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秀
温州市永嘉县永临中学
摘要:我校在2010年引入了熊川武教授的《自然分材教学法》,他通过课堂内外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角度出发,要让学生学得快乐的前提下,主动参与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引入了自然分材教学,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也增强了,生物的成绩也明显的取得了进步。
关键词:自然分材教学:生物教学:自主学习
一、自然分材教学下的生物学教学
1、感情先行,创造气氛。上课开始前,教师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期待来开始学习。生物学科知识很多都是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人类生活的环境等等各个方面。我们应该善于发现自然、生活、生产中的问题,挖掘这些问题背后的生物学知识,并将这些内容应用到教学中去。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再是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将学到的知识现学现用,理解的知识的同时,还做到了知识的迁移。例如:学习蛋白质、糖类、脂质这一节知识,可以从学生每天吃的早餐、午餐出发,询问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中都含有哪些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人为什么会成长,长高?涉及有丝分裂的细胞增多;人是怎么来的?涉及精子与卵细胞的受精作用;同一父母出生的两个兄弟长得既相识又不同,涉及到生物体的遗传与变异;这些来自生活中的鲜活的例子,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促进了生物的教学。
2、课前自学,熟悉课本。上课前发下自学指导书,根据自学指导书的内容,由学生提前自学完成。现行的高考生物中,考试的知识点要求回归课本。很多考题都直接沿用书本的原话。如2020年1月份浙江高考的选择题中的“劳氏肉瘤病毒的遗传物质可逆转录出单链DNA”,2020年7月份浙江高考的选择题中的“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级”,“高等植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柄的退化是通过编程性细胞死亡实现的”等等的句子,都是书本上的原句。可是学生经常很轻易的忽略生物书本的知识,不愿意看书,或者看书不仔细,走马观花。课前自学,让学生学会自觉看书,熟悉书本的知识点。
3、小组合作,互帮互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首先应该是由同学们之间相互解决。主要的形式是由一位小组长组织,组员提供需要解答的问题。互帮的内容可由小黑板进行展示和讲解。而小组的划分,以尊重自愿,异质组合为原则,以6个人为一小组,组内学生的成绩应该是有好有坏,有各个不同学科的学科能手。这样就使所有的学生不仅在同一个班级,更重要的是在班级范围内又找到了一个更紧密的伙伴组织,从而使班级更加结构化和层次化。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利用同学间的力量互相帮助,相互学习,优生在给后进生讲解的同时也加强了自己的知识点的理解。既培养了优生的能力,又能使后进生的关注度提高了。传统的课堂是一位老师面对一群学生。现在每一位同学的关注度是6+1,即6位学生加一位老师,这样就能大大提升了后进生的关注度,让他们及时的解决了学习上的困难的同时又能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光合作用的这一章节,里面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自己看书就能理解。先由学生自行讨论,提出问题。例如光合作用分为几部分,光反应、碳反应的场所,光反应的具体过程,碳反应的具体过程等等的知识点书本上都有。由学生自行讨论,学习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再有老师实时点拨,这样教学过程就能事半功倍。
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能听到“多种声音”和“多种问题”,更能全面的了解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详细的了解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面临的不同问题,掌握全局,从而做到心里有数。
4、释疑点拨,针对讲授。教师的导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释疑点很重要,是决定这节课讲授的深度和高度。释疑点拨的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要求教师针对疑难的知识点进行精细讲解,点到学生的心坎里,拨开学生心里的疑团。新课程的改革精髓是“最大限度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我们也应该积极的转变教学方式,尽量做到少讲、精讲,尤其是生物课,生物很多课程是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思考和探索,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让他们印象深刻。同时生物的很多知识点也需要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去理解,需要学生去熟记,有些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需要老师去总结规律。例如在神经系统中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中钠离子和钾离子的出入细胞的情况,学生总是记不清楚。钠离子中的钠字中有一个“内”字,然后钠离子就是内流,对应的钾离子就是外流。在伴性遗传这一章节,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和显性遗传的规律记不清楚。老师在这里适当的提供记忆的技巧“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等口诀,方便学生的记忆。
5、问题跟踪,错题强化。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课外作业,我们都要求学生用红笔把作业本和练习册中出现的错题给标记起来,并在“错题集”或者“纠错本”进行记录并纠正。学生解决的错题越多,进步越大。除了督促学生更正当天的错题外,还要在错题出现的半个月后进行一次错题检测。如从每个小组的成员中收集的5道错题,一共35道,编成试卷进行互测。收集的错题只有及时的回馈,让学生及时体验到同样的题目,做了第二遍,竟然还会做错,同学们也会更加用心的收集。最后将检测中出现的错题记录在“学生进步档案”上。教师经常查看此档案,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连续性的指导,直到问题彻底的得到解决。
二、自然分材教学的初期效果
经过这么多年的“自然分材教学”的应用与实践,不但为我校的教学改革带来了实效,还为学校的其他方面带来了良性变化。
首先,学生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增强。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和自主个性的人,全面发展的人。自然分材教学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学,学会自学,老师能不讲,尽量少讲。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很不习惯。后来我们开设了更多的自习课,我们所有的课程都采取这个模式,学生也渐渐的接受了这个模式。他们现在也愿意拿起生物课本,主动的读生物书,通过自学互帮,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也得到的不断的增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的提升。
自然分材教学,采取小组学习,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小组荣誉感,都想对自己的小组负责,想为自己的小组增光。所以在上课的时候都非常的认真,不想自己拖小组的后腿。成绩好的同学这时想的帮助成绩差的同学,帮助他们提升学科成绩,成绩差的同学也努力该表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这样在人人参与的情况下,班级的学习气氛日益浓厚,生物的成绩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熊传武,邵博学.自然分材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9(2):13-18
[2]熊传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 25(2):1-7
[3]吕镜珍.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