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田径训练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24期   作者: 霍丽红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体育教学逐渐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霍丽红
        阳泉市第十五中学校045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体育教学逐渐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田径是所有体育运动中的基础项目,并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因此,田径训练成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当下部分初中生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训练状态,都已无法适应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学生从中体会不到运动的乐趣,以及田径的魅力,导致田径训练的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文章分析了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田径训练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体育;田径训练;教学策略
前言
        全面加强学生的体育健康教育,已成为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而田径训练是学生体育教育的基础部分。田径本身是一项既具趣味性,又有竞技性的综合性运动,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将田径训练变得无趣,从而学生无法积极地投入到田径训练中。所以,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结合田径的特点,以及初中生的实际综合情况,优化田径训练的策略,进而提高学生课堂训练的效率。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理论与实践生动结合
        在部分初中生的潜意识里,田径训练大概就是跑步,多数学生会认为田径是一项无聊的体育运动。是以,初中体育教师在展开田径训练前,首先要打破学生的固有思维,让学生真正地了解田径。而且,为了让学生更规范地展开田径训练,教师要先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那么,多媒体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工具。教师借助多媒体展开田径训练的理论教学,不仅可以通过形象的动画,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还可以通过竞赛视频,激发学生对田径训练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解田径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各种田径图片,并进行提问,如:“请问谁了解田径?”“请问哪位学生参加过田径比赛?”。学生会踊跃回答:“田径不就是跑步嘛,可我不喜欢跑步。”“我参加过校运动会,100米!”。师生问答后,教师要根据部分学生的回答,对他们错误的认知进行纠正。然后,教师向学生们播放田径明星的照片,以及他们田径比赛时的精彩视频。当学生看完视频后,他们会被田径赛场中的热血所吸引,并对田径明星产生好奇心。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普及田径明星的运动生涯,以及训练日常。最后,教师再次引导:“了解田径后,我们要不要尝试一下?”“哪位同学也想当一名厉害的田径明星?”学生会跃跃欲试,在学生最积极的时候,教师继续通过多媒体,给学生讲解田径训练的深层次知识,为之后的实践训练做准备。
二、因材施教,实时关注学生身心状态
        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不同,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在成长关键期,教师更应该注意田径训练的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在展开田径训练时,先要考虑初中生的学习能力,适当地降低技术难度。而且,教师要以每个学生的身心状态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控制他们的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避免超负荷的训练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是让每名学生都能在自己身体的承受范围内,获得身体上的更进一步强健,甚至使部分同学的特长得到开发【1】。
        教师在展开田径训练时,除了规范学生的动作,还要全方位地锻炼学生身体的各部位,帮助学生的身体平衡发展。例如,教师在训练时,添加跑、跳、掷等项目,利于锻炼学生的小肌肉和伸肌,平衡四肢。

在运动中,学生要学会调整呼吸,这样可以避免过于疲累,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多进行有氧呼吸运动,如:慢跑、健美操等。而对于部分身体素质差点的学生,教师先让他们放松身心,循序渐进地布置训练任务,让学生在训练中逐渐提高身体素质。当然,教师在训练时,除了关注身体素质差些的学生,还要注意在某个项目有突出表现的学生。例如,在学生集体短跑训练时,教师要多加关注能力十分突出的学生,注意他是否具备这方面的爆发力,是否喜欢这项运动。如果这名学生具备潜力并且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对他展开适当地加强训练,进而让学生发挥更好,更专业。
三、完善训练制度和设施,做好应急预案
        传统模式的田径训练,存在着制度上的不完善,这也会导致课堂训练效果不明显。比如,田径训练的课程安排不合理。初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和学生都对体育项目抱有可有可无的心态。于是,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时间与田径训练时间,经常出现冲突,致使训练课可能一个月才一节,学生也渐渐对田径失去兴趣。又如,教师在田径训练课上对学生管理过松或过紧,以及没有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措施。在田径训练课上,部分教师忽略学生的感受一味地进行训练,让学生只会感受到完成任务的艰难,从而对田径训练产生排斥。或者,由于部分教师自身不重视田径训练,学生自然也只当其是娱乐活动,不会太重视训练任务。另外,部分学校的体育器材存在磨损或短缺的情况;学生运动时的安全保障不高,而且教师面对紧急情况时,还没有应急预案等。在这些情况下,师生都无法科学规范地展开田径训练。
        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效地进行田径训练,前提是有完善的训练制度和设施,并做好突发情况的紧急预案。例如,教师在开展田径训练前,与学校协商好学生的课程时间,以及需要的训练器材,既保证学生学习文化课,又能让学生有充足时间进行田径训练。然后,教师在训练课上要常与学生沟通,根据学生实时的身体情况,以及训练程度制定训练计划。同时,教师也要做好发生特殊情况的应急预案,让学生在安全有保障的环境下训练。
四、组织田径竞技赛,丰富田径训练模式
        单一的训练模式,无论是对学生的兴趣发展,还是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都没有长远的益处。学生若长期处于一种训练模式下,他们从心理上会逐渐地对训练感到麻木,并且他们的身体也会形成肌肉记忆,当训练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再有效果。田径运动主要包括竞走、跑、跳跃、投掷等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特点,也有竞技性和娱乐性【2】。是以,在田径训练课上,教师要充分利用田径运动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
        在学生训练一个阶段后,教师可以组织竞技比赛,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缓解学生长时间训练的疲态。例如,在学生中长跑训练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接力赛,400米跑四人接力,最后获胜的小组有奖励。在有奖励机制的比赛中,各小组学生会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以平时训练的技巧去奋力奔跑。又如,在学生蛙跳训练后,教师规定蛙跳距离,终点处打卡,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单人竞赛,前二十名同样有奖励。学生在听到比赛时,自然地想要赢,再加上奖励带来的动力,学生会完全放开地去跑、去跳、去拼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巩固训练内容,还能从竞赛中得到身心释放,并且提高自身的合作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完善田径训练的制度和设施,并做好训练前的应急预案,其次,教师以多媒体辅助进行理论教学,最后,教师要以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为基础,因材施教,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并且适当地丰富田径训练的模式。如此,不仅可以提高田径训练的课堂效率,还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竞技拼搏精神。
参考文献:
【1】樊川川.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14):229.
【2】胡顺风.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有效策略[J].田径,2019(05):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