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合作在《EAP员工心理援助》微视频制作中的作用及效果分析 —以阳光学院为例

发表时间:2020/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4期   作者:王永鑫 蔡韦龄
[导读] 目的探究团队合作在《EAP员工心理援助》微视频制作中的作用及效果。
        王永鑫     蔡韦龄
        阳光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 福建福州 350012

        要:目的探究团队合作在《EAP员工心理援助》微视频制作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我院应用心理学本科生中选取三、四两个年级,将这两个年级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微视频制作方法,实验组由校内导师、校外实践单位指导老师、校外实践基地工作人员、在校学生组成的团队开展视频制作,探究两组学生的兴趣程度和考核成绩。结果:实验组的兴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在统计上有意义(P<0.05);实验组的考核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考核成绩情况较好,差异在统计上是有意义的(P<0.05)。结论团队合作在EAP课程微视频制作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提高学习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团队合作;EAP员工心理援助;微视频制作;效果分析
        本研究以员工心理援助方案为主题,以团队合作方式开发微视频制作,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本文从我院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中选取两个年级,对照组采用常规案例复制的微视频制作方法,实验组则由校内导师、校外实践基地导师、校外实践基地工作人员、在校学生组成的团队开展视频制作,探究两组学生的兴趣程度和考核成绩。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应用心理学本科生三、四年级学生,将这两个年级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有53名学生,实验组有51名学生。在对照组中,男生22名,女31名,年龄在19到20岁之间,平均年龄(19.13±0.49)岁;实验组中,男生26名,女生25名,年龄19到20岁之间,平均年龄(19.31±0.46)岁。对比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验组分10小组,各小组由1名校内导师、1名校外实践基地导师、5-6名在校学生、3-4名校外实践基地工作人员。学校的导师有5年以上的心理学本科课程《EAP员工心理援助》教学经验,校外实践基地导师具有本科学历、主管以上教师。各队伍10~12人推荐1个在校学生作为组长,组成一个微信群。对照组分为10个小组,各小组由1个导师和5~6个在校学生构成,各小组有6~7个成员,推荐1名学生为组长。
        使用北京科学出版社,赵然编著的《员工帮助计划:EAP咨询师手册(修订版)》(2015.7),这个课程的合计授课时间是24学时,理论4学时,实践20学时。实践课过程中,各小组制作微视频。并在阶段性复盘课程上,展示拍摄的微视频,讨论微视频的案例,并进行自我评价,分组相互评价和教师点评。
        对照组由在校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拍,并由学校的老师指导。实验小组采用团队合作方式,具体方式如下。①编剧:校内导师或校外实践基地导师负责提供案例,学生负责编写脚本,学生将剧本的第一个草稿发送到微信群,团队成员使用网络方式进行完整的沟通并决定见面交流的时间。时间为1小时,要求团队成员参加,主要从企事业单位中的人物关系,如经理、主管、同事等常见的职场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如何解决事件,事件的处理顺序,针对不同的事件、不同客户应如何处理等。②微视频的拍摄:学校的学生分别扮演经理、主管、同事、客户的角色,进行初步练习。拍摄微视频时,团队成员必须共同参与,对学生扮演的角色定位,人际交流技巧等进行现场指导,最后拍摄成微视频。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学生的兴趣程度和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兴趣程度分为非常感兴趣,感兴趣,一般,不感兴趣,非常不感兴趣。考核成绩分为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应用心理学本科生的兴趣程度和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束后,在统计处理中使用SPSS17.0软件,以95%作为信赖区域,表示利用率(%)计数数据。比较和分析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前提,数据在统计上是有意义的。
        2.结果
        2.1兴趣程度比较
        与对照组对比可知,实验组学生的兴趣程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2.2考核成绩比较
        与对照组对比可知,实验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2。

        3.讨论
        团队合作能力是适应周围环境,互相积蓄,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一种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微录像摄影时,通过团队合作,建立学校和校外实践基地之间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在实践研究中体会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同时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密切联系教学与实践,丰富开放教学资源,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综上所述,团队合作在EAP课程微视频制作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提高学习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莎.《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学做结合”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3):81-82.
[2]  周颂华, 李子萍, 蔡丽虹, et al. 团队合作在护理心理学微视频制作中的作用及效果分析[J].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杂志, 2018, 39(04):341-343.
[3]  黄寅. 探讨护理心理学慕课视频制作方法探讨[J]. 智库时代, 2019, 000(051):P.143-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