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 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4期   作者:何亚 朱亚杰
[导读]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数学知识的传授、
        何亚 朱亚杰
        涪陵城区第六小学校 重庆涪陵 408000
        涪陵城区第十四小学校 重庆涪陵 408000
        摘要: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数学知识的传授、公式的死记硬背,而对数学思维的培养往往欠缺关注。这会导致学生虽然学习了数学知识,却不会举一反三,也无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的数学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会大大减弱,数学学习效率也会大大降低。为此,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在数学学习中思维的重要地位,要不断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数学学习乃至一切学科学习的基础。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引言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是其中的重点,但因为不便于直观考察、不能使用统一标准衡量,也成为了教学的难点。但无数的数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告诉大家,学生只有拥有数学思维能力,才能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全面提升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高效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数学学习质量与效率的全面提升。教师要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思考,促进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让知识与思考为学生带来快乐,从而深入学生的人心。
一、数学思维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作用
        数学思维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数学教学形成一种逻辑严谨,思维灵活的思考方法。在当前数学教学中,虽然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学中并没有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只是将数学理论基础知识以概念化模式化的方式传输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思维锻炼,也就没有办法灵活地运用所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标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主要是指学生首先要具备善于观察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综合考虑所有相关因素来全面解读问题。第二,学生能够在以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推理,从而得到新的知识。第三,学生能够以严谨的数学逻辑思维,运用符合逻辑的思想观念来解释个人的想法。第四,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数学概念与定律去解决实际性数学问题。综合来说数学思维是保证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必备条件,也是促使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弊端
        (一)缺乏人文关怀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习惯性去主导课堂,忽略了将人文关怀注入课程中,难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降低了数学课程效率,虽然教师花费较多时间。但是,学生依然对数学具备畏惧心理,降低了学习积极性。被动式的学习不利于学生构建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在于引导学生会‘思考’,当学生很少处于主体地位时,难以探究数学课程中的抽象性知识。
        (二)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讲解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具备较强的抽象性。虽然运算法则不变化,但是学生面临的运用环境、知识点一直在改变。对于小学数学课程而言,很多类型的知识会在习题中展现,但是不会将完整的知识点展现在教案中。教师需要根据知识点开展讲解活动,使学生掌握原理后才能充分理解。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一)在新授课教学中渗透数学批判性思维意识
        首先,创造良好的质疑情境,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形成的前提条件。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应积极提倡:不同意见允许争议、答错了允许重答、不清楚的允许发问、教师错了允许学生提出质疑,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提供条件。

例如,在低年级《认识人民币》教学片段中,教师将请一位同学上台猜物品价格,然后请其他同学根据屏幕上的人民币面值提示他是猜少了还是多了,从而营造了一个很好的质疑氛围。在相互交流、多次调整中判断正确价格,是数学批判性思维的良好体现。其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批判性思维强调的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需要留出学生可以充分思考的时间,设计开放的探究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有趣的话题讨论,点燃学生独立思考的火花,在辩论过程中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内在思维能力
        如老师在讲述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老师可以运用“拼图”游戏教学法,让学生把不同形状的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在小学时期,相对于书面知识,学生更喜欢动手操作,学生通过拼图不仅能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专注度,也能通过小组合作,拼成不同大小的正方形、长方形,学生拼图结束时,老师可以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吗”?在讲解时,老师可以借助学生拼好的图形进行讲解,这样,在加快学生对正方形、长方形面积计算理解的同时,也扩大了学生思维深度,增加对知识运用的灵活度,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另外,这种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将抽象的书本理论知识转为具体化、形象化,减少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三)联系生活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数学知识往往来自于实际生活规律的总结与归纳,在新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越来越看重素质化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必须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促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知识,在数学中掌握生活经验,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在学习物体体积计算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寻找一些具体的事物来计算它们的体积,可以首先带学生走到操场中,让学生去计算一些体型规则的花坛体积,这样学生就会通过自己的实际测量和计算来完成该任务,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同时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对于课堂教学往往没有太大的兴趣,这样的实践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在实际生活中形成数学思维,并且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构建具象感知,杜绝死记硬背
        教师进行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图形、模型、多媒体演示等方式,为学生构建对数学图形、数学问题的立体性认知。例如,在“图形周长”的讲解中,就可以利用具象的图形展示,将图形拆为边线,具象的让学生认知到矩形、三角形等图形内部各个边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具象化的认识来感知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实践与学生的主动思考探究中,加深他们对于几何图形周长计算公式的理解,让他们更深刻的记住、记牢自己探究所得的结果。又如,在追及问题、统计等应用类问题的教学时,教师可使用路程图、具象统计图,借助多媒体附注播放的动画等多样的具象化形象,让学生直观深入地利用自己的数学思维研究问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重视构建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使用具象表达、情景构造、启发式教学等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出一个舒适、有自信的数学学习环境,激励学生在外部教育与内部自发探索的驱使下,构建起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反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吉利.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家长,2019(36):33+35.
[2]严隆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J].求知导刊,2019(52):59-60.
[3]赵苏雅.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新课程导学,2019(36):38.
[4]刘森.数学课堂怎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2):246.
[5]赵福蓉.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分析[J].读写算,2019(36):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