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发表时间:2020/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24期   作者:冀二霞
[导读] 小学数学作为逻辑性、抽象性极强的基础学科,
        冀二霞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许慎中学462300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逻辑性、抽象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小学生受到成长因素影响,其思维更多的是以具象思维为主,想要帮助小学生全面且深刻的掌握数学知识,处理教和学的矛盾必须正确运用实践操作这一方式。现阶段,新课改进程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具体动手实践活动来展开数学教学,高度重视和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全面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最大程度上发展小学生思维,实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动手实践;实践能力;小学数学
        动手实践这种学习手段,会使得课本知识深刻存留于学生的脑海中,针对学生学习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动手实践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思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加强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极大程度上增强教学质量和效率。结合数学教学而言,实践活动的形式过于单一,并且范围有限,使得较多小学生处于观望情况,再加上教师课堂中过多应用指令性语言,要求学生根据演示步骤进行模仿,严重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没有及时总结和反思动手实践活动,使其停留于表层,无法上升至数学方式、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维等层面上。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自身好动、精力充沛以及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特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为小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实现由以往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分析和探究。
        1.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动手实践的兴趣
        通过营造教学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实现抽象思维朝向具象思维转变。鼓励和帮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确保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所学知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比如:《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授课阶段,教师通过创设特定教学情境,结合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可能会形成什么图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并且反馈展示,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同学需要先自主思考,将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尝试摆一摆,完成摆放后由组长组织大家将可能出现的图形运用小棒摆放桌面上,教师进行课堂巡视,适当参与学习小组的交流讨论,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动手操作情况,集中展示典型图形,有效加强学生对图形表征的印象。同时,筛选出优秀小组的摆法并进行课堂展示,引导学生分析除却该小组所摆出的情况之外,还有其他摆放可以补充的吗?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积极探索图形,总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学习要求和具体内容。把四边形进行分类,概况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关系,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高和底、以及梯形各部分的。


        2.重视教学实践,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新课改明确提出促使学生从周边事物里感受数学知识和理解数学知识,通过加强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最终实现分析和处理简单的实际问题等目标。而培养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应该在课堂营造实践活动的条件上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生活中寻找数学问,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来处理实际问题,达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有机融合的目标。比如:《分数除法-分数混合运算》教学重点是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且可以正确计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的事例,出示吃药的情境图进行问题研究,整理药物说明书的信息,一共12片药,每日吃3次,每次吃1/2片,要求是可以吃几天?通过阅读信息,可以锻炼学生对信息分析和概况的能力,由大量信息数据中提炼有效数据,寻找问题解决的关键。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尝试分析和计算。学生讨论和全班交流,预设1,先求出每日吃多少片药,算式为1/2*3=3/2,(片)。再求出这盒药能够吃多少天,算式为12/(3/2)=8(天);预设2,先求出这盒药可以吃几次,算式是12/(1/2)=24(次)。再求出这盒药能够吃几天,算式是24/3=8(天)。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上述两种思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谈谈个人发现的问题,学生充分发表个人理解后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计算,我们发现了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它和整数混合运算有什么区别?在进行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相互交流,整理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分数混合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正式计算阶段能够直接转化成粉丝数连乘后同时约分计算。
        4.落实激励评价,锻炼动手实践能力
        激励语言可以提升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际操作阶段教师必须给予正确鼓励,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错误。动手实践能够在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锻炼智力,动手能力与学习质量同教师评价反馈密切相关,学生只有在获得相应鼓励与体验感知,才会在结束实践活动时展开自我反思与总结。完成实践活动后,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小组交流,通过学生间有效讨论,分享个人在有效时间内获得和感悟新知识,交流数学学习技巧和经验。教师评价也是一种约束力,学生间相互评价,无形之中反省和评价自身学习缺陷。此外,正式教学阶段教师也需要正确运用肢体语言,确保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的活力和热情,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的课堂授课阶段,教师必须主动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只有在经历数学知识和探究的全过程,才能使得更多学生获得思维发展,感受到数学知识独特的魅力。引导学生树立起实践出真理的观念,积极探究和掌握知识获取的方式,而这也同样是数学知识学习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周德华.小学数学课堂中动手实践有效性初探[J].小学生,2013,8:65.
        [2]刘慧慧.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2: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