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德育社会理论 提升道德与法治德育实效

发表时间:2020/1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4期   作者:沈 建
[导读]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学生初中阶段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沈 建
        吉林省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130000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学生初中阶段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初中初中阶段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初中生的学习实际,从社会理论入手做好德育教育渗透,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关键词:德育教育;?提升实效;?社会化教学;
         一、 挖掘教材内容,引发学生德育思考
        观察学习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教材设计来看,教材在德育教育内容中采用了绘本式方法开展教学,即通过图片+文字的方式进行德育内容的讲解与渗透,其重点在引导学生图片内容观察的基础上得到具体的结论。因此教师在德育教学指导过程中应积极做好教材内容的合理应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实现在德育内容观察基础上的自主学习。
        二、 树立德育典型,学习德育优秀对象
        树立德育典型对初中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初中阶段学生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师树立的典型会有意识地进行模仿,而模仿的过程就是德育教育渗透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做好典型德育对象的树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学习对象,通过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三、 开展自我评价,体现德育教学效果
        初中阶段在是非观念、个人好恶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意识和相关的态度,但在长期的家庭环境下,部分学生都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评价模式,喜欢以“放大镜”看别人,而将自己放在道德的标准之上,由此产生了对家庭、学校、同学、老师等的负面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通过引导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让学生认识自身的问题,从而纠正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体现道德与法治的德育效果。
         四、 开展德育指导,强化德育学习信心
        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过程中,应积极做好德育指导工作,强化学生对德育内容的认知。考虑到初中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理解难、学习难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的惰性,对教师德育工作不是很配合。因此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可以从初中生学习的实际出发,通过德育指导的方案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强化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懂得保护自己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课程教学中通常会开展互联网生活小调查,游戏是学生的主要选择,而游玩时间普遍在1~2小时,但也有学生玩2~4小时。其中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就表态:“老师,我也想好好学习,但是我控制不住我自己。

”进而引发学生自卑等负面情绪。基于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如果单纯从说教角度,鼓励学生学会控制自己不沉迷网络,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从德育指导方面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教师提出“帮助小明戒网瘾,想一想小明每天玩2~4小时游戏,是出于什么原因,如何转移他的注意力呢?”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小活动,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互相交流经验,通过交流的方式打开部分网瘾较重学生的心结,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从玩2~4小时游戏的心结中脱离出来,转移到与学生讨论如何处理问题方面,通过这种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自主纠正自身的行为,而教师通过对学生讨论的方法进行指导、鼓励、补充的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戒掉网瘾、学会科学上网、学会保护自我的信心。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基于学科特点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从学生信心角度出发进行有效引导,提升初中生学习的自信、德育的自信,自觉融入德育教育当中。
        五、 开展德育实践,实现德育内容落地
        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德育实践的开展。通过具体实践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和德育素养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当中,通过行动推动德育落地。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丰富学生的社会认识和内心世界,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应从学生学习和道德引导角度出发,切实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提升德育的实效性,体现德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惠君.生活德育智慧成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探索[J].初中教学参考,2020(15):76-77.
        [2]朱微.有情有境育童心: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J].教书育人,2020(14):68.
        [3]董丽丽,周圣山.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中几个问题信息的探析与矫正[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3(2):124-132.
        [4]周健.初探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0):64-65.
        [5]孙民.用“道德”的教学彰显德育课程魅力:“不道德”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现象透视[J].中初中德育,2019(10):13-16.
        [6]孙彩平.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核心,推进学校德育工作一体化[J].中国德育,2019(16):1.
        [7]陶文静.创设“真”活动,灵动德育课堂:以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J].初中教学研究,2019(20):60-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