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智鹏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内容摘要:在高职数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以学生需求为本的教育新思路。广大教育者应重视“课程思政”教育,善用思政内容丰富数学教育内涵,努力打造共育格局,在推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推动高职教育良性、稳健发展。本文围绕“高职数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对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高职数学课堂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必要性
数学具备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性,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科技发展无法脱离数学,社会进步更无法脱离数学,而从学生发展角度看来,数学更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高职数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均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课程思政能够丰富高职数学的内涵,增加高职教育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以课程思政构建教学协同效应是当前阶段高校各类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教育相关者应对之加以关注。
一、高职数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高职院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推动了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结构、文化基础层次等的多元化发展。从整体角度看来,高职院校学生大多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对培养数学思维的认识也不够深刻。与此同时,高职数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考核等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教育者们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了教学工作,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但是教学成效一直难以尽如人意。
高职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技术型人才,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成全方位育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是十大育人体系中的第一大体系,其根本任务是利用课程思政带动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挖掘课程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推动思政教育与课程教育有机统一。课程思政与高职数学融合能够拓展并丰富高职数学的内涵,为高职数学教育提供人文精神载体,挖掘数学课程中包含的人文元素,改变当前不良的高职数学教育现状,提升高职数学教育的有效性,是推动高职数学教育贴合高职育人目标的有效举措。基于以上,高职数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重要且必要。
二、高职数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路径和方法
(一)制定全新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高职数学课程教育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函数、极限与联系、导数、微分等概念和知识,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提供数学知识基础和数学思想理念,并帮助学生掌握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技能。在高职数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应当制定全新的教学目标,数学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还要能够对学生的德育和智育发展进行引导,要凸显数学教育的育人功能,还要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等纳入其中。
(二)挖掘数学中的思政内容
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中,中国取得了很多的辉煌成就。高职数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时,教育者可以借助世界数学发展史向学生介绍中国数学的世界之最,如利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普遍使用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比西方欧几里德几何学具有更高水准的《九章算术》中的机械算法体系等,利用了解世界之最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奠定学生爱国的基石。当然,在教学结束之后,教育者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写小报告的课外作业,让学生自行查找我国数学家在数学发展中的贡献,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家的丰功伟绩,感受我国灿烂的数学文化史,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三)合理引入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抗挫折能力,在遭遇困难和问题时容易惊慌失措。因此,在融合高职数学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时,教育者必须将挫折教育纳入教学体系。例如在落实极值和最值教育时,教育者可以用苏轼的《题西林壁》作为教学引入,帮助学生辩证的认识“横看成岭侧成峰”,随后再引入函数图像,利用山顶和山谷向学生阐述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后再帮助学生认识人生的起起落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使之拥有在谷底不气馁、在高峰不张扬的优秀品格。
(四)创新教学评价
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评价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考核的唯一指标,此种教学评价方法不科学、不全面,不能够全面的衡量学生的素质发展,也不能够为教育者创新并优化数学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在高职数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背景下,传统的高职数学评价体系问题更多、适用性更差。因此,创新教学评价是融合教学开展的重要环节,教育工作者必须从新的教学目标出发设置考核内容,要利用考核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并鞭策学生自我优化。在创新教学评价时,教育者除了可以引入多样的评价因素之外,还可以引入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学生自评又可以以书写小报告为内容,并在其中渗透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如将小报告的主题设置为“我尊敬的数学家”、“微积分创始人对微积分的贡献”、“中国古代的极限思想”等,既能够考察学生的知识理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政素质,相信一定能够获得不俗的成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满足学生心理发展需求是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内在规定,学校方面应当善用课程思政完善实践教学的价值认同体系,用心理机制实践数学教学,促成课程思政教育与高职数学教育共育,从道德精神、品质素养、学习能力等角度出发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技能。在融合高职数学课堂和课程思政教育时,教育者要注重双重教育目标的融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挖掘数学中的思政元素,要“润物无声”的育人,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品质,彰显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彩宁. 浅谈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数学教学——以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18,5(48):286-287.
[2]朱志鑫,陶文辉,刘静霖,杨荔. 高职数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1):82-84+118.
[3]纪张伟.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以高职数学课程为例[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7(04):23-26+36.
[4]唐小纯. 不断挖掘数学课程思政充分发挥数学课程育人功能[J].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7(01):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