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主题班会的特点、意义及实践

发表时间:2020/1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24期   作者:杨文艳
[导读] 高校主题班会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
        杨文艳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215200
 
        摘  要:高校主题班会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主题班会的特点以及当前主题班会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开展主题班会的思考和办法,以期增强主题班会的育人效果的,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推进辅导员育人水平提升,助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关键词:高校   主题班会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主题班会的概念
        高校主题班会是指高校辅导员结合社会政治时事背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班级学生事务管理的需要,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特殊阶段,或者面对的共同问题及成长需要,以班级为单位,围绕特定主题所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全体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活动。
         二、高校主题班会的特点
        1.主题班会的主题既有规律性又有灵活性
        对大学生而言,大学阶段是其成长“进化”关键期。从低年级的适应性教育、学业规划教育,到高年级就业选择、求职培训等,不同阶段班会的主题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无论时事政治还是班级日常生活、工作、学习,辅导员都可以灵活地选择班会的主题,故而主题班会相对于党团课程、专题讲座等又具有不可替代的灵活性。
        2.主题班会的组织参与具有双主体性
        主题班会的开展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需要辅导员与学生共同参与。在此过程中,从主题班会的教育对象和教育主体方面来看,学生确实是班会的主体;而发挥着推动、引导作用的辅导员,通过有效地参与其中,同样会有所收获。辅导员和学生是构成主题班会活动的两极主体,他们人格平等、活动互依、相互作用于教育活动中。
        3.主题班会的内容具有针对性
        主题班会的内容是辅导员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针对班级和学生的特点及需求来确定的。抓住学生的兴趣,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想要表达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呈现,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价值的引领、行为的规范、道德品质的塑造,才能引导学生将思想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主题班会的开展具有教育的平行性
        主题班会召开的对象是整个班级,目的是解决班级同学的共性问题。而根据“平行教育原则”,通过教育集体影响个人,通过教育个人形成集体,达到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相互影响的教育效果。主题班会的教育平行性,即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个体是一种教育引导,对于未出现类似问题的学生个体起到防微杜渐的教育作用。
         三、主题班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搭建了师生平等的思想交流的平台
        教育的前提是双方的平等性。在教育的过程中,只有教育的双方都能够接收到教育的信息并认同,教育的过程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完成。现实中的师生不平等现象,使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交流不畅。主题班会的双主体特性,为学生与辅导员搭建了一个可以平等交流的平台,实现了辅导员和学生双主体之间的双向互动。通过这种平等的互动,加深辅导员与学生的相互了解,推进师生在活动中建立伙伴关系,从而达到育人育己、互促互进的目的。
        2.以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主题班会选题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容涵盖了思想道德教育、生活教育、学习教育、安全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各个方面;同时,主题班会便于呈现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如歌唱、朗诵、辩论、情景剧、视频观看等多种形式。辅导员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班级和个体,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融入其中,有利于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从而收获理想的教育效果。主题班会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促进良好育人氛围的形成,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3.促进学生人格成长和思辨能力发展
        主题班会是根据大学生思想的发展规律及其在现实社会中的需要开展的。通过主题班会教育,引导学生解决当下的问题和困惑,拓展生活和思考的空间,提升有效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日常生活和学习。学生通过体验式的班会活动,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适应社会,促进自我的人格成长,运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洞察现实社会,进而形成辩证的、历史的思维方式。
        4.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和思政育人水平
        主题班会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它是辅导员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辅导员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通过组织召开主题班会,可以加强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师生间贴近和相互了解,有利于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常规管理工作;也能够从中汲取经验,锻炼和提升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育人水平能力,推动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探索与实践。
         四、高校主题班会开展的现状与问题
        1.主题班会本身的缺位
        主题班会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渠道之一。而在实践中,不少辅导员的工作中出现了主题班会缺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无计划,辅导员未将主题班会的开展列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计划中;二是无主题,名为召开主题班会,实际上班会的主题、内容均不明确,师生双方都抓不住班会的中心思想;三是任务型,辅导员应学校要求而召开主题班会,应付式完成任务;四是实用型,通过主题班会来解决近阶段班级出现的问题,就事论事,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延伸。


        2.德育功能的缺失
        实践中,高校面临着主题班会德育功能缺失的困境。主题班会本身的缺位,使“德育功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主题班会教育目标过于形式化,无法贴近学生需求,多数学生难以接受;传统的灌输式德育活动操作模式,脱离现实,说服力不强;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绳因外界不良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功能造成打击……这些都是主题班会德育功能缺失的原因。
        3.主题班会的形式化
        目前高校主题班会的活动开展趋于形式化,辅导员和学生为了完成主题班会任务,或者为了在主题班会中呈现出活动丰富、形式多样的效果,在内容设置和环节设计中会采用多种形式,但很多内容设置又与班会主题衔接得不是很吻合,环节的转承生硬、不自然。结果就是非但没有花团锦簇,反而显得杂乱无章、生搬硬套,没有灵魂。
        4.辅导员或学生的主体性缺失
        在主题班会中,学生与辅导员均是主体,缺一不可。有的辅导员放手把主题班会全权教给学生去开展,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和与学生的互动,造成教育者的主体性缺失。而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决定了主题班会功能的实现与否,主题班会实践中往往出现辅导员单方面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递,或者主题班会设计与开展由个别学生干部包办,造成大部分学生参与度低,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尴尬。
        5.班会的总结及延展性不足
        开展主题班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落脚点在育人效果上。通过主题班会活动,学生的内心是否有所感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没有发生变化、取得进步,辅导员本身在育人过程中又获得了哪些成长和提高,这些都是辅导员作为育人主体应该把握和思考的问题。而现实中,一场主题班会结束之后,辅导员往往缺少对活动的总结和提炼,以及对教育效果的跟踪和评估,这就使得主题班会对师生双方的实效性均大打折扣。
         五、有效开展主题班会的路径探索
        1.班会主题及内容选择系列化
        在班会主题和内容的选择方面,根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班级学生事务管理的需要,结合心理教师、专业课教师的意见,考虑学生成长需要及存在的共性问题,针对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年级、分专业、分重点的归纳出符合大学生不同时期特点的班会主题系列的指南。内容涵盖入学时的适应性、学习方法、人际交往指导等教育;贯穿整个大学阶段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安全法纪、公民道德、文明礼仪、心理健康、团队精神、网络文明、情感教育等;临近毕业的文明离校、就业创业、感恩教育等多个系列。在实际操作中,辅导员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发展特色、社会时事热点等,灵活地选择每个系列的子方向作为班会的具体主题,真正做到符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需求、解答学生困惑,切实发挥主题班会对学生引导、教育和培养作用。
        2.班会开展形式模块化
        在主题班会的组织形式上,可以采用游戏互动型、问题论证型、学习交流型、成果展示型、节日纪念型、实践体验型等;在活动设置上,有知识竞赛、辩论会、报告会、小组讨论、现场调查、才艺展示、情景剧等多种形式作为可供参考选择的模块;在场所选择上,除了移动桌椅的多媒体教室,还可以根据班会的主题和内容,灵活转移到宿舍、操场、户外、社区、实训实践基地等场所。针对主题班会的组织形式、活动设置、场所选择等方面进行模块化创新,有利于改变班会言语式、结论式的传统模式,提升吸引力、感染力,提高互动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
        3.班会实施过程项目化
        为确保主题班会实效性增强,班会实施过程项目化是有效的办法。首先,明确项目任务,即辅导员提出召开主题班会的任务,在学生中经过调研并结合班级现阶段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切实可行的班会主题;第二,制定计划,由学生提出班会开展的内容选取、场所选择、活动形式、环节设置等方案设计,辅导员进行审查和指导;第三,实施计划,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辅导员对学生分组和分工进行明确和调度,师生共同合作完成班会的召开;最后,检查评估,对班会各环节的落实情况和育人效果进行评估,有学生的自我评估也有辅导员的跟踪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巩固成果。主题班会项目化,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从而提升主题班会的育人效果。
         六、对高校主题班会的反思
        高校主题班会是辅导员针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价值观、发展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锻炼增长才干的重要舞台,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来高度重视主题班会教育活动的开展,每个班级每个学期至少召开主题班会一次,所有辅导员轮流举办主题班会公开课,学工线教师集中观摩学习、交流探讨。辅导员们从大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选择贴近实际的主题,采用多样的形式,进行有效的组织,推动学生主动思考、探索、辨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树立目标、积极向上、健康发展,鼓励学生追求卓越,培养良好心态,踏实走好大学生活每一步。在召开主题班会的过程中,辅导员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引导学生的同时,也获得了自我成长,提升了辅导员队伍整体水平。
        我们深知主题班会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开好一堂班会的层面,更不是为了参加比赛或者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而是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让每一个参与主题班会的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获得人生的感悟,真正发挥主题班会对班集体、对学生个人共同引导教育、培养发展的作用。高校辅导员们应在思政育人工作中,提高对主题班会的认识,推进主题班会教育的开展,充分体现主题班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功能,助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李青山.苏蕊《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辽宁大学出版社.2018
[2]马卡连柯.平行教育影响理论
[3]武夏林.严晋.钟天送《高校主题班会“三化”创新研究》.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144-146

2018年苏州市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课题,项目编号:SGZXB201821
作者简介:杨文艳(1982.11-),女,山东招远,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