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

发表时间:2020/1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4期   作者:唐树松
[导读] 教育改革的落脚点就是放飞学习者,让学习者根自己的兴趣在丰富的
        唐树松
        四川省剑阁县白龙中学  
        摘要:教育改革的落脚点就是放飞学习者,让学习者根自己的兴趣在丰富的资源中各取所需,面对语文这门学据科,要想学习者对语文课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们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尤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习积极性;培养
        作为教师应该充满激情地去融入课堂,融入学生中,启发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活动,只有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呢?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现代教学法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现在的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学什么”,更重要的是“会学习”。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才能成为一个拥有丰富知识的现代人。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独立面对、处理学习中的问题,通过自己的探究去收获知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实际上是思维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在思维过程中学会思维,这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根本途径。
        营造民主氛围。面向全体学生,想尽办法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创造各种学习机会,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及提出的各种问题,认真倾听并适时启发诱导,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给予充分尊重信任,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验证,去获得真理。建立交流、民主的合作型关系,从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需承认每一个孩子都具有独特的天资,老师对每一个学生抱着真诚的期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就能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变被动为主动,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一切从学生本位出发。创设氛围,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允许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共学的教学关系。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预习课文,查找背景资料,开展自学互助;课堂上鼓励学生自学――讨论――质疑――猜测,师生一同解决问题,使学生“行成于思”、“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学习中组建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在学生之间建立起合作的学习关系,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让学生用日记等形式进行平等和谐的师生交流,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以问质疑激趣,让学生积极主动。教学中的问题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问题设计得好,提得恰当,就能让学生得到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进入科学世界的迷宫,就会激发学生围绕问题积极探究。

学生参与了,就会从中找到实现自身的价值。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研究问什么,怎么问,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探究性,要切中要害。除了教师的提问讲究艺术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问,没有疑问何谈思考呢?没有思考又何谈主动探究和提问?让学生有充分自由的思考空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提出问题,是因为他在深入的思考,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发现创造的过程。一个个同学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开始讨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得到了体现,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对语文课就不感到乏味厌倦。同时,鼓励学生多提出新问题,和老师同学切磋,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继续延伸,学生也逐渐养成质疑发问的习惯,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乐意学。语文课要上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喜欢它,才能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语文课的学习乐在其中,这是语文课教学成功关键之所在。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的、直接的、新鲜的事物最敏感,而对那些抽象的理性的事物却感到乏味枯燥,甚至厌倦。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必须利用有利的一面,转化不利的因素。可把抽象的难理解内容用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用准确、生动和动听的语言来表达,让课堂有趣有吸引力。
努力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学习是为了获得知识,但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思生于疑”。疑问往往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是创造发明的起点。这要求老师给予学生更多具有迁移性、能创造新知的知识,促使学生灵活运用现有知识,大胆质疑,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从“存疑”到“释疑”,并在新的基础上“生疑”,发现新问题,发明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把学习与创造结合起来。如教学中渗透一些前沿的、与课文有联系的新知,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去探究发现,做些小发明,写点小创作。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究自己的未知领域,让学生学会运用智慧,学会尝试创造。在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现实生活,将作文与现实生活联系,用作文反映社会现象。让学生能够主动地从自己生活的体验,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探究和创造。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主人。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于学习主体地位,强调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充分调动主体自觉积极地参与,以激活他们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的条件和机会。这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教学焕发出创新生命的色彩与民主和谐的氛围,给学生以充分选择的权利。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力。教师要巧妙利用课堂上随机出现的表情神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理解每个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理解他们的愿望、追求。学生的需要就是教师的需要。只有把情感因素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全心投入到学习中主动去学习,努力创造有活力的课堂气氛。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在灵活把握。在课堂教学中,要做个有心人,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积极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朝着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标努力,将教学过程每一个环节安排好,生动有趣,使之成为一个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成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