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娟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心小学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前提和背景下,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就要不断地创新,把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和学生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把知识和能力往生活经验的方向迁移。
1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
一个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基础的形成是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小学生成长具有是好奇心强、可塑性强及认知接受能力较低等特点。在学习思想道德以及法治观念方面,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相比,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客观世界的认识,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模糊,这就从分体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理论,小学教师以然保留这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教学方法的落后,教学内容和学生日常的生活难以实际相结合,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佳,难以让学生形成健康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2 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考
进入新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也被赋予了全新使命,给予了全新要求。而且,在新课改、新课标、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核心素养,主要涉及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层面,包含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要素。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时,应该根据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加强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中深切体悟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内涵和外延,进而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浓厚的兴趣开启全新认知发展之旅。
2.1 整合学科知识体系内容,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
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科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各个学科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整合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容,培养学生形成较好的全局观念,使学生通过熟悉的学科内容掌握到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本质内涵,以熟悉的领域认识到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内容,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例如,学生学习《我们的校园》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打破了学科领域的限制,将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与美术内容融合在一起,以美术课程内容认识到校园的美丽,形成良好的审美理念,发现校园事物所具有的魅力,同时,以劳动课程认识到保护校园环境的重要性,成为保护校园环境的先行者,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而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2.2 科学实现学科资源整合,拓宽教学实践视域
现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知识构架、内容体系上与现实生活、其他学科之前都有着密切关联。为了切实提升教学实效,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应该立足学生实际与知识特性,竭力拓宽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视域,让学生在更为宽泛、多元、有效的教学生态内学习知识,提升认识。一是多关联生活实际,构建多元化教学生态。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诸多知识、问题、材料、案例等与学生认知现状紧密关联,进而给予学生更多实践、探索、应用的机会,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与知识学习的迁移、过渡、衔接中开展深度学习,向着核心素养的要求导向而靠近。二是多联系相关学科,打造丰富性教学视域。
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与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内容,素材资源等充分整合,使学生以别样视觉、全新站位审视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价值和意义,开展高效学习,获得提升发展。例如,在《优美的校园环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引入校园环境,让学生通过近距离观察、多元性体味等方式,深入校园环境的各个领域,感受校园环境的优美,在身临其境体验中实现认知蜕变。
2.3 在学习过程重注意引领,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
想要让学生把知识和能力往生活经验的方向迁移,就要教学情境变得生活化,注重引领学习过程。小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若讲课的内容太过于死板,缺乏生活元素,学生就不容易理解,更别说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了。选择有效的教学资料和方法的选择,引领有效的学习过程,才能更好的创建生活和的教学情境。这些资料和设备能够被教师灵活运用,再利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的目的很快就容易被实现。生活化教学的创设情境,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合理选择,注重引领学生学习知识和积累知识过程,实现培养学生学科知识素养的目的。例如,在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里面的《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一课中,通过对家乡的名人和为家乡建设默默奉献的人们的了解,懂得人人都要为家乡的建设尽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的精神,提高热爱家乡的情感。
2.4 确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塑造学生核心素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的丰富,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诸多现代化媒介技术、工具、资源的有机整合,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为了增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丰富性、多元性、有效性,教师可以加强对诸多媒介工具、手段、方式的应用,让学生在资源共享中更好学习知识,逐步提升能力。一方面,加强对网络资源的使用。就课堂教学中涉及的一些比较抽象、宽泛、复杂的知识,可以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资源库进行查询、了解、展示,让学生在图画、视频、音频等网络媒介资源的辅助下获得深刻理解,实现认知蜕变。另一方面,加强对交互媒介的使用。可以就课堂教学中涉及的诸多知识、内容、问题等,投放至网络交互平台,供学生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观摩、学习,以切实拓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范畴,丰富其内涵。例如,在《做好我自己》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学生自选平台,请自己的朋友、家长、同学来反馈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通过结果对比,更好认识自己,为做好自己而提供参考。
2.5 创设探究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积极创设出探究化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学生通过问题建立起良好的道德理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明确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方法。教师讲解《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章节的内容,将现实生活与课程内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精心设计出以下问题:“生活中有哪些规则?”、“生活规则的建立有什么作用?”、“你们需要怎么遵守规则呢?”,使学生与周围同学共同合作找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生活中所拥有的规则内容,在不断探究过程中明确规则对自我生活的约束,进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强化他们的法律意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是多元化教育方式,而不应该局限于单一的课堂教学。只有将道德与法治教学联合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才能从多方面不断增加学生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信息和来源,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得以实现,这也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