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民主宽松氛围 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乐于探究的实践体会

发表时间:2020/1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4期   作者:陈亚虾
[导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设宽松氛围,
        陈亚虾
        广东省廉江市第五小学  524400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设宽松氛围,鼓励质疑问题,重视学法迁移,做良好的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创设一种乐于探究、善于探究、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创学,以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创设;民主;宽松;课堂;学生;主动探究
        
        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我只期望教师不再是一个讲课者,只满足现成的答案。教师的任务应该是一个良好的辅导者,激起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性。”因此,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种乐于探究、善于探究、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这也是实施高效课堂所需要的把“微笑、尊重、宽容、民主、探究、合作”带进课堂的教学艺术所需,也吻合了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下面就“民主”和“探究”方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更新观念,创设民主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中心,高高在上的教师掌握着课堂的主动权,学习的交流权和知识的讲解权,学生有话不敢讲,有惑不能提,有感不能发。而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愉悦的关系,它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当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他们和谐相处,从而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合作者、引路者、组织者。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来教学生,营造出一种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大胆探究、主动发展的学习氛围。
        二、创设宽松氛围,使学生乐于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他就会在兴趣的驱动下,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轻松愉快地掌握这门知识。兴趣是乐于探究的起点,它能促使一个人善于发现、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发展,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善于捕捉诱发学习兴趣的最佳契机,调动学生乐于探究的积极性。如教学《林海》一文时,让学生自己当导游,带大家去游览大兴安岭。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了,思维活跃了,学生顿时充满信心,争着表现自己,大胆地讨论起来。有的同学绘声绘色地介绍大兴安岭的岭、林、花的美丽景色;有的同学好像自己变成一只小燕子,飞到大兴安岭去参加建设——这样的探究过程是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的。
        三、鼓励质疑问题,使学生善于探究
        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提问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他们主动参与,这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他们主动探究的一种表现。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寻疑、质疑、释疑,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适当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练的良好习惯。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后,质疑问难,并交流讨论。交流中,有学生问:“一般人对死是感到痛苦的,为什么小女孩已经死了,脸上还带着微笑?”显然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这问题,我让学生读句子“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然后启发学生:“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这是一个多么美好幸福的地方,可是在小女孩的现实生活中有的只是什么?”学生思考后答:“寒冷、饥饿、痛苦。”我再提示学生:“很明显,作者在这里用了对比的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同学们纷纷发言,各抒已见。有的说:“小女孩的死,是她痛苦生活的解脱,是对那个社会的血泪的控诉。”有的说:“这一对比,使我们产生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强烈憎恨。”通过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明确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重视学法迁移,使学生掌握探究方法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需再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只有重视学法指导,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学生一旦掌握了探究方法,也就是找到了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就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学习探究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习《将相和》一课,我设计了如下学法: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则故事“完壁归赵”——1、默读课文,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事情发展的顺序;2、细读课文,根据人物的语言、行动及典型事例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3、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学完后,总结学法,使教师的教法转化为学生的学法,然后让学生按学法迁移的规律探究学习其它两则故事。
        诸如《桂林山水》、《晏子使楚》等文章,我均采用了学法迁移。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一套比较系统的学习方法,从而终生受益。
        结语
        实践证明,让学生参与“自主、合作、探究”三位一体,紧密联系的学习方法,不但可以创设、保持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高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切实地提高他们的探究创新能力。因此,我将继续发扬探索精神、创新精神,扎扎实实地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认真探求“八字”(精讲、善导、激趣、引思)要求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体现“六进课堂”(微笑、尊重、宽容、民主、探究、合作)教学艺术魅力,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使教师真正成为引路者、主导者,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创学,使课堂切实成为造就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参考文献:
        [1]多元化教学在课程中的实践研究,学术期刊库
        [2]余音传入耳,妙曲醉西窗——略谈语文课结尾的艺术,学术
           期刊库
         [3]激活参与意识,落实主体地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浅谈,学术期刊库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