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意义及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4期   作者:陈冬丽
[导读] "读整本的书"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
        陈冬丽
        河南省新蔡县余店镇初级中学    463500
        [摘要]"读整本的书"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更是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但整本书阅读不能是随意读,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语文课的指导,否则仅凭兴趣的整本书阅读难以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问题、思维导图
        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再次重申"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整本的书"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其实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就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概念,1941年叶圣陶发 表 了《论 中 学 国 文 课 程 的 改 订》,他认为“单篇短章难以培养阅读长篇作品的能力”“读整本书有利于培养全面的阅读能力”,从理论上提出“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整本书阅读具有篇幅长、内涵丰富、主题多元等特点,义务教育阶段落实整本书阅读,能更好的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兴趣、拓展知识、开拓视野。具体而言,整本书阅读的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读整本书”是落实阅读教学、提升阅读能力的根本途径
        读整本书是对教材的必要补充。教材是很好的例子。通过例文的讲解和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学习文章的艺术手法,揣摩语言文字的意蕴旨趣。在教材中所学“要养成阅读能力,非课外多看书籍不可。”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无论是选文的数量还是篇幅容量,都因教学任务的限定而拘于定量,而整本书则具有更为丰富的信息量和完整的信息链条,更有助于学生全方位的提升阅读能力。所以教师不能专恃教材的篇章而教,学生也不能唯以教材的内容而学。
        学教材是求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而读整本说则是阅读的应用和落实。教材和整本书的的关系其实非常明确,“教材只是举出些例子,以便指示、说明而已。”整本书才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教材。就阅读方法上二者也是相得益彰。教材学习以精读为主体,略读是补充。而读整本书则是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
        总之, 学习教材绝不是语文学习的目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应用。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仅靠教材上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要多读书、多读整本书的反复历练,读书的种子才会在思想的土壤上生根发芽,读书才不至于成为考试的附庸,才能真正成为充实人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2.“读整本书”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完善认知架构的重要方式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辩证思维以及创新思维更是思维训练的重点。
        而整本书阅读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高阶思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整本书内容庞大,所以它的信息量更为繁芜复杂,信息链条更加盘根纠缠,信息交融度更为扑朔迷离,所以学生不仅要能够通过发散思维去洞察芜杂的表像下所隐藏的本质,去厘清复杂的人物关系;还要能够运用辩证思维在对立统一中去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辨析事件的分错和交叉的意义;更要能够运用创新思维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建构和重构,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与书本知识交融会合,最终使自身的认识能力得到飞跃,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也能因此而落地。
        但整本书阅读不能是随意读,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语文课的指导,否则仅凭兴趣的整本书阅读难以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如何让读整本书成为学生“语文生活”的一部分,这是落实整本书阅读的关键所在。整本书阅读中,虽然读的主体是学生,但老师如何引导也是阅读成效高低的关键。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两种阅读策略。
1.问题激趣,驱动阅读
        问题是阅读最好的引路人。因“整本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所以引导学生以创设问题的方式进行原典阅读,
        以问题激趣,能更好的化被动性阅读为主动性阅读,变共性化阅读为个性化阅读。
当然,教师在指导阅读中所提出的问题也至关重要,而老师所提的问题应该是核心问题或是有思辨性的问题比如在进行《水浒传》阅读教学中,对于大家熟悉的水浒英雄,老师可以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鲁达的另类体现在哪里?你认为武松是个愤青吗?你愿意和李逵做邻居吗?水浒英雄石秀为何被誉为金牌特工?等等
        这些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让学生直接抓住文本解读的重中之重,做到对症下药,重点突破,协助学生在有限的短时间内最快最好的理解文章内容。
当然在整本书阅读中要改变教师讲解主导阅读的形式,通过问题将其转变为“师生互动设计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师生共同评价问题—老师、学生、家长共同评价阅读效果”的形式。
        在问题的启发之下,学生以问促读,借读生疑,因疑而辩,由辩入真。
整本书阅读要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期待,帮助学生涉入阅读深水区,重获阅读愉悦感。
2.巧用导图,形象阅读
        思维导图能够把抽象的文本具体形象的表达出来。面对“整本书”中庞大的信息量,思维导图使文本的信息可视化,不仅能够更清晰的厘清人物关系、故事情节、情感发展、手法特征等重要信息,让复杂的信息变得一目了然,让复杂的信息变得一目了然,同时在这过程中学生也实现了对文本的梳理及再思考,从而达到发展思维、提升创造力和逻辑力的作用,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图.1
        在《西游记》的阅读中,学生按照回目来绘制故事梗概图(如图1),学生可以利用关键词概括总结,也可以依据人物或事件发展具体勾勒。总之,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学生清晰而全面的了解作品的框架,避免了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也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同时在绘制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尽情创作,导图不是简单的一幅图,而是自己智慧的结晶。
        整本书阅读的阅读策略不一而足,教师要善于根据书本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出合理且高效的导读策略,目标则是能够在教学实践内调动学生对于整本书的阅读兴趣与阅读期待。只有将这座“桥梁”设计好了,学生与名著之间才会联系密切,学生对名著的深入阅读才会被激发出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义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叶圣陶.《叶圣陶集》13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1,200页
[3]程娇娇.余映潮阅读教育思想研究[D]:[硕士研究生论文].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5
[4]倪刚.中学整本书阅读课程实施策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