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创新课堂教学的措施

发表时间:2020/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24期   作者:胡浩
[导读] 当下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明确规定,
        胡浩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四小学校     610100
        摘要:当下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明确规定,现代小学生不仅仅需要把数学的根本内容掌握牢固,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应用,还要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创新。由于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同时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身心发展并未成熟,所以小学数学的创新课堂教育至关重要。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创新;课堂教学措施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对于小学生的各项能力越加重视。数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根本科目,在小学时期显得尤为关键。逻辑性和抽象性是小学数学最显著的特征,而由于小学生受到自身发展的限制,所以学习起来没有那么简单。这就要求在当下的小学数学的课堂上,老师必须将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小学生的本身发展状况合理的结合起来,大胆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
        一、学生是学习的第一责任人
        在当下的低年级数学课堂中,普遍地还有“老师为主体”的落后课堂教育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受教育的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压制,也不容易培养对于数学的兴趣。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教育者必须摒弃“老师教,学生听”的落后模式,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去学习,让他们主动地去思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提升整堂课的教学质量。
        例如,当学习“年、月、日”一节时,老师先结合日常生活,去实际应用“年、月、日”,老师爸爸的出生时间是1970年11月12日,老师妈妈的出生时间是1972年9月18日。哪位同学能说出爸爸和妈妈的出生日期呢?这个时候,大家一定会积极地回答。从这个师生互动的环节中,学生就会对“年、月、日”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老师继续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例如问学生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什么时间,第29届奥运会举办的时间。回答完这些问题后,他们就能基本学会“年、月、日”的应用方法。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充分地交流讨论,看看“年、月、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然后,再进行所有同学之间的讨论,比较一下哪个组讨论出的结果更多。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够产生充分地交流,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第一责任人的作用,能够加快创新课堂的发展。
        二、娱乐与学习相辅相成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到自身身心发展的影响,其自制力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好玩的游戏,一般会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力,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所以,作为一名教育者,可以认真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灵活地将游戏融入课堂中。利用游戏本身的趣味性,引起学生自身的认知动力。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牢牢记住。

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们的上课积极性,让课堂变成一件轻松快乐的地方。
        例如,在学习“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一节课时,课前老师先每人发三个小盒,每个小盒中有4朵塑料花。上课时,先让学生数一数每个盒子中有几朵塑料花,然后再数一数有几个盒子,最后算一算一共有几朵塑料花。学生们会很容易地发现,每个盒子中塑料花的数量乘以盒子数,正好等于所有塑料花的总数:朵。从这个过程中,体会乘法的意义、因数与积之间的关系。接下来,再让学生将所有的塑料花装到两个盒子中,要求两个盒子中的塑料花数量一样。装完后,再让学生探究此时每个盒子中有多少朵塑料花。学生能够很容易地将两个盒子中塑料花的数量数出来,发现每个盒子只有六朵:朵。在这个过程中,体会除法意义,以及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关系。像这样,把游戏嵌入到课堂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愿意上课;而且也能够更加形象、生动的将基础知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能够让创新课堂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发挥直观性的积极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当下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虽然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但它与我们却是息息相关的。数学在现实世界的应用十分广泛,而我们的生活也同样需要数学。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必须学会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将“数学”这样一个抽象的东西,变的具体一些。充分发挥直观性的积极作用,把理论与实际合理地结合起来,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轴对称”这一节课时,可以大胆地结合生活实际。首先老师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生活中一些轴对称图形,例如剪纸、一些交通标志、一些国旗等等。初步了解轴对称的定义后,先让学生自己想几件是轴对称的物品,在课堂上和大家交流。然后,全班同学再一起寻找教室里的轴对称物品。学生会很容易地找到,教室的窗户、黑板、课桌等等都是属于轴对称的东西。通过观察这些具体的物品,学生就能更容易的理解“轴对称”的意义,从而就能更容易的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通过这样的上课方式,一方面能够减少“数学”与学生的陌生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能训练他们的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不再认为“数学”离我们很遥远,而是就在我们身边,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结束语:
        所以,在当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游戏恰当地嵌入课堂中,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利用主观性原则,对我们的小学数学创新课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些措施,我们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习主动性,发展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提升上课效果的同时,还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为他们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石。
        参考文献:
        [1]赵培鸿.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创新课堂教学的措施[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33.
        [2]叶小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创新路径分析[J].学苑教育,2016(06):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