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树发
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 广东深圳 518112
[摘 要]议题式教学是基于我国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广泛实践和积极应对现实政治课教学问题的一项重大创新。但议题式教学如果脱离了“真实”逻辑,议题没有可“议”性,容易陷入“形式化”“空心化”“碎片化”的“假议”。对此,思政教师应以议题为引线,以情境为载体,以活动为路径,以学科素养为培育目标,不断提升“议”的质量,真正发挥议题式教学对于培育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实现思想政治学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真实情境;议题式教学;活动型课程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在课程性质中明确了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如何有效开展活动型学科课程?《课标》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学设计能否反映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思路,关键在于确定开展活动的议题。可见,议题式教学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方向标,在开展活动型思政学科课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笔者观摩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决赛的感悟,谈谈自己对议题式教学策略的思考与实践。
进行议题式教学需要首先明确什么是议题?在《课标》中的表述是:议题,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现价值判断的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可见,议题是通过商讨、辩论来阐释或辨析的问题复合体,它既要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还要给学生设置思考问题、进行活动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参考文献
[1]蔚国娟.围绕议题进行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R].北京:学科网,2019.]]
首先,“议题”不等同于“话题”、“问题”[[[2]步翠岭.教学议题与主题的界定与实施[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9):51-54.]]。教师教学过程中为方便学生理解知识,常常会设置提问、话题讨论的环节,但“碎片化”的“问题”和“话题”不等同于“议题”。“议题”不仅要统领教学内容和相关知识,而且要提示活动探究的路径、方式、目标,使教学内容与课堂活动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并且“议题”下面的具体问题,不是单一的、离散的问题,而是结构化、序列化、递进式的组合问题。如“以‘中美贸易争端’为题,议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堂课中,老师通过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四个结构化、序列化、递进式的章回活动,第一回“山雨欲来风满楼——国际风云概览”创设活动情境,导出国际关系相关教学内容;第二回“物换星移几度秋——经贸摩擦初探”衔接中美贸易关系变化,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美之间的竞争、合作与冲突;第三回“巨舰只缘因利往——大国较量深察”通过模拟世贸组织会议活动,引导学生面对现实问题,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在商讨、辩论、阐释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第四回“沧海横流要此身——同筑中国梦圆”通过习近平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的讲话来实现本节课的情感价值观提升,将价值目标落地生根,达成本节课立德树人的效果。整节课围绕着“真实”议题“如何看待中美贸易战”抽丝剥茧、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思想政治学科思维能力。
其次,“议题”关键在于“议”,可“议”的议题是值得辨析、探究、讨论的。不顾具体议题内容和逻辑,只将议题当作引导知识的幌子,将复杂的“议题”简单理解为“空心化的问题”,是披着“议题”外衣的“假议题”。如老师在讲授《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一课时,将“如何在世界杯中弘扬女排精神成功卫冕”这样的问题表述为议题,导致议题不够开放,可探究、讨论的观点不多,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教材内容上。可“议”的议题,要有开放性,应给学生留足空间,让学生在“求同”取向和“求异”取向并存的真实情境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活动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可“议”的议题,要有思辨性,给学生提供进行辨析、判断、推理、评价等思维活动的空间和可能,使学生在思辨活动中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可“议”的议题,要有生成性,通过“议”的过程,使学生能够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科学知识,增强学科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综合以上案例,我们会发现议题是起点,学生素养提升是终点,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就是议题的展开过程。[[[3]王国芳.发挥议题教学价值 推动思政教学转型[J].福建教育,2019,(29):52-56.]]在议题展开过程中,以“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开展一系列有逻辑的认知思辨和可选择的活动探究,就是议题式教学。所以,议题式教学是将议题与知识相整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4]王礼新.议题教学的课程价值、内涵与实施[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7):25-28.]],是以议题为引线,以情境为载体,以活动为路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学科素养为培育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5]沈春雪.议题式教学的四种“议”境——以“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公开课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7):15-18.
[6]张莉.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J].基础教育课程,2018,(10):8.]]这让我们对议题式教学有了更深层的思考。
首先,在议题式教学中要选择可“议”的,富有思辨性的议题作为引线,设计系统性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式的路径,理性面对不同的价值观点。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鲜活的案例串出一条系统的,学科具体内容与辨析形式的有机统的议题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辨析、判断、推理、评价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如在综合探究课:“一带一路”倡议深度解读这堂课中,可以“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和中国是双赢的选择”为议题设计活动,可组织学生搜集沿线国家和中国的各项经济数据,或引用典型案例,如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给当地带来的机遇,柬埔寨卖货小孩莎里因“一带一路”所带来的生活改变,表现“一带一路”的重要成果。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一带一路”给沿线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哪些机遇?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体现了怎样的强国智慧与大国担当?引领学生以议题为纽带,通过议题探究活动呈现知识,让学生认可、信服、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其次,在议题式教学中要创设典型的、亲和的教学情境,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成就感。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以“中国信.信中国”书信为例贯穿授课,深入挖掘学生身边的素材,以学校保安、校长、校友、先锋模范人物的事例做引领,设计了三封信“英雄可否收信”“我不能回家”“写给学弟学妹”创设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情境,既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又赋予课堂“活的灵魂”,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知识、掌握能力、形成核心素养,从而更充分地发挥情境在学科教学中的育人价值。
另外,在议题式教学中要以探究性、互动性的活动为路径,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议题式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学科内容与课堂活动相结合,力求通过序列化的课堂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促进知行合一。课堂活动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调查及分享、课堂辩论等。如在讲授《面对经济全球化》一课中,老师老师设计了“华为贡献榜”学生扮演活动,学生扮演外国企业、欧洲市场、比亚迪公司等积极参与并理解“什么是经济全球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利弊谈”,后又引领学生朗读近代留洋少年的誓言,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家国情怀。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活动型课堂能让学生在直接参与中获得知识,更刻骨铭心的感触,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育和提升。
最后,议题式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学生的活动体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对议题式教学进行评价,关键要看核心素养是否得到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是面对复杂情境,学生动用知识与能力,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就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的体现。议题式教学要体现素养立意、能力要求,要坚持活动与核心素养的融合,避免活动“形式化”“空心化”“碎片化”而陷入“假议”。如《坚定理想,铸就辉煌》一课中,老师以三封书信贯穿授课,第一封“英雄可否收信”以汶川地震男孩陈强写给黄继光的信,抒发“爱国情”;第二封“我不能回家”结合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事迹,传播“强国志”;第三封“写给学弟学妹”以本校校友易建联的书信鼓励同学们“报国行”,整堂课围绕身边人、真实生活情境铸魂育人,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践行新时代有志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总之,议题不应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是一个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展开并在课堂教学转型中切实发挥作用的核心概念。为发挥议题价值、提升教学效果,在议题式教学的课堂实施中,必须不断提升“议”的质量,努力促进议题境界的提升,增强思政课的思想高度、知识深度、视野宽度、教育温度,使思想政治课在培育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立德树人中发挥关键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