台阶。 最后作者才写道:春天的脚步近了。原来作者是在盼望春天,这就给我们读者一种渴望读下去,探究他后面到底写什么的愿望,从而引起共鸣。我总结:通过这样一种叠用,作者在文章一开头不仅表达了自己急切和渴望的心情,而且将读者的心牢牢的抓住,使读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问:为什么只是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不直接写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
生甲:此时春天还没有到,所以一个“近”字非常准确。生乙:把春天拟人化,写它的脚步,仿佛一个你最喜欢的人在远处向你招手,缓缓地向你走来,一种欣喜之感油然而生,让人倍感亲切。
语文教学目标的优化,一句很朴实很平凡的语言,就能体会出这么多的东西,这就是学生阅读文章一种能力的提升,品味和欣赏的能力,把学生带入到了文章的境界里。
语文教学通过慢慢品味课文,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进一步优化教学目标。怎样帮助学生品味课文呢?词性、句子、修辞、词语的感情色彩等,以第一段为例,品味文章中的修辞。我问学生作者在第一段中运用了哪两种修辞?学生通过看书找到了拟人和反复两种修辞方法。我继续问:两种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思考后回答: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盼望,这是文章的总起。此时春天还没到,只是近了,接下来,春天来了。学生对文章下面内容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绘春:春天来了,作者看到了山,水,太阳。逐一指导学生品味和欣赏。
优化语文教学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诗意盎然、文质兼美,抒情言志,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滔滔不绝地讲,机械地、繁琐地分析五幅图画,学生在下面认真地作笔记,尽管学生把笔记写得密密麻麻,这也无疑是对新教材的一种背叛,是与新课标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结果肯定收效甚微。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注重教材特点,又要注重学生特点,整体优化,适度优化,具体优化。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语文学习是比较复杂的,可以分成知识、技能、策略、态度等不同的学习类型。教学目标理所当然要全面反映各种类型的学习结果。设置语文教学目标应该从内容知识、听说读写技能、学习或思维方法以及情感态度等不同方面着手。然而,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讲,设置教学目标时又必须考虑听说读写活动的特殊性。在初中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活动中,教材内容,知识问题通常不作为设置教学目标的主要问题。听说读写概念和规则的学习与运用应该作为设置语文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一定的概念和规则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目标的主轴和核心。《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教学目标,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一思想设计的。
优化教学目标,是老师语文教学达到一定水平,具有一定质量和效益的前提和保证,教学目标指导和制约着中学语文教师和初中学生在整个语文过程中教与学的各种语文活动,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选用、教学媒体的运用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等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语文教学目标。美国罗宾森有句名言:我相信强烈的目标,这种可以使人完成任何事情的诚恳精神,这种自我忠实,是使人的心灵成就在业的最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