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发表时间:2020/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24期   作者:何艳
[导读] 要结合课文内容选择字、词、句的讲解范围,并讲透其读音
何艳
        哈尔滨轻工业学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76
         
        摘要:要结合课文内容选择字、词、句的讲解范围,并讲透其读音、含义、词性、由来及表达效果等;重视鉴赏环节,通过阅读与鉴赏使学生体会作品所蕴含的精神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增强美感;注重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形声字、假借字、词性与句子、鉴赏、写作水平
        一、设计好字词句的讲解范围和内容
        (一)字的准确读音、结构和含义。汉字是典型的意音文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与表音的字母文字不同。讲解时应结合汉字的这一特点把字讲透,从而达到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进而提高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的目的。1、讲清形声字。形声字由“形”和“声”两部分合成,形旁和全字的意义有关,声旁和全字的读音有关。在汉字总量里,形声字是最常见的,其数量也最多,教师在讲授相关的重点字词时要做必要的说明。2、讲透假借字及其由来。据研究,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有的外形有形象可以描绘,如象形字;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如指事字。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出现了无其字的假借,即许慎在《说文叙》里所说的“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和本有其字的假借,即,在日常使用的文字当中本来有表示某个词义的书写形式,但是在使用当中不用本来约定俗成的字形而写为另外一个意义不相涉而音同或音近的字。《鸿门宴》例句: 1、“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矣’,故听之。” “距”通“据”,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使进入的意思。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的意思。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一点的意思。解释例句的“通”字即是通假的意思,即意义和读音均通用。另外,为了避免学生对通假字产生困惑,教师应进一步讲清其产生的2个原因,即,写书者仓促间写为一个音同的字历代传抄因其旧未改;和因习惯以某字代某字用,后世传写下来一仍其旧。这点很好理解,不再举例说明。
        (二)词性及句子分析。词性及句子分析等属于语法范畴,由于课时所限,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将它完成,一举两得,不必单独列出来进行讲解。将基础知识的讲解穿插在课文的学习中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使学生逐渐养成细致、缜密的思维习惯,学会从小处下手,增加语言敏感度,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下面以老舍的《我的母亲》中的重点词句为例对母亲“软而硬”的性格做一分析。1、母亲“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挣扎”“咬”“扶”“看”等一系列动词的运用生动展示了母亲在三女儿出嫁时的痛苦和绝望。2、“姑母时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表示频率的时间副词“时常”写出姑母爱翻脸属于常态;她个性刁蛮,“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加上“阎王”的比喻反衬出母亲在姑母面前处下风的位置。3、“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原来母亲并非无意识--旧时代妇女终究逃不过这样或那样被欺侮的命运!反问句和设问句的运用增强了表达效果。这是“最会吃亏”的母亲“软”的一方面。

4、“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 3个短句顺次写出母亲一生经历过的3个重大而悲惨的社会变故及家庭变故,言简意赅,令人应接不暇。“满城是血光火焰”是夸张,具象。但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顽强地呵护和养育着儿女们,为母则刚,这是母亲刚“硬”的一面。
        二、重视鉴赏环节
        文学最重要的功能是什么?有人说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龙应台说,“让我们假想,如果你我是生活在鲁迅所描写的那个村子里头的人,那么我们看见的,理解的,会是什么呢?祥林嫂,不过是一个让我们视而不见或者绕道而行的疯子。而在《药》里,我们本身可能就是那一大早去买馒头、等着人砍头的父亲或母亲,就等着要把那个馒头泡在血里,来养自己的孩子。……但是透过作家的眼光,我们和村子里的人生就有了距离。在《药》里头,你不仅只看见愚昧,你同时也看见愚昧后面人的生存状态,看见人的生存状态中不可动摇的无可奈何与悲伤。在《祝福》里头,你不仅只看见贫穷粗鄙,你同时看见贫穷下面‘人’作为一种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这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但要真正“看见”,还需通过鉴赏这一环节,通过阅读与鉴赏体会作品所蕴含的精神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增强美感。方法是:1、通过合理的想象学会补充内容,举一反三。2、联系实际类比推理。3、直接评头品足,做主观赏析品鉴工作。需要抓住两点进行讲解的是,形象本身的意义和作者的倾向。这是根本的东西,是作者真正要告诉读者的内容,也是读者凭借个人的经历和经验(当然还有文学功底)对作品进行评判的主要依据所在。
        三、注重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关注生活,常做练习。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首要任务是要求和引领学生关注生活。要使学生懂得,实实在在地积累生活、积累感情、积累语言、积累思想才是提高写作素养、夯实写作基础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写生活中的真善美。形式可以多样,日记、随感、见闻、动态信息等,贵在坚持。总之,必须实实在在地走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走文道统一之路。回归文学的“源”和“泉”,反对一味模仿、甚至抄袭优秀作文的做法。那将不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不利于学生写作个性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写作素养的持续发展。
        (二)文无定法。教师要在学生具备基本写作素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向“文无定法”的境界。帮助和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进行“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自主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主动思考问题习惯。实践证明,过分地束缚是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进步的,恰恰相反,它是桎梏,是绊脚石,其贻害是不小的。
        (三)阅读名家名篇。由于应试教育和其它因素的影响,优秀作文已成为许多学生课外阅读的第一选择。但是优秀作文中的语言水准、思想深度、生活广度、情感的丰富程度是无法与名著比拟的,因而教师不应该提倡学生阅读优秀作文。倒是过去一贯提倡的阅读名著的做法十分妥当和奏效,教师应该积极倡导,明确要求,不要因为名著篇幅问题和学生有畏难情绪而轻易放弃要求。要坚持,终将成为厚实的积累,并逐渐融入到人的血液中,这是所谓的优秀作文选集等无法给予的。
        参考文献:
        1、《假借字--百度百科》
        2、《为什么需要人文素养》(作者,龙应台)
        3、《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变化对作文教学的影响》(作者,尹继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