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学音乐教学中歌唱训练技巧初探

发表时间:2020/1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24期   作者:彭宁宁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小学音乐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调整
        彭宁宁
        山东省博兴县陈户镇中心小学256505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小学音乐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调整以适应新课改的变革要求,小学音乐作为一门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遵循按照教育规律和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全面综合分析学生学情、身心特点等基础上,把审美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学歌唱教育作为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小学歌唱教育实践中,有些音乐教师认为“歌唱训练”其实就是训练小学生能够步调统一并大声歌唱即可,甚至简单粗暴地认为“喊唱”就是“歌唱”,这不仅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更不符合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只有开展正确健康、科学有效的歌唱训练,才能提升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和水平,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歌唱训练;技巧
        引言
        新课程整合与拓展对于音乐教学提出了四个领域的要求,分别是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这四个领域是互相关联且融为一体的,在教学中不能将其生硬割裂,要注重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结合。其中表现这一领域包括了歌唱、器乐、识谱与视唱。为突出音乐教学活动的育人功能,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弘扬民族音乐的基本教学理念。对学生而言,歌唱的重要性排在器乐演奏等其它技能之前,这有助于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及树立自信心。科学的歌唱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可以教会小学生掌握科学发声的技巧,控制好演唱时的呼吸,做好嗓音保护和训练,这些良好的习惯都将对小学生未来的音乐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
        1设计音乐游戏,巩固课堂内容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时,更喜欢能让他们动起来的活动,正是由于这一天性,才让他们对游戏没有抵抗力。如果教师能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有效地融入游戏,必然能提高课堂趣味性,进而大大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的大脑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此时让他们接受一些音乐理论知识或者音乐技能,他们往往更容易记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并根据该阶段孩子的年龄特征、实际音乐水平、兴趣爱好等等来选择合适的游戏形式和内容。以往的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定期的考核,所以教师的教学和整体的课堂氛围过于形式化,这也就导致了学生们无法在课堂中学习到真正的音乐知识。教师可以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们定制一些游戏化的学习任务,以此来提高学生们对课堂的重视程度与执行学习任务的兴趣,促使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避免因为作业而对学习产生厌恶的现象出现,让学生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巩固音乐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同时将作业布置环节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2研究学生,选择图谱
        小学生的音乐学习阶段会根据学生的年级变化而分为不同阶段,根据学习阶段选择不同的图谱类型。

如以下:1.“写实”阶段:以歌词图谱为主,融合音乐元素在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处于“写实”阶段,音乐作品所刻画的音乐形象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形象类似。而且,小学低段学生对节奏的感受力很强,对音乐旋律和节奏都可以用身体动作做出反应。这个阶段的图谱运用应以歌词图谱为主,并融合音乐元素使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理解音乐。2.“感知”阶段:以乐句图谱为主,增强音乐表现在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处于“感知”阶段,学生的听觉、动觉、旋律以及唱奏表现更为丰富,是学生发展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他们开始在音乐学习中培养自己的音乐审美和音乐想法。这个阶段的图谱运用以乐句图谱为主,感知音乐旋律和表达自我音乐想法。3.“融合”阶段:以多元特征图谱为主,促进音乐审美在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是在“个性与审美”融合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对音乐作品会表现出自我的审美态度与审美表现,同时也是推动学生音乐创造、陶冶音乐情感的最好时机。这个阶段的图谱运用以多元特征图谱运用为主,促进学生音乐审美的提升。
        3控制声音练习的时间
        小学生好奇、爱动的天性以及对音乐旋律超强的记忆力和表现力,都为他们天然、优美、真挚的歌唱表演增色。小学生富有朝气,声音响亮,音调较高,情感表达比较直接。但是因为他们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所以发声器官也处于发育期,尚不成熟,长时间的大声练习会导致声带疲劳甚至失声,因此在练习声音时,要控制好歌唱时间,避免长时间大声歌唱。在歌唱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做好力度和速度的控制,以1-2年级的教学为例,歌曲的速度以中速为主,兼有中速稍慢和中速稍快,如苏版教材中的《小树叶》,呈现出单一作品中的速度变化与对比,表现为慢、快、慢;力度训练则突出了对f和p两种力度的感受与体验,通过声音的强弱让学生感受到力度的变化,演唱时进行强与中强、弱与中弱的对比。在3-6年级,力度、速度变化更加丰富,音乐情绪更为多样化,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4充分利用现代科学资源
        小学阶段,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因此是学生打好音乐基础,培养基础音乐素养的重要阶段。音乐素养就是一个人平日音乐能力的修养,是音乐表现能力、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总和。在音乐素养的提高问题上,音乐教师要重视歌唱艺术对学生的影响。作为实践性极强的学习内容,歌唱对提高小学生的表现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练习合唱的过程中,小学生通过对歌曲的演唱提高了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激发了表演潜能。音乐教师为了充分发挥歌唱的影响力,需要选取合适的演唱歌曲,例如与学生的兴趣相符合,投入更大的热情主动学习。而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歌唱形式互相之间进行沟通,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此外,因为每个学生此前所处的音乐环境不同,音乐素养存在差别,音乐教师在教学时要因材施教,教学方式要考虑到学生的接收程度,能够覆盖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纠正指导。
        结语
        总之,通过综合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歌唱技巧,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新.浅谈音乐课上的合唱教学[J].黄河之声,2011,(23):79-80.
        [2]徐倩.谈歌唱艺术中的打牢基础揣摩技巧[J].才智,2017,(01):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