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传统文化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4期   作者:余本干
[导读] 高中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紧密结合
        余本干
        湖北省武穴市育才高中 435400
        摘要:高中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紧密结合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基于此,以下对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传统文化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中语文;传统文化课堂;应用研究
引言
        近年来,广大教师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教师也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在诸多先进的语文教学手段中,情境创设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利用自己与作者的同理心去揣测作者的心理和文章寓意,进而使文章中的文字生动起来,并促使学生可以用其他感官对文章和语文知识进行感知,进而有效提升语文学习效率。
一、视听结合,渲染情境
        从文学语言的角度上看,通过“品读”可以体会到古文中语言、意蕴等文化;而从文学创作的角度上看,古文基本是创作者将自己在现实世界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悟联系起来,然后再通过遣词造句的文学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具有诗画相通、诗乐结合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把文字信息以视频、图片、音乐等方式呈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最直观的方式促进学生了解文本,更有助于传统文化教学的顺利开展。心理学家证明视听结合能够使学生记忆百分之六十五左右,相比传统讲授法获取记忆的百分比更高。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将韵律优美的古乐、色彩丰富的插画与文章内容结合起来,渲染出古文当中的情境,那么作品的意境将会深深镌刻在学生的脑海里,在视听结合中体会传统文化之美。以《琵琶行》为例,授课前教师可以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琵琶声乐,将学生先带入充满琵琶声的意境中,让学生先了解文本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等声响效果。其次,针对文本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等描写景物的语句,教师展示与文本内容和意境相关的插画。教师将平面的文字转换为立体的画卷,渲染出更具画面感的情境,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文本意韵,减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疏离感与抵触感,有助于后续教学高效进行,并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
二、立足语文教材,加快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本身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并且具有较强的人文性特点,而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人文教育功能,同时也使得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教育内容。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对语文教材中蕴藏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加强文化教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文化教育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教师执教《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课时,本诗主要描写了作者对养母大堰河的感恩与怀念,整首诗所运用的语言细腻且真挚,并且渗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勤劳、善良、感恩与无私的良好品格,升华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赞美。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切入,突出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实现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比如,在课程讲解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于母爱的看法,以及通过文章学习的感受,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情境创设,引入文化,提升文化底蕴
        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课文是千百年来中外著名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有的文章温性、有的文章睿智、有的文章激昂、有的文章发人深省。

高中语文教材更是知识体系丰富、内容精彩。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将文字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文字去学习知识,掌握其背后的深意。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有利于发散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掌握知识,进行高效学习,方便学生梳理知识、优化学习计划,进而更有效率地进行学习。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师应该在情境创设中将语文知识与艺术文化知识相融合,将人文、书法、历史、绘画、雕塑、摄影、英语,甚至包括电影赏析在内的文化艺术知识融入语文知识学习的时代背景里。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知作者创作的历史背景和环境背景,也便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作者的创作心态,更容易使学生与文中的文字和思想产生共鸣。这样的情境创设最大的好处是能够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系统串联,在学习其他课程时,更有兴趣对科学家及科研背景进行深入了解,提升对学科,特别是相对复杂、枯燥的理科学科的学习兴趣,进而全面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教师将这些艺术文化知识融入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提升自己能力和开拓教学思路的过程,更是再学习、再实践、再升华的过程。教师的思维要延伸向更广阔的艺术文化世界,从艺术中寻找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灵感,提升教学效果。
四、通过表演进行情境教学
        运用表演的方法来进行情境教学,可以对语文教学课文进行模拟表达,使高中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更加熟练掌握。对此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高中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的方式来进行,首先要发挥高中学生在表演中的主体作用,使高中学生可以勇于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来进行朗诵,然后使高中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角色的人物特点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再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语文教师也可以使其他高中学生对朗诵的同学进行评价,在反复的阅读不断提高朗诵水平来达到对语文课文的了解。比如在学习高中语文《雷雨》时,语文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来试小组之间进行分角色阅读,使每一个小组可以站起来分别进行朗读,一方面可以使高中同学通过小组朗读的方式在课堂上勇于表现自己,提高自己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加深对语文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思维有更大的发散空间。通过对《雷雨》的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之间复杂的感情关系,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因此,通过表演来进行情境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是高中学生学习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
五、确定角色主题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确定角色主题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古诗词学习当中。教师确定主题之后,让学生扮演古诗词作家,加固学习效果。这一方法可以运用到高三的语文复习中,帮助学生回顾古诗词内容。学生可以根据主题选择诗词、扮演角色,可以是作者、旁观者,也可以是友人,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角色扮演,对古诗词有了新的理解。角色主题情景的设计,让学生主动发掘了自己的古诗词储备,主动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和复习中,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结束语
        高中语文作为教授传统文化的主要学科,对高中生的发展影响深远。因此,在目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仍需在实践中继续对情境教学法进行探索与研究,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有全新、愉悦的感受,逐渐培养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习传统文化的自主性,加强学习深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及行为礼仪,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素养,完善学生人格,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苗.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3):25.
[2]郑保军.浅谈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20(20):75-76.
[3]李红.刍议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的策略[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02):75.
[4]李全叶.论如何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9(A5):45-46.
[5]卢宇航.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相关思考[J].散文百家,2019(07):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