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课间十分钟”畅想曲——大班幼儿关于“毕业”这件事的班本课程实践

发表时间:2020/1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24期   作者:施俊霞
[导读] 孩子们期盼已久的参观小学活动如期而至。对于大班孩子来说,
        施俊霞
        溧阳市实验幼儿园  江苏溧阳   213300
        孩子们期盼已久的参观小学活动如期而至。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升入小学是即将要发生的一件重要事,那么如何利用这个资源生成有意义的课程呢?孩子们对小学的一切都新鲜、好奇,他们近距离了解到小学与幼儿园有很多不同之处。83%的孩子关注到了小学有课间十分钟。于是自主围绕着“为什么要有课间十分钟呢?课间十分钟可以做什么?……”展开了讨论,主题活动“毕业,你好”中的小课程“课间十分钟”就这样开始了。
一、前奏:十分钟到底有多长?
        十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进行了摸底。
        幼1:10分钟就是十个一分钟那么长。
        幼2:从采桃子地方出发走到家里十分钟。
        幼3:玩了五分钟,再玩五分钟就是十分钟。
        ……
        一些孩子已经能够用语言表达出十分钟的含义,但是十分钟具体有多长时间,孩子们还是没有概念。我们决定先进行课间十分钟的课程实施,在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十分钟的长度。
        “什么时间段比较适合做课间十分钟呢?”我们又开展了讨论。
        “可以在上完课后,在开始玩区域游戏前,”“可以在放学前,”“可以在午睡起床后”……孩子们众说纷纭。
        基于教室里已有的一日活动的图片和时间点相互结合的环境,我们又创设了十分钟的课程环境,将图片和时钟相结合,以画时钟的方式展示时间,同时将时钟放在旁边,孩子们对照时钟知道什么时间开展什么活动,这个时间段应该做什么,对下一步活动有明确的意识,对时间也变得更加关注。
二、乐曲:十分钟可以干什么?
        1.前期准备:提前调查  明晰目标
        在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之间增加一块“课间十分钟”,让他们模拟小学生的生活,自主安排过渡性活动。前期工作准备就绪,那么,他们会怎么安排自己的十分钟呢?我设计了“课间十分钟”调查表进行了第一次调查:
        思与行:
        通过观察、统计调查表,我们发现大多数孩子都是画出的自己喜欢玩的游戏。对于生活环节上厕所、喝水等很少关注。为了让孩子们关注自我服务这一块,我们开展了谈话:“课间十分钟可以做些什么?”
幼1:可以玩游戏。
幼2:和身边的好朋友聊聊天。
幼3:可以计划一下下一个活动做什么。
……
        从孩子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都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于是,我问:“课间十分钟,除了做你们说的这些,最重要的还需要做什么?”爱动脑筋的贝贝说:“可以小便”,嘉成也接着说:“还可以喝水。”
        2.初次尝试:活动随意、缺少计划。
        课间十分钟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开始了,大多数孩子选择去室外:有的在整理书包,有的在玩攀爬网和小山坡,有的在自然角观察……室内三个孩子在转圈,之后来到科学区,玩起了游戏材料“滚动的小球”,一个孩子在拿阅读区的材料玩。室外的攀爬网上人很多,而且有两个小朋友在追逐打闹。八分钟过去了,无一人喝水和小便。


        思与行:
        孩子们对于课间十分钟缺少计划性,一些孩子觉得课间就是在教室外面活动,追逐打闹、拥挤的现象还存在。孩子们对于自我分配、自我管理时间的意识还不强。对于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于是,我提供机会展开团讨。
        我们组织孩子们观看第一次模拟课间十分钟的视频和照片,并且进行了有针对性地评价:“你今天的课间十分钟玩得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善于观察的嘉玥马山回应:“有的人在玩区域材料。”“能不能玩区域游戏?”紧追着我的另一个问题,孩子们展开了辩论.
        最后,通过投票比例22:10,我们决定暂时课间不玩区域游戏。问题又来了,不玩区域游戏,可以玩什么呢?什么游戏比较适合在课间十分钟内玩呢?
对此,我们进行了头脑风暴:
佳佳:我感觉自由时光的游戏可以玩,比如拼图,而且收的时候也方便。
嘉玥:拿自己书包里的书看。
佳琦、赵敏丞:可以玩一些桌面游戏,如雪花片。
年年: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下。
若曦:整理书包。
        为了让孩子们对自己的课间十分钟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我们还利用“我的课间十分钟计划”,让孩子们进行初步规划,做到心中有目标,不盲目随意。
        3.再次尝试:学玩冲突  合理分配  
        这一次,孩子们有了“前车之鉴”,接下来的“课间十分钟”他们更有计划了。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很多孩子因集体活动是美术或者数学,课间成了他们完成美术作品的延长期。他们既想去参加“课间十分钟”,又想把美术作品完成。面对这种情况,孩子们显得既矛盾又茫然。
        思与行: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任务意识,他们的“课间十分钟”该如何取舍呢?有的孩子可能会选择去玩,把作业丢在一边,有的孩子会选择继续做作业,放弃宝贵的游戏时间。我想不管哪种情况,我们要引导孩子合理规划时间,加快做作业的速度,不拖沓,既能把任务完成,又能参加“课间十分钟”活动。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我们组织孩子们在五分钟之内学会一首简短的小诗或儿歌,让孩子们学会专注倾听;同时还开展了“写数字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数字“×”的书写,既要保证书写清楚、又能加快速度;我们还开展了“我是小快手”的游戏,让孩子们学会做事、提高做事速度。
        4.提升活动:添置角色、自主管理
        经过一个多月的尝试、反思、改进,现在的“课间十分钟”,在无人管理的情况下,孩子们不仅能自主计划好而且能自主管理好自己的言行。但仍有一部分较调皮的孩子,会伴有危险的动作,那么对于这些孩子我们如何管理呢?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他们提出:可以请一个“课间小先生”,主要负责提醒不自律的小朋友,适时帮助能力弱的小朋友解决问题。于是我们时常看到带着红领巾的“小先生”在教室和走廊的不同方位,悄悄地提醒同伴,“课间十分钟”也变得更有序了。
思与行:
        “课间小先生”角色的设置,既让孩子们感受到管理他人的成功感,又锻炼了孩子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发展了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我们还进行了“课间小先生”轮流制,给每位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们都有努力的方向。
        一段时间后,“课间小先生”根据管理的范畴,还自主邀请了另一位小伙伴作为“小助手”,一位负责在室内,一位负责在室外,他们分工合作、职责明确,任务到人。我们在放手的同时,也有了更多观察孩子的时间和机会,记录和反思。
三、和谐曲:开展“课间十分钟”的价值和意义
    课间十分钟是幼小衔接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将“课间十分钟”开展得有声有色,需要师幼一起主动思考,共同参与,这些都来源于一次次讨论、调整和改进。在课程的推进中,将思与行相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地展现课程的价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