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焕文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甘谷六中 甘肃省天水市 741200
摘要:生本理念是在素质教育理念日趋完善的进程中出现的现代化教育理论,它提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转变教育角色,主导推动学生成为课堂中的学习主人,使学生能够始终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优化学生的学习结构,促成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的一致进阶。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落实生本理念,应该首先明确生本理念的具体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更加细致的教学研究活动,在生本理念的框架下制定符合初中语文教学逻辑的教学策略,是生本理念落实在课堂之中实现教学课堂的创新与优化。
关键词:生本理念;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日益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传统教育模式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所存在的诸多弊端,并积极地在教学实践中寻找着优化教学模式的科学方式,以期推动课堂实效性的提高。生本理念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形成与完善起来的科学教育理念,其提倡在教学中一切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实践中得到自身学习素养与学习能力的进阶。为了使生本理念切实地落实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之中,教师应该对生本理念中的具体内容进行精细化的研究,并在其具体框架下做好相关教学策略的制定工作,以此实现课堂内部环节的优化并在整合中创设高效的课堂学习环境。
一、以学生兴趣为本,创设兴趣课堂
1.应用媒体资源表现方式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的提升,常常在课堂中采用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表现,使得课堂教学内容难以灵活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为了贯彻以学生学习兴趣为本的教学方针,在创设兴趣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丰富课堂中对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通过灵活利用媒体资源的方式使教学内容能够以更立体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以生动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济南的冬天》这一课的学习中,笔者首先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了一段真实拍摄的济南冬天下雪后的视频,并在视频播放后为学生展示了几张济南冬天初雪后的相片。视频与图片媒体资源在课堂中的应用能够立体且生动地呈现出文章中作者利用文字所描写出的美丽景观,通过真实且富有魅力的实际画面快速地吸引学生对文章写作内容的学习兴趣。之后,笔者又继续为学生播放了一段配乐朗诵文章的音频文件,在音频文件的优美朗读之下,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深深地激发。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快速地投入到了课堂学习环节之中,在兴趣的作用下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课堂学习活动之中。
2.创新课堂互动体验模式
为了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中创新互动机制,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更加具有趣味性与直观性的体验互动实践,使其在互动体验形式下感受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所在,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出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这一篇童话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对班级学生进行了分组,并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对文章出现的人物进行整理以及在小组中对人物进行分工。在学生分配完角色之后,笔者给予了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自身所负责角色的对话内容进行更加细致化的了解,要求学生对人物的性格与话语进行深入的分析,使其能够真正进入自己的角色。之后,学生在笔者的组织下,在小组范围内展开了文章角色扮演活动,展开了与文章内容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直接扮演的方式更直接地体验了文章中所描写的内容,对皇帝、裁缝等角色的形象也建立起了更深刻的了解,并且互动形式的新颖与直观性更使得学生发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3.利用网络信息丰富素材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一味地按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这使得课堂中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且书本性较强,缺乏灵活性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难以对语文课堂学习产生学习兴趣。为了落实以学生兴趣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中应该灵活地利用网络中丰富的信息资源,对教学素材进行合理性的丰富。通过丰富教学资源的方式,学生能够在更多元的阅读资源下开阔自身的学习视野,继而在灵活丰富的教学素材结构下形成更加积极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秋天的怀念》这一篇文章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文章的阅读教学前通过互联网手段收集到了几篇与教学文章中“母爱”这一主题相关的阅读资源,并应用在课堂中对阅读文章进行了素材丰富,构建起了群文阅读体系。在课堂中,教师引导班级学生对多篇阅读文章与教材中的阅读文章进行了阅读实践,一方面学生能够从多篇围绕母爱进行描写的文章中不断深化自身对母爱的感受,实现对《秋天的怀念》这一篇课文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多元化课外阅读资源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灵活且富有变化,这能够使学生在丰富的阅读资源中得到语文学习阅历的拓展,并从丰富资源的阅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实现兴趣课堂的构建。
二、以学生个性为本,打造分层教学
1.课堂教学任务分层,尊重学生学习能力
由于初中学生在以往语文学习活动中所接受的学习模式不同、自身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不同,学生个体在实际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实际学习能力常常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使得学生在同一任务情境下的完成效率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课堂中一味地布置统一性较强的教学任务,往往难以使每个学生切实地参与并完成课堂自主探究任务,不利于班级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步进阶。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明确以学生学习个性文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做好分层课堂教学任务的工作,为每个学生个体创造最为符合自身学习能力的课堂探究环境。
例如在《三峡》这篇文言文的学习活动中,教师首先根据班级初中学生的实际文言文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了有效分层。然后,根据学生不同的文言文学习能力,分别制定了“根据课下注释完成文言文文章的朗读实践,标画朗读节奏”与“根据课下注释完成文言文的朗读,并尝试翻译文言文内容”两项任务,使学生投入到了自主实践环节之中。在任务分层模式下,学生投入到了与自身学习能力相适应的任务情境下,展开了切实的自主探究活动。最后,通过任务的探究完成,学生能够读文言文文章建立起不同程度的理解,利用自主思考的方式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任务分层的方式,班级学生能够切实地投入到任务探究情境之下,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角色,并且通过独立思考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小组人员分层,发挥学生相互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基于以学生学习个性为本这一教学理念,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合作小组进行分层式的设计。这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学生的实际语文学习能力,对班级合作小组的构成人员进行统筹分配,使合作小组中能够形成分层结构。通过对合作小组人员进行分层的方式,在课堂学习实践中能够使学生发挥出相互之间的积极作用,进而使学生能够在小组之中更加高效地完成自主探究实践,推动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
例如在《老山界》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即组织班级学生在分层小组中对文章中所描写的红军精神进行了探究。
在笔者的组织之下,学生首先在小组中提出了几个自己对文章中细节描写所产生的问题,并在分层小组中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同学帮助之下解决了问题,完善了自身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然后,学生分别将自己对红军精神的总结成果进行了表达,引起了小组成员的讨论。之后,在小组语文能力相对较强的同学所负责的总结之下,学生小组能够相对准确地概括出红军乐观、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形象。通过小组成员分层的方式,合作机制在课堂中能够发挥出更多的实效性,使学生能够在小组的互助合作中不断优化自身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并且在小组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优化自主探究思维,使其能够切实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三、与学生自学为本,发展自学能力
1.善用鼓励教育,树立学生学习自信
为了落实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本这一生本理念框架下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应该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环节中奠定良好的能力基础。为此,教师应该首先利用鼓励教育法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自主学习自信。只有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心理,学生才能有效地消除面对陌生知识时的探究紧张感,使学生能够相对更加自信地、大胆地尝试自主探究教学问题,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提供主观的驱动力量。
例如在《中国石拱桥》这一篇文章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在课程伊始对学生进行了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地尝试对文章进行自主的阅读,学生在教师的语言鼓舞之下,能够相对消除自身对陌生文章的学习紧张感,自主地投入到投入到阅读环节之中。之后,笔者继续鼓励学生大胆地将自身在预习阅读过程中对文章内容所产生的问题与班级同学进行分享,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将自身的疑问进行表达,这种鼓励学生提问的方式能够极大地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信,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中思考教学内容并发现问题,这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有效性。通过教师对鼓励教育的应用,学生能够在教师的鼓励之下开展一系列尝试实践,这种鼓舞下的实践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并非难事,进而消除学习紧张感,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为学生投入到自主学习环节中奠定基础。
2.创设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
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本向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之前,为了使学生能够良好地融入自主学习活动流程之中,使其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完成自主学习活动,为自主学习环节的实效性提供保障,教师还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为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在任务驱动法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课堂中按照科学的自主探究逻辑设计一系列教学任务,使任务能够承载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职能,并在带动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对任务的直接执行感受探究流程,掌握探究方法。
例如在《回延安》这一篇诗歌的学习过程中,首先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了初读诗歌的活动,并在这一环节中布置了对诗歌段落进行拟定小标题的任务,引导学生在初读的过程中对段落大意进行有效的概括,使学生能够初步建立起对教学诗歌结构的基础认知。然后,笔者又组织班级学生结合诗歌中的具体内容对五部分诗歌的情感进行分析的任务,引导学生再次投入到朗读过程之中,这使得学生能够聚焦文章中较为深层的情感内容,使学生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活动。之后,笔者又跟随教学流程不断提出更为深入的教学任务,使学生的学习进度始终跟随任务的布置向前推进,最终学生在对任务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建立起对教学内容完善的认知。通过这种任务的布置方式学生能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由浅及深的探究教学内容的科学学习方法,为学生后续的自主实践提供保障。
3.创新评价机制,完善学生学习环节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课堂评价环节的开展是为了学生能够在评价的反馈中客观地审视自身的学习活动,进而使学生能够及时地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漏洞,督促学生及时地补上学习思维中的缺口,带动学生学习实效性的增强。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本的理念之下,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创新课堂评价机制,使学生成为课堂评价中的重要角色,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方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提高评价环节的实效性。
例如在诗歌《我看》这一课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在课堂首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对诗歌中的具体意象进行理解,使其通过对诗歌内容的总结把握诗歌的主题、感悟诗歌的情感。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与对诗歌内容自主的探究得出了相对主观的答案。之后,教师越过对学生答案的评价环节,而是直接为学生讲解了正确的诗歌意象与诗歌主题情感,并在讲解之后引导班级学生将自己通过独立思考所得出的答案与讲解的正确答案进行比对,进而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系统的评价。在自我审核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审视自身的自主探究过程,并对自身思维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这能够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思维更加完善,并且在后续的探究活动中始终以此为戒,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效率提高提供保障。
四、以学生应用为本,培养应用素养
1.创设生活情境,建立生活与知识联系认知
培养学生的应用素养是生本理念中以学生知识应用为本这一具体目标为教师提供的科学教学方向,其意在使学生建立起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性认识,促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利用所学知识优化生活实践,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为了促进学生应用素养的提高与发展,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的学习实践活动,进而在实践中建立联系性认知,促成学生应用素养的提高。
例如在《紫藤萝瀑布》这一课的学习活动之中,教师在课堂中首先引导班级学生对自己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景观进行了回顾与交流,在交流中学生有的描述了自己家庭中种植的盆栽,还有的学生讲起了校园中的景物直观,通过对学生生活经验的调动,笔者在课堂中完成了生活情境的创设。之后,笔者继续组织学生按照文章中描写植物的方法,在课堂中进行了新一轮的表达活动,在给予了学生一定的整理语言的时间后,学生能够以更为优美且具有系统性的语言对生活中存在的植物进行描述性的表达。这种创设生活情境组织学生知识应用的方式,既使得学生认识到了生活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的联系性,又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并在未来的生活中可以将此作为蓝本进行相关的表达实践。
2.创新教学环节,引导积累与应用同步环节
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素养,语文教师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创新随堂练笔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将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与应用同时呈现在练笔过程中,以此使学生在练笔中积累实践经验,促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得到有效进阶。
例如在《背影》一课中,教师即将背影中的“父爱”主题作为学生随堂练笔的主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将课文文章中自己喜爱的词句应用在练笔过程中,完成一篇描写自身父爱的练笔内容。通过练笔活动的展开,学生在参与练笔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与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情感建立起深厚的共鸣,辅助学生更好地内化文章中对父爱的表达,更能使学生在引用文章中词句的过程中完成对文章中内容的积累与应用,使得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也能更好地利用这一系列词句完成自身的表达活动,促成学生语文知识应用素养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落实生本理念,教师必须在生本理念的教育框架下做好具体的教学策略制定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地依照生本理念对教学环节进行创新,并在对各个环节的整合之下创设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带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进阶。
参考文献:
[1]陈登军.初中语文生本课堂构建研究[J].成才之路,2016(30).
[2]毛桂新.初中语文课堂生本教学策略探析[J].小说月刊:下半月,2016(1).
[3]祝荣.初中语文生本教学的源头活水——海量阅读[J].速读(上旬),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