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实践教育面临的难题及破解之道

发表时间:2020/1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4期   作者:郭永昌
[导读] 教育的本质是涵养与教化,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融合与提升。
        郭永昌
        四川省广元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管理中心    628017

        教育的本质是涵养与教化,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融合与提升。如何有效进行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是每一个教育人应该虔首深思的问题,应以问诊寻源的精神务实就实,从思想、路径、方法上找发力点和着力点。
        一、当前劳动和实践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地域发展不平衡。自2016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多次下发关于劳动和实践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思想,劳动和实践教育迅速成为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新标向。部分省市(州),深刻认识到发展劳动和实践教育的政治意义和教育意义,开始创新机制、创造条件,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全力推进“五育并举”发展路径,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尤其是上海、山东、山西等地起步早、起点高、运行良好,个别基地(营地)的运行模式、服务方式、教育理念已经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这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但,多数省市(州)还处于规划建设、探索发展的初期阶段,劳动和实践教育发展总体滞后,任重道远。
        (二)教育认识不深刻。一是教育主人翁意识不够。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部分省市(州)的劳动和实践教育存在“请人待客”“借鸡生蛋”“无人问津”的现实局面。教育人、教育服务人没有成为劳动和实践教育的主要负责人,或者没有成为劳动和实践教育发展的主要推动者,这就等同于“农民不以耕种为主”“工人不以生产为主”。二是劳动和实践教育内涵把握不够。通过交流访谈发现,个别教育管理者、教育执行者认为劳动和实践教育就是“指定一个地方,划拨三两人手,种上些许作物,开展几次活动”,这是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劳动与劳动教育区别的现实表现,是内涵把握不够的真实表现。三是教育长效发展认识不够。一些地方教育改革相对滞后,存在功利化、快餐化现象,以热点、新方法论为新潮流、新方向、新抓手,忽视教育“全域”发展之根本,呈现“燕过无痕,空余嘹亮”的情况。个别地方甚至将劳动和实践教育作为“陪衬”“配菜”,“重智轻德、重分轻能”的现象任然还很突出,办学理念相对滞后,内涵发展不足。
        (三)教育落实不到位。一是以文件落实文件。针对劳动和实践教育,部分地方存在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情况,将文件转发至基层、转发至学校作为工作的完结,至于是否落实、落实的效果甚少关注,缺乏过程监管,缺乏绩效评价。二是为了文件落实文件。部分地方存在,根据文件精神,兜底落实文件的现象。什么意思呢?你要求的我都有,你考核的我都全,质量与效益就是两说了。
        (四)资源整合不优质。一是基地(营地)建设不标准。经调查了解,大多数地区没有规范基地(营地)建设标准,基地(营地)建设未按照国家要求执行,没有认真研读《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活动项目设置》和《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建设的而随意性比较大,教育性的彰显不够。特别是企业(私人)基地的建设,盈利的目的性较强,公益性、、安全性、教育性体现不足;二是学校周边资源利用不好。农村学校没有很好地利用周边的农村资源,仅限于校内的小场所进行劳动与实践教育;城区学校没有利用好周边的优质工厂、企业、现代农业种植园等开展活动;三是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劳动与实践教育线路。不管是农村学校还是城区学校,均对劳动与实践教育活动的线路优化整合不够,多数都是点对点,对线路上的资源整合不够;四是行业之间的对接缝合不够。劳动与实践教育活动不单一是教育部门、学校的事情,按照国家要求以及活动的教育属性,应该是教育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形成共建、共管、共育的局面,真正形成教育的全域性,全域的教育性。
        二、如何抓好劳动和实践教育
        (一)转方式,变瓶颈为抓手。劳动和实践教育是教育人、教育服务人应该履行的基本职责,教育部门要主动作为,统揽区域全局,源头规划;要主动发力,制定发展规划图、工作推动表;要主动汇报,主动问询,打通发展瓶颈,扫除运行障碍,秉承“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工作意识,为地方基地(营地)、校内外活动场所的建设与发展当好“指挥员”“参谋长”“勤务兵”。

基地(营地)、校内外活动场所要立足实际,抓问题的主要方面和主要问题的主要点,以匍匐前进的方式,解决好发展运行中的每一处痛点,通则不痛,不痛则健康良性运行。
        (二)挖潜力,变低效为高效。一是用好人,用对人。一支作风优良、能打胜战的队伍,必然有一位好的领头人、一批务实肯干的人。劳动和实践教育作为当前教育发展的焦点,要出彩、要闪光就需要“好的领头雁”“好的工兵”。教育部门、基地(营地)、校内外活动场所要将愿意做事、能够做好、能做好事的人放在可以做事、可以成事的位置,选派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人员,建设“敢作战”“作胜战”的队伍,因人定事,而不是因事定人,真正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二是健全制度,提高效率。好的制度是成功的基础,要建立完善健管理制度、运行制度,体现法治的精髓,确保各单位、各部门、各人员有事可做,有标可对,有时可依。要定期督查、定时检查、限时整改,形成劳动和实践教育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落在实处、显在明处。
        (三)破难点,变问题为课题。一是突破课程体系建设难。课程是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当前劳动和实践教育课程存在目标定位不精准、教学内容选择不规范、教学活动方式不恰当等实际问题,如何突破劳动和实践教育课程建设难点,是决定劳动和实践教育发展方向的基础。劳动和实践教育课程建设要成体系,要把握教育目标、学段特点、地域区别、家长需求、学校特色、基地主题、活动形式、社会需求、经济水平等,做到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劳动和实践教育课程建设要全方位,对上,符合国家大政方针;对下,符合实践教学实际;对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对外,符合群众认知期盼。学校和基地应深入研习劳动和实践教育课程指南,开发适合区域实际、体现地域特色的劳动和实践课程,编写符合教育对象认知实际的劳动和实践教育活页教材,落实好干支关系。二是突破队伍建设难。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等方面起引导、规范、评价和辅正作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劳动和实践教育师资队伍面临专职教师少、专业人才缺的现实局面,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兼职为主的劳动教师队伍,聚行业英才、大国工匠、文化传承人、民俗艺人共商教育、共行教育,坚持标准选好人、强化培训育好人、建立制度管好人、立足实际用好人的劳动和实践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原则。三是突破评价机制难。当前劳动和实践教育评价面临机制不健全、要素不齐全、体系不完善的实际情况,应建立面对学生、教师、基地(营地)的三位一体考核评价机制,坚实“依法评价”原则、树实“多元评价”理念、做实“多方评价”规划、充实“多位评价”主体,探索建立评价结果运用机制,为全面育人做好德、劳层面的充分准备。对学生的评价要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一是参与性评价;第二是过程性评价;第三是形成性评价。参与性评价主要从学生课程参与积极性和参与状态综合衡量。过程性评价是整个评价的核心所在,包括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竞技、汇报展览、课业检测等,是学生整个参与综合实践课程的记录,是最接地气的,是学生真实的反应,是形成性评价得以体现的根本。形成性评价即课程实施的成果,它包括显性表现与隐性发展。显性表现为: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品的呈现、活动竞技的成果等;隐性发展包括: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合作能力的提升、独立自主能力发展、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等。
        (四)合资源,变劣势为优势。教育从来不是单个孤立群体闭门造车之功,而应“一而十,十而百”之复合。一地一校可用资源有限、可供人力有竭、可谋思维有尽,多个基地(营地)、多所学校共商共建劳动和实践教育场所(地)、馆室,共开共行劳动和实践教育活动,联校成片、联营成制,达到“抱团取暖”“互通有无”“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功效,聚荧荧之光,照百里通透。一是探索联校共建。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侧重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究其本质亦可认为是劳动和实践教育。职业院校、特教学校具备劳动和实践教育设施设备、人才师资、场地场所,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运行与管理趋于成熟,普职融通、普特融合能够进一步加快中小学校劳动和实践教育的快速、优质发展。普职融通、普特融合可以从三个“整合”着手:整合教学资源,建构普职特融通资源体系;整合课程资源,建构普职特融通课程体系;整合教师资源,建构普职特融通队伍体系。二是探索城乡联动。各地各校所处区位不同,所拥资源不一,面临窘境不同,城区基地、学校可分配利用社会资源、社区资源相对紧张,乡村基地、学校优质资源较少。探索城乡联动,互补互长,能够实现优质资源双向输送,降低成本、提效增质,推动区域劳动和实践教育快速、优质发展。三是探索行业互利。劳动和实践教育是开放的、多元的,涉及教育、旅游、文化、交通、食药等多部门;农、工、商、学、军等多行业;自然、历史、科技、人文、体验等多领域。部门不同分工不同、行业不同专长不同、领域不同研究不同,集众之智、聚采之长、汇锦成域,打造劳动和实践教育社会各界参与之新局面,努力推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效化、实质化,为下一个教育发展高峰持续发力,共同谱写新时代教育发展新篇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