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维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附属小学 广东省广州市 510980
【摘 要】根据《音乐课程标准》分析出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一方面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特别强;玩乐在学习、兴趣占比重多;一般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很难理解抽象的思维。另一方面,他们爱说话,小动作特别多,情绪很难把控,注意力易分散,集中时间较短,一般只有10~15分钟。根据以上的这些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重视音乐课堂的组织管理,在管理好的基础下,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从而能够顺利的完成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并且能够充分的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喜爱的态度,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低年级、音乐、行为习惯、教学策略
我是一名工作两年不到的新老师,在这一年多时间里,一到六年级我都任教过,接触到了许多性格不同,思维程度不同、行为习惯不同、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对他们的教学组织还稍有经验不足的地方,不技巧性的去阻止,课堂教学目标很难顺利完成,还很容易导致各种教学事故。因此,我总结出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课堂组织管理和教学策略中比较普遍的现象:
一是上课铃声响起之后,同学们没有做好课前准备,有个人问题没有解决的,有打闹的,有发作业的等等。
二是在排队去音乐室上课的时候,动作拖拉,队伍散漫,带队过程中,后面的同学总是会说话,上下楼梯的时候没有做到靠右走,进到音乐室坐下时,大声喧哗。
三是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总喜欢中途打断老师的说话,自由主义散漫,回答问题的时候不会举手回答,直接在座位上大声的喊出自己的答案,老师大声申明纪律观念也毫无反应。
四是老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同学们看似在若有所思,但一提问的时候,却无人举手,普遍心不在焉、神游四方。
五是学习唱歌的时候,有部分同学总喜欢刷新自己的存在感,搞乱课堂秩序,故意大声的喊唱。
六是在听赏音乐的时候,多数同学都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玩文具,画桌子等与课堂无关的行为比比皆是。
以上这些行为在不同班级、不同年级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行为习惯已经严重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秩序和质量。反思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学生在幼儿园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是教师的课堂纪律制度不够完善,对学生们的常规要求不够严格,从而导致学生的习惯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因此,我觉得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日常行为的养成是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根本保证。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每位学生上课前最基本的要求,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决定了这节课能不能顺利结束 。学生应培养课前准备的固化行为,这样老师无须再要求同学们把书拿出来放好,如果在这过程中同学们又开始说话,就得不偿失了。因此,首先要求学生下课后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其次在听到上课铃声响起时,立刻回到课室,最后提醒学生安静坐好,等待老师上课。
二、入室秩序
学校一般都会配备有音乐室,学生在带队到教室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排队习惯,就会特别乱和特别吵。因此在上课之前还需把课堂的要求再次重申。例如,全体同学要在课室“快、静、齐”拿起音乐书到课室门口进行排队。这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环节,可以让同学们顺利快速的融入课堂氛围。同时在走廊集合带队去音乐室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一手拿书一手与同学牵手,这样既能培养同学情,还可以有效减少打闹现象的发生。
三、课堂规定
小学音乐教室都是单独存在的,学生进入新的环境上课,不免引发一些交流和喧闹。为了引导学生认识音乐教室是一个和谐而美妙的地方,我们需要制定教室的规定。例如:来到课室按照指定位置坐好,书本放大腿,当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后,教师运用钢琴弹奏口令“同学们好”,“你好,你好,老师你好”;有疑问的同学要教会他们:“要回答,先举手,老师同意才开口。
”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特别是优秀的学生,教师最好是点名道姓,单独表扬。
四、授课口令
音乐课堂上最特殊的地方就是可以运用音乐节奏来维护课堂秩序,最简单的方法,教师可以运用鼓和钢琴规定学生的行为举止,例如:用鼓敲出固定的节奏型让学生用拍掌的方式进行回应:用钢琴唱一些小片段和学生进行对唱。定下来的节奏和音乐片段不能改动,要让学生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做铺垫,课程就会开展很顺利,但现在普遍出现的的教学情况就是只教学生唱书本里的音乐,其余的音乐素养很多同学都还没有达到,就算行为习惯再好,如果没有学会学好音乐、都是在做无用功,因此教学的策略在授课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我觉得对于低年级音乐的启蒙教学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在律动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根据《音乐课程标准》分析,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特别强;玩乐在学习、兴趣占比重多。这就要求教师用生动的方法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求知欲望。然而,感受音乐中的律动是常见的音乐基本要素。但是,由于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把这些抽象的律动概念直接灌输给低年级,他们是无法理解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让学生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动作,让学生在动中感受音乐的节奏,从而懂得律动感是什么东西。
在听曲子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随着旋律走一走,在曲子特定的片段做相应的动作。比如学习《去同学家》时,让学生按照曲子的节奏打着节拍随便走动,听到敲门的声音,就立刻停在原位做敲门的动作来表示顿音,然后再进行走动,听到像摇铃铛的声音就让他们与距离最近的同学握手来表示颤音。利用学生的好玩心理,达到一种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在游戏里培养学生把控节奏的能力
低年级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拼音卡片,我们可以用卡片的方式让他们每节课前五分钟模仿模仿老师去一边轻轻拍桌子一遍读节奏。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节奏连贯起来,我会运用游戏来帮助他们学习,一方面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有益于知识的巩固。例如,我设计了一个《节奏火车》的游戏:学生按照纵向分成小组,老师把节奏组合在一起,分别派发给第一位同学,这位同学根据老师所写的节奏用轻轻敲桌子的方法拍给下一位同学,依次往下进行,到最后的一位同学,老师进行检查,如果最后一名同学所拍的节奏与卡片的一致,那就证明已经掌握了该节奏,立即进行对该组的表扬与奖励;如果不一致,就找出出错的那一位同学进行纠正,并且从头开始。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能很快掌握这几种基本的节奏。
三、在模仿中探寻学生掌握音准的技巧
学好了律动、节奏。最重点的就是音准了。想让低年级的学生唱准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唱出来的,需要长期的训练。
首先,发音的练习。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的强,老师在教授新歌的时候,一定先让学生进行发声练习。比如模仿小鸡的叫声,“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在学生练声的同时,可以穿插传授一些发音的小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
然后,音准的练习。想要音准,最基本的就是练习音阶,一年级学习完律动和节奏就要经常进行音阶的练习,要重点进行1~i的音阶训练,同时可以利用手号更加形象的让学生去进行练习,先利用不同的字组进行相关的音阶,随后要进行音程的模唱。时间久了,使学生的音阶达到了较好的水平,为今后的演唱做好铺垫。
最后,利用教材的谱子提高音准。识谱对学生能不能唱好,唱准一首歌是至关重要的。从律动的启蒙,节奏的学习,到音阶的训练……学生能够从教材中了解到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老师只要再进行辅导,他们就能达量变到质变的效果。再通过老师利用乐器弹奏主旋律让他们进行模唱,音自然而然的就不会跑调。
总之,小学低年级是打好音乐素质发展基础的奠基石,这时期的学生模仿力强,动手能力强。通过从幼儿园到小学生的角色装变,先把他们的行为习惯抓好,再通过培养学生的律动、节奏、音准,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为高年级的合唱教学和乐理教学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婷.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的常规组织[J]儿童音乐,2014,第二期:56——67
[2]朱丽蓉.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教学组织与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2018,第42期:215
[3]刘香君.浅谈音乐节奏低年级教学中的趣味妙招[J]快乐教学
[4]刘乐.浅谈小学低年级段音乐课节奏教学[J]儿童音乐,2016,第十期:74——75
[5]刘再兵.浅谈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歌唱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6,第七期: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