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 谈纪录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4期   作者:霍金鑫
[导读] 在现代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拓宽教学素材来源渠道,利
        霍金鑫
        唐山市第一中学     063000
        摘要:在现代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拓宽教学素材来源渠道,利用纪录片视频作为课堂素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拓展自身的学习宽度,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才能把生活中有价值、有影响的素材更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纪录片;高中地理
引言
        在地理教学中,许多优秀的纪录片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地理素材。教师应该结合学科知识、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深度挖掘其中富有价值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拓展学生的地理视角,为地理教学助力。
一、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理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模式相对单一,教师以单纯的讲授式授课教学,未能合理的组织地理教学活动,不能有效渗透地理教学情境,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实践性、互动性不强,地理教学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学未能给予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降低了地理教学的整体质量。教师未能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无法优化地理教学元素,影响了地理教学的质量。
        (二)提问无效,问题无意义形式化严重
        提问是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提问中因为教师本人教学方式的错误,导致没能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启发和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非常典型的案例如下:在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治理一课的时候,教师单纯向学生提问带走的泥土性质是什么、泥沙流向什么方向等问题,让学生总结水土流失的危害,但是学生对表层土、深层土、黄土高原的地理形态等都不甚了解,总结归纳起来也是非常吃力,给学生平添学习压力,甚至还会丧失学习兴趣。
        (三)地理教学资源匮乏
        当代高中生可以在更加广阔的渠道获得地理知识,地理学习的主动性有所增强。有些高中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时过于关注书本知识,未能以课堂为载体构建课上课下互动的地理教学互动机制。有些教师不足以应对信息化带来的冲击,未能基于互联网思维创新地理教学的实践教学方式,地理教学难以构建课上课下互动的体系,教师不能广泛的收集学生信息,因此导致地理教学资源匮乏,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所有学生个性化的地理学习需要。
二、纪录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思想性原则
        思想性原则就是从地理学的角度来选取视频资源,看待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并体现出地理学的思想,在选取视频资源的时候,尽量可以在具有权威性的电视台以及网上选择,关注有关地理的纪录片,选择权威性的拍摄机构可以有效地保证拍摄过程和制作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提升视频的整体的质量。还应该选择水平较高的摄制团队,这样可以在资金和技术水准上得到保证。
        (二)典型性原则
        随着影视资源的不断发展和丰富,网络影视资源越来越多,这对于地理教师选择资源来说也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在选择视频资源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地理教材以及相关知识来进行选择,并且影视资源应该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寻找影视资源中的精品,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最能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可以印象深刻的影视资源,加深地理知识理解。在实际选择过程中还应该对所选择的视频资源进行合理的加工,这样可以满足短小精悍的要求,使得重点突出,也可以节省课堂实践,避免一些无关课堂内容的片段浪费时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选择视频资源的时候应该选择内容凝练,形式简洁有代表性的视频资源,所选择的内容应该可以反映课堂主题,这样才可以更简洁地让学生将案例进行知识的迁移,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


三、纪录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新课堂教学,有机穿插讲解
学生们容易分心。因此,在地理课堂上播放纪录片时,您应该停下来,在视频中解释,及时恢复创意,并将内容与知识点联系起来。例如,海上水流运动包括海洋运动的形式、海流的设计和分布、海流规律以及海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地球先驱》第四集为文献资源,说明海洋的巨大力量及其对非洲大陆的影响,分析复杂的生态系统,并讨论全球变暖对海洋运动的威胁,在教学中可以再现的知识点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学生们遵循着一条记录,了解了海流的实际运动,充分加深了对统一点的认识,通过观察记忆来制作自己的智力地图。教师在使用纪录片时必须使用的广泛、直观和受控的信息,以忽略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要点,跳过简单的知识,重点关注问题领域,根据学生的进步来确定学习速度,并确保每分钟的记录对教学具有适当的价值。
        (二)创建课堂情境,利用热点问题开展教学
        例如,教师在讲某一部分知识之前,找寻与该知识内容有关联的社会热点事件,通过对社会热点的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热情与理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讲四川盆地这一区域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2008年的汶川地震事件,教师先对汶川地震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引入话题“同学们听说过汶川地震,地震发生的时候你们可能还小没有印象,这是发生在我国较大的地震之一,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地震损伤惨重,但是天灾无情,人间有爱,地震发生的时候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你们有了解吗?像可乐男孩、英雄教师等,今天我们就走进当时全国的关注点,四川盆地这一知识内容,”在教师讲完很多关于当时地震时的背景以后,能够调动起学生对该地方的学习兴趣,在课前导入完成以后,教师将课堂重点过渡到知识内容,导出本节课的授课重点,即四川盆地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在讲到四川盆地的自然灾害时,教师可以将这一部分与先导的热点进行结合,对四川盆地发生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地震这一灾害的发生预防逃生等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以期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实用生活技能。
        (三)利用视频资源扩展视野
        新课标对高中地理学习要求进行了说明,不仅需要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的地理知识,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关注电视和新闻中的地理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带学生进行户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地理知识,但是很多时候这种户外实践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实现不了,或者次数非常有限。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资料来让学生感受自然,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例如,根据全世界人口的增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国家人口增长的情况,播放视频“中国能承载的人口极限”,总结中国人口增长的相关数据,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视频结束后还可以结合我国最近“二胎政策”,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国家要开放二胎,开放二胎对国家人口有怎样的影响。
        (四)开展讨论课堂,积累热点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后搜集与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热点话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在不同的小组分享热点问题以后,教师针对问题出现的潜在知识点进行总结提问,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学以致用能力。在每节课开始之前,由小组代表分享一个与地理相关的热点案例,可以是某地区的自然灾害,可以是城市的活动,也可以是著名景区的新闻,总之,在学生分享完成以后,教师针对学生的案例进行剖析,向学生提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每节课结束以后,教师带领班级同学进行问题的解答。
结束语
概括地说,这意味着纪录片由于其在高中的地理需要而具有更高的地位,可以用适当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纪录片比普通的挂图、动画等更加逼真,展示了地理上相关的点。所以并不是在最后,自然记录总是只不过是一个素材,合理地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天佑.自然类纪录片在提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效果的研究[J].高考,2019(33):73.
[2]汪阳.纪录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5):51-54.
[3]叶航强.纪录片在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提升中的价值生成探究[J].地理教育,2019(S1):39-40.
[4]甘萍萍.地理纪录片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渠道研究[J].高考,2019(17):34+36.
[5]孙静.纪录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河流地貌的发育”为例[J].地理教学,2019(02):3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