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24期   作者:李琳
[导读] 新课改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诸多新要求,面对当前小学美术课程资
        李琳
        河南省项城市教育体育局体育产业科 河南·项城 466200
        摘要:新课改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诸多新要求,面对当前小学美术课程资源利用不充分、互动教学模式运用失当、美术课程的教育功能片面化的现况,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加强对美术素材利用的引导、科学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立足于新课改,突出小学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才能促进小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美术;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顺应信息社会发展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在新课改理念的逐步推进下,美术教育由单一教学向"全面育人"方向拓展,网络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小学美术教育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利用小学美术教育的时代特点完成预期教学目标,如何引导学生体悟美术作品隐含的意义是小学美术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新课改对小学美术教育的新要求
        新课程体系对传统教学做出了重大改革,新课改下小学美术教学在教学方式、教学角色、教学目标等方面均做出了重大调整。
        (一)重视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理念是国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出的,在新课改背景下,美术技巧培养重点落实在美术构造和创新能力方面,美术欣赏的培养则着重于审美水平和美术素养两方面。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五育并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之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
        (二)教学方式以师生互动为主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多学科融合的知识结构是新课改的一项重大要求。在这个理念的倡导下,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在学生美术学习过程中充当辅助作用。以学生为本,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是新课改的要求,网络时代下美术教育也打破了时间、地点和学科范围的限制,网络、生活和校园均可以成为师生展开教学互动的平台,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变得更加灵活。
        (三)注重对学生美术感知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育根本目的在于立足于美术的特点在掌握美术技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生体悟美术作品隐含的意义,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发展。[1]因此,对美术感知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美术作品知识的习得离不开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多种感官的共同作用,通过多媒体、动手实操、观赏风景等方式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知能力,进而将美术知识内化为审美水平,促进美术构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小学美术一线教学工作的调研发现,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虽然在兼顾美术教育的特殊性与小学生的独有特征方面有了改善,但是在美术教育改革的道路上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美术课程资源利用不充分
        课程资源是新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是形成路线的重要来源和实施路线所需的直接条件,通常由校内和校外两种资源构成。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虽然具备了获取优秀美术作品的部分途径,但大都集中在课堂,纸质读本两个方面,无法使用现有资源尤其是网络资源实现其对美术知识的探索与创新。
        (二)互动教学模式运用失当
        首先,小学美术教师对互动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有的将其理解为小学美术讲授和提问过程中问答式的言语交流活动,还有的将其理解为美术课堂导入和评价环节中的师生交流活动,只有少数美术教师将互动教学贯穿于整个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导致小学美术互动教学的效果低下。

其次,小学美术课堂缺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过程中不会考虑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环节,以至于美术教学中“综合探索”板块常常失去发挥学生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学习的意义。最后,尽管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组织了丰富多样的师生互动活动,但这些互动活动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美术教师在教学情境的营造方面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没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互动教学,另一方面则是教师在互动教学环节设计中没有注重对学生思维跳动及情感的交流。
        (三)美术课程的教育功能片面化
        尽管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开展了很长时间,但是仍然未能突出小学美术的教育功能。教师只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突出了美术课程的欣赏功能,难以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在美术技巧培养方面仍局限于美术的构造,无法凸显美术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对于美术欣赏的培养仅局限于表层,无法提升小学生对美术的审美水平,更无法凸显出美术的德育功能。
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美术欣赏素材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会利用美术素材。首先,教师在教材
中应优先选取能打动儿童的视觉元素,大量的欣赏素材会给幼儿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其次,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形,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资源,引导学生立足生活,探究现实生活中的美术素材以及原材料,提升儿童的美术视野。最后,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网络教学形式,在调动学生视听体验的同时让他们了解各种美术素材与工具性能,积极引导他们利用素材和工具进行美术创造。
        (二)科学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
        首先,转变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观念,通过校内培训学习的方式获取新课程关于互动理论实践运用方法,教师在循序渐进教学的基础上激励学生进行互动交往,调动学生互动学习的积极性,将互动教学贯穿美术教育的整个环节,发挥调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其次,教师应不断增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在了解学生学情和心智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把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融入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实践的组织。最后,教师在设计美术教学环节时,既要关注互动的外部形式上贴近学生的心智特征和学生的学情特征,又要注重互动环节中学生思维的跳动和情感的交流,进而真正凸显出新课程理念中师生互动环节的效能。
        (三)突出小学美术教学的教育功能
        2014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美术教育在育人中的作用,美术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基于此,美术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现为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发展,培养学生发现美、追求美情趣,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在美术欣赏课中,美术教师应注重将美术知识引入课堂的同时融入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如莫高窟笔画和圆明园照片的欣赏,教师通过认真设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其次,在“造型·表现”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感悟能力。小学生初涉美术领域,对画面特别敏感,充满想象力。教师可以通过从外到内、从远到近、由局部到整体的方式指导他们练习观察,教会他们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提高他们的审美鉴别能力。[2]最后,通过创造力提升艺术修养。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大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创造力,并把美术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动手参与创作,并在创作体验中提升创造美的能力。
        综上,新课改环境下,美术教师应密切关注着小学美术教学改革,重视信息化时代下美术学科自身的发展与变化,以较为灵活的方式处理美术课程教学内容,
在新知识传授中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进而推动小学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瀛木.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方式的转变[D].长春师范大学,2019.
[2]韩娟娟.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J].美术教育研究,2016(16):133-134.
        
        李琳(1983.10—),女,汉,河南项城籍,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美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