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发表时间:2020/1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4期   作者:张新丽
[导读]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课堂教学主宰者和知识灌输者的角色,
        张新丽
        四川省剑阁县白龙中学  
        摘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课堂教学主宰者和知识灌输者的角色,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善于从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寻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立脚点,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而民族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发扬,关键在于教育。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创造,能够主动全面发展自己的创新人才。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上,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学习效果差异大,如果对他们提出同样的要求,难免会使差异越来越大,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有一定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积极引导他们在信息技术课上的个性发展和创新。针对年级和接受能力不同,可以把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层次不同要求不同。在学习设置幻灯片背景时,可以把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对高层次的学生提出要熟练掌握利用“应用设计模板”更改幻灯片背景,以及会根据幻灯片主题的需要自行设置幻灯片的背景;中等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利用“应用设计模板”更改幻灯片背景和设置幻灯片背景的颜色、过渡和纹理等特殊填充效果;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利用“应用设计模板”更改幻灯片背景和设置幻灯片背景的颜色。而对高层次的学生要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实践证明: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新潜能。
        鼓励自主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实践,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某一任务出发,采用自己独特的办法解决问题,而不绝对服从教师或者教师提供的标准材料。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形式、方法等。例如,在讲“电子邮件的收发”一节时,把所有关于电子邮件的收发所涉及的知识问题,做成网页的形式,在课堂上发给学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点击”相应的连接,打开相应的具体文件并通过阅读其中的相关内容,加深对问题的了解。如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在网上申请一个邮箱地址,他可以“点击”“申请邮箱地址”的连接,还有的学生不知道哪些网站可申请到免费邮箱,他可以“点击”“提供免费邮箱网站”连接,查阅相关的信息。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实践,既学习新知,又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将成为可能。在传统的“授”课教学中,教师的“教”未必能引起学生的“学”和主动参与,而在信息技术课中,可以把学习所需要的资料预先装入教师主机上,上课时可以通过网络很方便地传送到学生的计算机上,学生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根据老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在网络中寻找相关资料来完成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传输功能相互讨论,取长补短;也可以向老师询问以解决学习的难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反复学习,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进行深层次的练习,来自网上、老师同学的大量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从而受到启发,对所学知识加以整理和延伸,形成自己特有的东西。
        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发挥离不开自信,自信是实现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会使学生满怀希望和自信心。例如,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时,可以进行作品展示。当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网络上时,学生们将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这样既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又让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活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心情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学生本来就有浓厚的兴趣。为了保持这种兴趣,我们更应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在讲修饰 PowerPoint 幻灯片时,设计了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学习任务:制作自己的个人简介,要求有艺术字标题以及图文混排结构。在制作作品时,学生们的情绪十分高涨,交上来展示的作品各有特色。有的把自己的姓名作为艺术字标题,旁边配有学生本人的相片;有的把自己的各科考试成绩输入到文本框内,用艺术字标题注明是哪一次考试的成绩;有的把自己写的短文作为文本框的内容,短文题目则用艺术字标题制作;甚至有学生用“画图”程序画了自画像当成图片插入到幻灯片中,然后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文本框内输入等。当在全班展示优秀作品时,看到别的学生设计的富有想象、各有特色的个人简介,学生学习制作幻灯片的兴趣更浓了。这样既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境引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头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注意采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构建良好的师生情感,使学生愿学、想学、乐学、会学、主动探讨学。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引入课堂的技巧,在形式、内容、语言及情感动作。例:教六年级 FLASH 动画中的“过渡动画”一节时,为了激发学生想学“过渡动画”的兴趣,可以演示了事先做好的一幅动画:一朵彩云变成一只小熊的头,小熊的头也再变成彩云。学生看时惊奇、好奇,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学习起来就能主动,眼、耳、手、脑、口都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时的学生就会油然而生出一种想亲手制作一个更富幻想、想象而奇妙的动画的欲望。潜移默化地影响、培养着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最活跃,参与意识最强,最富想象力的时期,因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主宰者和知识灌输者的角色,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善于从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寻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立脚点,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