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24期   作者:李季阳
[导读] 近年来特殊教育学校存在着学生体能素质、运动能力降低的情况。
        李季阳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特殊教育学校  532200
        摘要:近年来特殊教育学校存在着学生体能素质、运动能力降低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诸多,如缺乏有效的锻炼、体育活动时间不充分等。为此本文在阐述关于大课间体育活动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中需要坚持的原则之下,针对性提出符合时下发展的有效组织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策略
        
        关于学生体育锻炼指标,国内相关部门如体育部、体育局等均做出了指导。其中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成为一个主要参考标准。当前教育领域提倡培养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以及提升学生健康身心,特别是将终身体育的理念灌输到每一个接受教育者内心深处。对于特殊教育学校而言,由于存在着自身的特殊性,所以需要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需求出发,持续优化和升级大课间体育活动,以此使得大课间体育活动各方面都能够适应国内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国家体育发展和教育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一、特殊教育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需要坚持的原则
        1.教育性
        特殊教育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需要充分对各方面的教育因素进行深入挖掘,如智力教育、健体教育、审美教育等等,一方面保证学生身心全面发育,另一方面为学生成长创造好的条件。
        2.科学性
        残疾学生存在着自身成长特点与规律,这需要在大课间活动安排中充分重视和遵从,如果忽视这一点,将无法全面保证学生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得大课间活动丧失合理性。为此,包括他们的性别与年龄、知识水平、身体条件、接受器材能力等,都应当加以分析和斟酌。对于智障学生理应更多采取非对称性活动,以此促进学生大脑智力、人体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运动量方面必须适宜。
        3.群体效益性
        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安排、制定以及设计过程中应当重视师生一起参与的特点。群体性就是对这一点的肯定。群体效益性要求首先帮助学生建立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他们的参与能力,其次帮助学生能够快乐的享受活动带来的体验。
二、特殊教育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策略
        1.大力创新,丰富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一直以来在特殊教育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当中,主要采取的方式只有一套对应的广播操,这种方法比较单一,内容固定,形式呆板。在这种情况下,长时间会引发学生的反感。

由此敷衍参与活动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进而限制学生成长。通过大力创新改变过去单一的广播操活动形式,可以增加更多的新鲜元素,例如自编操、球类运动、传统体育、游戏等等。这些新型的体育活动安排,将会丰富特殊教育学校大课间内容与形式,给学校、学生增加更多的选择。这种改变也让学生自主意思持续上升。至于在活动模式方面,将会拥有更多的类型,如个体活动、小群体活动、集体活动、全校活动等等。大课间活动的创新发展,不只是使得学生的竞争、合作、集体主义思想和精神得到升华,并促进师生沟通加深,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最终在学校内部营造出适合不同学生需求的体育条件。
        2.加大投入,扩展活动的范围与空间
        在大课间体育活动范围选择上,必须能够充分考虑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残疾类型、学生年龄、学生性别以及学生身心状态等,由此不管是体育运动量,还是体育运动规律,均可以更好地适宜特殊学校学生要求。具体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应当把握以下部分:第一,注重体育和德育、智育之间的有效融合,一方面使得学生合作、互爱、互助、协作等能力提高,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团队观念和集体精神;第二,强调体育和艺术之间的有效融合。例如学校在开展自编操过程中,可以配合一定的音乐,通过音乐更好地表现自编操,锻炼学生的身心。在这种方式下,不仅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表现自我,也有助于学生将体育艺术的魅力呈现出来;第三,注重体育活动规范化和趣味化,学校方面可以积极组织各种活动项目,在活动项目开展过程中采取班级单位方式,不断进行轮换,以此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兴趣。体育活动首先需要得到教师规范指导,其次要能够将体育活动打造成为趣味性的运动,使得学生能够享受其中、乐在其中;第四,强调大课间活动的科学性,大课间活动必须能够符合一定的运动规律,适应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身心特征等。
        3.持续优化,升级大课间活动的管理
        充分且可靠的体育锻炼是落实特殊教育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关键环节。而这一点的实现自然离不开对大课间活动的有效管理。持续优化,升级大课间活动的管理可以把握以下几点:首先,需要发挥“车头”作用,校领导应当增加重视度,将大课间体育活动切实融入到学校各项工作计划和安排之中;其次,推动各级责任制的建设和落实。在大课间活动过程中,学校相关部门必须从自身职责出发,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及时察觉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科学有效进行解决;再次,教师在大课间活动中的作用需要充分发挥,承担自身的职责和义务。不管是活动开展前的各项准备,还是活动进行中的井然有序,都需要体育教师起到引导、指挥以及组织作用。
三、结语
        当前对于特殊教育学校而言,推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全面落实,不仅仅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为此,学校需要注重对大课间体育活动价值和作用的积极宣传,坚持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策略,从而为今后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学娟. 关于滁州市特殊教育中专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实践的意义[J]. 休闲, 2019, 000(006):79-79.
[2]崔维华. 设计大课间游戏,提高智障儿童精细动作能力[J]. 现代特殊教育, 2016, No.286(07):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