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志琼
百色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533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学生在学业、择业、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显著增大, 心理容易受挫, 而大学生重度抑郁伴随自杀倾向的综合性心理危机在高校大学生中也屡见不鲜。本文通过案例基本情况、案例分析、解决方案、工作成效与工作启示来阐述一个重度抑郁学生心理干预案例,总结和归纳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开展提供解决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 重度抑郁 心理
案例基本情况:
小玲(化名),女,大一学生,在班级担任团支书。家庭基本情况:经济条件一般,家中除了务农的父母亲之外,还有4个兄弟姐妹,自己排行老大,四个弟弟妹妹也在读书,弟弟是排行最小的。读书的小孩多,父母的经济压力比较大,且观念比较重男轻女,从小对弟弟的关爱较多。进入大学后,无法很快适应大学的上课进度,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与同宿舍成员的关系不是很融洽,沟通少,而她本人心里较为敏感,害怕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行为给予坏的评价,同时也感觉被同学们排挤,很难融入宿舍集体;与同宿舍其他人的作息时间不一致,常常因为一些轻微的声音干扰失眠无法入睡。某日,班委在晚查寝时发现该女生未在宿舍,于是该班生活委员小张(化名)电话联系该女生。而此时小玲正站在楼顶,有了轻生的念头,险些做出傻事,跨出跳楼的那一步。生活委员的电话和关切询问让她缓过神来,才没有做出极端的行为。生活委员小张安慰小玲,努力安抚她的情绪,同时小张把这个情况汇报了辅导员李老师(化名)。辅导员接到消息,立即找到了小玲,并与之谈心。小玲自述自己前段时间去医院,医生诊断为重度抑郁。最近在服药,副作用较大,常常感觉胸闷、反胃等不适。结合该生在心理健康普测的结果显示,焦虑与抑郁分值比较高,辅导员立刻向学院主管领导、学生工作处心理中心汇报情况,同时,对家长进行情况通报。
案例分析
( 一) 心理危机产生
医生所诊断的“重度抑郁症”是由于患者个体内遗传系统(基因)存在异常,或后天环境的巨变所引起的一种情绪性功能障碍,以持久自发性的情绪低落为主的一系列抑郁症状。小玲是因为环境的改变无法很好的适应而产生抑郁。
( 二) 生理因素
小玲对声音敏感,轻微的响动都能影响到正常休息,经常失眠,整宿睡不着觉,常常睁着眼睛盯着天花板,处于放空状态,对身体和大脑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甚至危害到神经系统。
( 三) 心理因素
小玲兄弟姐妹较多,家里排行老大,父母又比较疼爱最小的男孩子,且因孩子较多,有时候父母照顾不过来,与小玲的沟通交流较少;加上上到大学后与同学、室友相处的时候有摩擦,小玲内心又较为敏感,导致平时朋友较少,常常独来独往。
解决方案
( 一) 主动约谈,密切关注
首先第一时间联系小玲,与之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谈心,给予小玲人文关怀,与其谈心谈话,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并发挥班级干部、寝室成员的作用,密切关注小玲的情绪,以防事情进一步恶化。
( 二) 及时汇报,经验借鉴
与学院主管领导及校学工处心理中心实时进行上报,将以往经验应用在此次危机处理过程中。
( 三) 多部门协同
与小玲家长联系告知家里小玲的情况,并询问家里小玲大学前的状况以及有无遗传病史。在了解到详细情况后与学校心理中心联系,请专业人士对小玲的表现进行初步判断并研究下一步解决方案。与学校相关部门联系,汇报情况。
( 四) 亲友帮扶
找到寝室同学、学生干部私下里密切关注小玲的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看护。与家长持续沟通,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以及与小玲的相处方式,分析家庭教育中造成小玲当前精神状态的原因,进行及时辅导。实时跟踪掌握小玲情况,需要时进行帮扶。
( 五) 严格保密,免除二伤
“保密”是最好的“保护”。对于了解小玲情况的同学,进行保密教育和关爱教育,以防对小玲造成二次伤害,避免出现不良的信息舆情。
工作成效
在学校、父母、朋友的共同帮助下,现小玲的状态已有明显好转。还打开自己的心扉,交了男朋友。父母也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能够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之中的方式问题,能主动的多关心小玲。
工作启示
(一)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
在本案例中,班委发现异常情况后第一时间与老师取得了联系,事情才得以及时的解决。由此可见,建立“宿舍—班级-辅导员—学院—学校”五级预警机制,保持信息渠道畅通的重要性,确保学生在出现异常情况时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汇报给相关领导、老师,使事件得到有效处理。
(二)以人为本,关爱学生
处理过程能够顺利来源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依赖。在与学生谈心谈话的过程中,运用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技术,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无条件积极关注何坦诚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最深处,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走出来。
(三)把握家校协同育人的方向
在本案列中,由于家庭观念重男轻女,父母对小玲的关心不够,父母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玲的精神状态。因此,经常与学生父母联系,与家长探讨正确的教育观,发挥家校协同育人的协同效应尤为重要。
(四)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人格和谐发展,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加大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认识和识别异常心理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校园环境,丰富大学生的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找到适合自己情绪宣泄的方式,避免心理危机的发生。学校应该尽量为学生需求考虑周全,为处在不同阶段出现困难境遇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帮助其度过难关。
参考文献
[1]王泽燊,梁媛,李东海.温暖心理关怀,化解心理危机——高校学生精神障碍危机干预案例[J].科技风,2019(35):199-200.
[2]万颖敏.大学生突发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以一则精神分裂症学生案例分析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44):44-45.
[3]黄绢,朱华.重度抑郁症学生危机干预案例分析[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9,15(02):48-50.
作者:韦志琼(1990.12-),女,广西南宁人,汉,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细胞生物学
单位:百色学院
电话:14795614046
快递地址: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中山二路21号百色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邮编:5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