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伟康
广州市白云区新和学校
摘要:“立德树人”是对当前教育发展方向的精准判断,也是教育发展理论的重大突破。为了使得立德树人这一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更好的引领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研究对立德树人的内涵、提出的逻辑、实施困境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不断深化对立德树人的理解,以便于探索出更加有效的路径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关键词:新时代;立德树人;小学体育;德育教学
前言:教育作为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的工具,它深刻的决定着国家和学生的发展。当前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小学体育相应地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也需要进行一些改变。因此,我国小学体育就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对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指针、基本原则的论述。更是党对怎样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的回答。是对我国教育目的更加明确的论断,笃定了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破解了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发展的难题。然而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却面临着诸多的困难。新时代小学体育就应积极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任务。唯有追根溯源,不断检视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实现的困境,深化对立德树人的精神内涵的学习,探索出更加有效的路径,助力立德树人根本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基本概述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体育积极进行“立德树人”的有两个方面:其一,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对我们小学体育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其二,是我国小学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说,以往我们小学体育教育需要承担的东西太多,不仅要小学生促使身体素质、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等方面发展,更要发展小学生的体育精神、体育思想,乃至小学生的行为道德规范、个性等。而相当于其它小学课程来说,我国小学生能够花在体育上面的时间不多,如此,鱼与熊掌不能兼得。针对于此,就可以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引入“立德树人”概念,具体来说,就是把小学体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以此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 德育教育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陶冶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教师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其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感染学生,我们要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在课堂的理性灌输中融进形象化情感,使教与学产生和谐的共振效应,德育就会进入新的境界并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面临的困境
(一)学校教育对德育的弱视
人们总是给予教育很大期待,常有读书就能做官,读书就能有好工作的心理。就人力资本理论而言,读书确实会增加找到好工作的概率。但学校的主要功能是育人,而不管就业。大家接受同样的教育,能否找到好工作和自己的能力和机遇有关系。所以就业并不是学校的主要功能,也不能成为衡量一所办学水准的标准。反而,育人却是大学重要的功能,更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根本准则。
(二)缺乏好的德育路径
关于道德是否可教的问题曾一度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最初对于道德可教的提出者是苏格拉底,他是基于美德即知识这样的立场来说明道德是可教的。还有一部分人反对道德可教,他们觉得只能通过具体的行为指认,并不像知识那样可教。他们认为在道德品质的提升过程中,只能通过身体力行,在具体的社会互动中进行锤炼,以此来形成自己的道德认知、形成较强烈的道德意志,做出合乎社会规范的道德行为。
(三)德育活动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在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指导思想贯穿于学校教育过程的始终,主要是通过学校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实现。但是的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在完成的过程中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机制,这就使得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完成的进度和效果就无法得到监控。也就无法随时随地的了解该任务完成的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的制定。
(四)学校缺乏对立德树人内涵的准确把握
自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提出来之后,各级各类的学校都在领悟和学习,但都只是从名称上掌握,缺乏从概念上去认识立德树人的实质和内涵。
对于“立德”要立什么德,在众多的德性品质中,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存在着怎样的价值排序?其次,各级各类办学主体对于“树人”问题也缺乏清晰的认识,没有仔细去思考立德树人到底树哪样的人。最后,更是不清楚“立德”和“树人”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无疑一直困扰着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主体。然而,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都是因为对立德树人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深刻的认识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和外延。
三、优化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德育渗透
在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在这种有限的场地上,学生们能学习到的只有一些相关的技巧与动作,几乎很少涉及到德育的内容。为了顺应新课改的要求,促进德育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老师就需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们可以在无限的“课堂”中,去进一步了解一些有关于德育的内容,加深他们对德育的认识。积极促进了小学体育的德育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组织小组合作,促进德育教学
在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一般的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一般就是整体教学,而学生也都是自己学习自己的,不利于德育教学的开展。所以为了改善这一现象,体育老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适当的时机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可以在与自己同学互帮互助的情况下,去进一步学习,熟练掌握技巧。并且这样可以加强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让他们真正认识到体育精神中的团结精神。
(三)提高教师素质
“立德树人”教学与普通的小学体育教学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的,相同点是二者都比较依靠教师自身修养。特别前者,教师想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完善道德和人格,首先教师就要完善自身道德和人格,同时,考虑教学方面需求,教师还需要充分了解道德修养、人格完善相关知识。如此,小学体育教师才能更好的实现体育教学与“立德树人”的融合,促使小学生在生理、道德方面双重发展。另外,与其他年级年龄学生不同,小学生更容易受到教师影响,而模仿教师的行为举止,因此,教师充分提高道德修养、完善人格,就能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一一感染小学生,促使其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与道德,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四)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德育生活化
老师只注重自己绝对权威的地位,却几乎忘却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更好地刺激他们进行学习,也可以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所以在进行小学体育德育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接受到一些关于德育的内容,老师就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让课堂更加的生活化,让他们亲身体验以后,加深理解,从而让他们对这个课堂记忆深刻,有利于促进教育领域德育的发展与进步。
四、结束语:
立德树人思想来自于中华传统和当前的教育现实,要想真正的明确立德树人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我们到底要“立什么德”和“树什么人”的问题。各级各类学校只有把立德树人的教育发展思想放在整个中华历史发展和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去领悟,才能认识立德树人的实质。
参考文献:
1.马卫宾.立德树人语境下中小学体育开展德育的文本解读和实践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17.
2.李敬.中小学体育开展和渗透“立德树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3.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51
4.郑也夫·吾国教育病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19
5.冯永刚.“道德可教性”的限度及其制度保障[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9(04):47-51
6.姜钢.论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J].中国高等教育,2018(11):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