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发表时间:2020/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24期   作者:王大玻
[导读] 语文这门学科,包含了我国所蕴含的诸多的传统文化和许多的名家之
        王大玻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思源实验学校  贵州 毕节 551700
        摘要:语文这门学科,包含了我国所蕴含的诸多的传统文化和许多的名家之作,其中,大多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这对于学生对这些文化和名作的理解加大了许多的难度,而发散性思维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这些名作内的深刻思想内涵。较强的语言能力是学习语文的坚实基础,而具备良好的发散性思维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技能,良好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关键字:初中语文;发散性思维;培养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脑力活动。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懂得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不符合教学之道的。思维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的前提重在发散思维。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加强了发散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效率和整体素质。发散思维,包括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及多向思维,它要求放开思路,对已知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科学加工,从而收到“一个信息输入,多个信息产生”的功效。它的特色,表现在思维活动的多向性,它的功能表现为可以开启心智,架设起由已知、经可知、达未知的桥梁,创造出新的思路和解法;它的操作,要求从一点出发,向四周发射,从而编织起信息网络,达到思维的预想目标。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推进,语文教学教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各地老师纷纷拿起教改这面旗帜,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一、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通过不断的思考与分析,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语文教材中有着许多富有文采与内涵的文章或诗词,对于这些优美或有深度语句,不能只是引导学生进行单一的摘抄与记忆,也要鼓励学生对这些富有文化内涵的词句进行自我的思考,这也需要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进行一些有效的提问,使学生都投入到思考中。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多个问题,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文章的阅读,如:作者在描写荷塘的美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作者所写的荷塘月色有着哪些特点?如果你身处这一美丽的荷塘月色中,你会有怎样的感慨?让学生通过阅读后进行思考,联想自己身处于这一美丽的景色之中,荷叶上点点晶莹的水珠,水流在潺潺地流动,月色皎洁,倒映在水中,荷叶上水珠落下,泛起点点涟漪,这唯美的想象,会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通过进一步的思索与想象,学生的感受就会更加强烈,这样也间接地的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效率,也使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有了新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二、鼓励质疑,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独特性
        学贵有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基础,要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具有首创性、独特性。那么就要敢于怀疑一切对司空见惯质疑,对“完美”质疑,对教材质疑。对教师质疑……,常备质疑的精神,是发散思维的必备品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首先,激发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要使学生能够大胆质疑,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思想,不要怕学生质疑,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或提出的问题答不上,尴尬。其次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提供质疑的平台,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质疑,哪怕是错的,偏激的,也不应全盘否定,要先肯定他的质疑精神可佳,再指出质疑的不对之处。
        其次,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在培养学生质疑习惯时,要教给学生方法,应避免学生脱离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特点的不着边际的滥问。要指导学生从文章的思想感情、篇章结构、表达形式、语言特色等方面去发现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的意识和能力。
        再次,引导学生解决质疑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做出正确合理的处理,并尽量在课堂上解决,有些问题可让学生讨论,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向学生言明,对于有规律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以热烈的掌握予以肯定,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对于提得不好的问题,不必求全责备。
        三、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多向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思考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而无意从不同方面去分析问题。这不利于学生的探索、开拓、创新,不利于提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力帮助学生冲破思维定势,训练学生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径地思考问题,寻找一个问题多种正确认识,解决一个问题多种正确方法,鼓励学生不能满足于已找到的正确答案,而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寻找,直到想尽为止。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如在教学《风筝》时,我请学生谈谈文章的创作意图时,并引导学生多个角度体会,并且说明理由,于是学生经过认真的阅读和讨论,纷纷发言,发表自已独特的认识,有人认为是反映自省精神的,有人认为是反映游戏儿童意义的,有人认为反映手足情的,有批评小兄弟“身受”精神虐杀而不觉悟的。还有认为是反映人与人之间应像小兄弟一样多一些宽恕的……上述认识,尽管有的还需推敲,但可以看到学生思路打开了,思维空间拓展了,阅读质量提髙了。
        三、激发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连动性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打开学生思维空间,由眼前的一人一事联想到多人多事,从一个思路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想到另一个意境,使互不相连的东西粘合起来,使狭小的思维空间丰富起来。如有一次学生秋游时,发现了一棵落叶满地的秃树。我让学生为此展开丰富的想象。大多数学生想象到的是春天这棵树的繁茂景象,也有想象到树下曾发生过一件关于友情的、亲情的动人的故事;也有人想象到环保的问题等。可以说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在长期训练中。让学生不仅学会正面的观察、侧面观察,还要学会立体观察,不仅会正面想象,还会反面想象,延伸想象。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展了,发散思维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丰富情景,拓宽发散思维的空间性
        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价值,可以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扩写、续写、插叙、补叙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以拓展思维空间。例如:在《孔乙已》的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赏析完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人物性格特点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在原有的基础上展开充分的想象,叙写孔乙已从酒店走后,他的命运如何?在教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时,我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该曲所抒写的游子羁旅天涯的惆怅情绪之后,要求学生把它改成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这些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深层理解,而且还可以拓展他们思维的空间性,使他们心游万刃,思接千载。
        总之,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敢于训练,善于训练,就能让二十一世纪创新人才在全国各地呈现。
        参考文献:
         [1]陈红梅 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5,9.
         [2]谭义专 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32.
        [3] 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