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程促进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24期   作者:张朝权
[导读] 道德与法治是国家治理的两翼,也是人们生存、生活的两项基本准则,
        张朝权
        大田县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国家治理的两翼,也是人们生存、生活的两项基本准则,对人的未来发展和成就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从小树立道德与法治意识尤为重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对学生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关注度空前加大,在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要促进学生学规矩、守规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纠正陋习和错误观念,培养优秀的品格和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从小学生和课程的实际特点出发,探讨通过实施道德和法治课程,帮助学生养成文明礼仪的意识和习惯,从而为未来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文明礼仪;促进养成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从小的行为习惯对于未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孩子的思维和行为习惯要“从娃娃抓起”。小学阶段是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塑造文明礼仪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则是其中一个重要载体。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的道德常识、国家法律知识,健全自身的道德、法治观念,逐渐培养成良好品德、遵纪守法的合格学生、优良少年,为未来发展奠定厚重基础。
        一、通过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在想小学阶段开设道德教育课程的目的就是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文明礼仪的意识和习惯。所谓文明礼仪,也就是在生活工作中所遵循的社会准则、公德。小学生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思想领域还像一块白纸,好的习惯、思想还没有养成和固化,如果不加以引导就会容易受到不良习惯的影响。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课程的导入来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1〕。比如,在学习礼貌用语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一天的开始来进行演示,“同学们,我们从小就要尊老爱幼、尊重劳动、敬畏生命,你们每天生活、学习中的用语都体现礼貌了吗?”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清晨起来的第一句话说起“爸妈,早上好。”“爸妈请先吃早饭”“老师早上好”“同学早上好”“您请”等等礼貌用语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程举办多种多样的和道德相关的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比如,在学习助人为乐的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作为志愿者进行卫生清理、帮助学生,开展“我为城市做贡献”的献爱心活动,让学生真正通过课程的学习参与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在行动中塑造行为、在实践中养成习惯,也为学生融入社会提供更多接触的机会,让文明礼仪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 通过法治教育,强化学生牢固的法律意识
        法律底线不可触碰,这是全社会的共识。国家层面也对义务教育中法治教育提出明确目标,要求在现代义务教育中要坚持法治思维的教学理念。目前,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正在全面展开,普法教育对于提升全民的法律意识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多由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组成,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方力量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2〕。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法律讲座、多媒体技术、实际案例等向学生传达课程中的法治理论。比如,教师可以结合生活的实例来引入话题,“同学们,今天我买了一支笔,但是不能用,你们说我要不要去找商家呢?我要去找商家的话需要运用哪里法律武器来维护我的权益呢?”在家庭中,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件交流,提倡家长在实际生活中向学生进行实际教育。比如保持家校的联系,让家长进行常态化教育。学校层面也要加强对法治教育的顶层设计,搭建更大平台、更多形式开展法制教育。比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加强教学力度的同时,积极利用课外力量,包括法治进校园、拿起法律武器等活动,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方力量,让学生了解法律、遵守法律,在关键时刻能够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履职法定义务,从而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
        三、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时间,提高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道德与法律产生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归根到底还是要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学习、提升、固化。一方面,教师要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促使学生养成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教师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中结合生活化的案例来贯穿课程的全过程。比如,在引入阶段,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来进行讲解。在总结反思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与课程有关的生活案例。如此,不仅将枯燥的理论找到生活化的影子,也能消除学生与课程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养成运用的习惯,促使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内部动力,通过鼓励、激励、引导的方式让学生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是社会倡导的,也是自身成长所必须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实践运用,从而达到课程的效果。比如,教师在塑造价值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抗战影片,用真实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大到国家利益、小到公共财物的维护等,都能提高学生自身的文明素养。
        结语: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的神圣使命。为此,教师要在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育方式等方面来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道德素养,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推进整个社会的进步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景克雄.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文明礼仪教育[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 013(028):38.
〔2〕徐宝平. 依托《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规则意识[J]. 小学教学研究, 2019, 000(003):61-63.
“本文系“2020年度大田县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课题:道德与法治课程促进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研究 课题编号为:dtsz--20014”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