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24期   作者:何华仙
[导读] 现阶段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教学的过程中,
        何华仙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吕王镇如青学校
        摘要:现阶段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教学的过程中,都是对学生直接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的讲解进行知识的学习,这样学生虽然能够掌握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但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师需要为学生设置思考学习的问题,让学生从小养成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习惯,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渐地从形象思维能力发展成为抽象思维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传统教学中的弊端,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使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消化所学的知识点。数学学科不适合强行给学生灌输知识内容,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使学生厌恶这门学科,失去数学学习的动力。如果教师想要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独立思考能力,就需要关注学生的特点,真正了解他们内在的需求,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使其更加热爱数学这门学科。
一、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现状分析
        (1)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够明显,虽然新课改对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进行了强调,要求学生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及目标自主开展学习,并在独立思考、探究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然而结合教学实际发现,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依然处于被动性地位,课堂中进行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比较少,即便有机会也缺乏老师的引导。
        (2)教学模式单一,教师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着手,让学生可以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实践体验机会,并且借助小组合作、层层设问、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由深入浅、由易到难地自主解决问题,充分锻炼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使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也更加高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实际教学中老师对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不够恰当和灵活,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二、小学数学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
        1.以学生学习为主体,营造独立民主课堂氛围
        随着素质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让学生作为学习数学知识的主人,为学生营造思考数学问题的氛围,这也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第一步。通过学生一步一步的进行知识的探索,有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开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需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思路的引导,更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教学“小数是两位数的加减法”时,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思考问题的情境,买一本童话故事书要6.75元,买一本数学计算书要9.69元,那么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然后引导学生采取课堂上的方法掌握学习的知识,帮助学生一步一步的掌握学习的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收获知识。
        2.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一般会把知识原原本本地告诉学生,他们不必超出书本范围去思考就能获得知识。想要改善数学教学的效果,老师们必须抛弃一部分传统的教学方式,定位自身角色,用启发式的提问来引导学生学习。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长度单位转换”一课时,老师们可以只告诉学生“cm”化为“mm”的进率,然后要求他们把“cm”化为“m”或者”dm”,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只充当引路人的角色,提供思路想法而不直接告知得数。再如,在讲解小学数学运算时,老师可以只讲解a+b+c=d这一变式,不提供更多其他的变式方式,而仅提供一个例题,如d-c-b=a,让学生用相似的想法去探索求证。当某位学生想到验证方法后,老师可以让他在黑板上写下答案,然后带领学生寻找其他方法,使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分析最优解答。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不仅获得了数学学习上的成就感,而且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后续数学学习也充满了信心。
        3.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主导着整个知识灌输和疑难问题解答的过程,学生的主体位置却被极大程度的动摇,学生不仅无法有效的反馈自己的学习信息,反而变成了知识的接收器,处在一个非常被动的位置,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导致教师无法透彻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使得学生无法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思考和反思,对于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们无法及时的进行消化和吸收,导致一知半解现象的产生,这样的现象不仅严重的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使得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效率大大降低。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高度重视学生独立思考意识的培养。比如:在进行平面几何图形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你在现实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形状的平面图形?这些图形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些图形的面积、周长应该怎样进行计算?然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当堂课的教学内容,而是可以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能够在那段时间里独立的进行思考。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对当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也能意识到自己的疑问所在,这能够大大增强学生听讲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4.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独立思考空间
        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学习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和数学实践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进行数学知识的掌握学习,同时还能够在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例如:当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植树问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参加学校的植树活动,帮助自己充分理解两端种树、一端植树、以及两端都不植树的问题。这样学生不仅仅在植树的过程中感受乐趣,同时还能够让自己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相关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学习能力。
        5.多元评价,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教学评价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需要从多元评价角度出发,在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基础上,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进步情况、学习态度等有效结合起来,对综合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肯定和奖励,对表现较差的学生也要加强鼓励,并提出极具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引导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并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地独立思考,相应的能力也会逐步提升。
结束语
        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要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改变以往教学中低效的教学方法。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在学生的潜意识中播种下独立思考的种子,使他们懂得如何学习。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面对不同的问题都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从容应对。
参考文献
[1]梁晓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0(9):57.
[2]王江海.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家长(上旬刊),2020(2):77-78.
[3]蒋铁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能力培养[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20(1):88-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