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24期   作者:吴华珠
[导读] 语文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和民族精神的精髓,时至今日仍旧有
        吴华珠
        福建省漳州市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常山中心小学363306
        摘要:语文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和民族精神的精髓,时至今日仍旧有着极高的学习价值和传承意义,是当今社会我国学生必须要从小学习并积极学好的一项知识。因此,新课标重新强调了语文教学、尤其是落实阅读和写作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认为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积极构建高质量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活动。文章立足于该背景,对“教师应如何做”进行了思考,提出了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尊重生生差异、鼓励表达等策略,以供同仁参考之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读写结合;教学思考
        引言:一直以来,语文都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阅读和写作,更是以既能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其人文情怀,又能增强其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等优势,成为了师生的重点关注对象。这也就意味着,立足于新的社会环境,面对新课标提出的“基础教育应在传授简单知识之外加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要求,以培养具备更高学习能力和更好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型人才为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读写结合”教学的把握和实践,积极从多角度出发寻找促进“读写结合”教学的多元方法。
        一、激发兴趣,带动学习热情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只有始终对知识感兴趣并对学习活动持有饱满的热情,他们才会不断积极地参与到“读写结合”的学习活动当中,并在课堂内外都有良好的表现。也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更多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和核心素养的机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打造该新型教学模式之前,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兴趣激发。无论是选择在正式授课前向学生讲述与教材文本相关的趣味故事、还是播放趣味性更强的动画影片,只要是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之上、让他们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感到好奇并提起兴趣的方法,都值得尝试[1]。
        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为例,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中搜寻与文章“捉猹”、“捕鸟”、“闰土与鲁迅新年相见”等内容相关的趣味图片或视频,将其通过多媒体工具播放,在阅读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观看,要求他们对照教材中作者对这些片段的描写分析其语言结构之妙。紧接着,设计写作练习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对图片和视频的观察以及理解,结合作者的行文结构、语言运用进行写作练习。这样一来,读与写顺利衔接,学生不仅能获得更多读的收获,也能写的更好。
        二、培养习惯,深化学习意识
        一个良好的习惯往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同时对他们的日后发展还有着极高促进意义,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想要更好地落实“读写结合”教学活动并让学生在该学习过程中有更多收获,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将注意力放在培养他们的学习与行为习惯之上,包括但不仅限于细致阅读习惯、积累习惯、观察生活的习惯。首先,就细致阅读与积累习惯的培养来说,教师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向他们传授“略读——精读——研读”的读文章的方法,引导他们先迅速浏览文章了解文本大致内容、再精读段落把握核心部分、最后研读优美语句并积累[2]。这样一来,通过在课堂上有意识的练习掌握阅读技巧、形成良好的读文章习惯,学生就能在后续学习活动中按照该方法去探究其他文章的行文结构和优美语句,并将其积累下来、内化为自身写作素材
        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草原》为例,师生就可以先从“略读——精读——研读”出发落实阅读学习,再进行写作练习。
        略读:浏览文章,了解大致内容——描写草原风景,记述旅行见闻。


        精读:分析段落结构,把握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讲故事”的规律——先到陈巴尔虎旗、再见野马和蒙古包、进入蒙古包、与草原人民欢歌共饮。
        研读(引入写作训练):分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等句子的精妙之处,将文章原文积累在作文素材本上,并回忆自己见过的其他风景仿写句子。
        三、尊重差异,区别培养学生
        受个人性格、过往学习经验、生活经历、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对待阅读和写作的态度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若教师忽略了生生之间存在的这部分差异、只是一味地采取同样的指导方法引导他们学习,必然会降低“教”与“学”之间的适应性,造成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的问题出现,最终加剧班级内部的“两极分化”。因此,遵循“以生为本”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小学语文教师在构建“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应给予生生差异足够的关注,有区别、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  
        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藏戏》为例,对于在阅读环节表现出了明显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就可以适当加强阅读训练,为他们提供更多同类型文章,鼓励他们多元阅读,并带领他们在对比分析中总结其创作规律,积累同类型创作经验。而对于阅读学习表现良好且表达能力旺盛的学生,就可以直接设计“我的家乡风俗”、“我喜欢的传统节日”等作文题目,迅速落实写作训练,实现读写的高效结合。
        四、构建情境,促进教学落实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大多数小学生都能够被“读写结合”这一新的学习模式吸引、进而积极参与到阅读和写作学习活动中来。但是,其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学习能力仍然是有限的,难以支持他们完成更复杂的读写活动。尤其是在面对一些较为抽象、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的文章时,他们不仅无法围绕文章展开创作,更是连最基本的“理解文章”目标都无法很好的实现。此时,教师就需要适当介入、为他们提供辅助学习资源,在网络中搜集相关素材并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呈现、创设情境就是个不错的选择[3]。
        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为例,教师就可以先在网络中搜集与红军长征有关的纪录影片并组织学生观看,提出“通过观看影片,你们对红军长征产生了怎样的理解?”、“对于参与长征的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等问题,要求他们回答,再引导他们阅读文章。如此,在情境的支持下,学生对长征、革命精神提前形成一定认识,他们更容易理解文章情感内涵。紧接着,在他们阅读教学结束后,要求他们结合自身在之前观看影片的体验和阅读收获,书写与革命精神有关的小作文,包括但不仅限于教材文章读后感、影片观后感以及对革命先辈的介绍等,在加强阅读效果的同时培养其在写作中表达自身情感的能力。
        结束语:总而言之,“读写结合”教学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颠覆,能够将阅读和写作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小学生在学会阅读的同时学会写作,使他们在提高文字理解素养的基础上提升语言表达素养、同时深化自身关于语文学习的其他能力素质,对小学生在语文学科范畴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小学语文教师应主动走出传统“阅读与写作相互独立”的刻板思维,积极构建以“融合”为主的新教学模式,高质量落实“读写结合”教学,以便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其在相关领域的健康、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峰.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44-46.
[2]李爱良.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49.
[3]任凤玲.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