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君臣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我国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大学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体育作为高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虽然我国部分高校顺应了高校改革的趋势,提前进入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行列,但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它是我国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体育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以《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改革》为标题,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分析;改革目的
一、引言
高校体育是我国高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教学课程,也是我国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提高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当前形势下,大多数高校都将高校体育课程作为大学课程教育中最被忽视的教学课程之一。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把大学体育作为一门让学生放松和娱乐的课程。此外,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体育教学器材及其他体育教学器材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因此,由于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对于高校来说,我们不仅肩负着教书育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责任,更肩负着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坚强心理素质、强健体魄的重要责任。认知的概念,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大学体育教育,积极开展大学物理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为大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知识和身体素质,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二、关于目前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其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2.1、在高校对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存在认知不足的问题
对于大多数高校体育课程来说,缺乏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大多数的高校通常是基于现有的体育器材的特点,以及各种体育技能,等等,教大学生大学体育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的运动技能,大学体育课程的重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全面考虑大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认知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专业持续发展的趋势,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2、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存在课程内容繁杂的问题
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体育公园项目过多,但项目教学不完善的问题。如此复杂的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往往使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难以处理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所以大学生的发展不全面等等,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方法不符合体育在中国的发展。
2.3、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模式传统化的问题
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陈旧是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以基础知识讲解、运动项目、器材、技能展示、学生群体联系、教学评价为主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它有利于培养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它不给予全面考虑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统一、刚性和过时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不能真正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和性格。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真正满足社会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不能满足大学生通过体育运动获得身心愉悦的需求。
三、大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策略
3.1、转变教学理念
要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应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新课程理念,从思想层面提高对体育教学的认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学习主题,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提高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学习体育教育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3.2、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内容目的性,高校教师应不断优化和改进体育教学内容,提高体育教学内容目的性,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安排不同的体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得到个性化的发展。为了有效地保证学生的体育学习信息,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体育学习,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身体素质,因材施教。
3.3、促进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此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体育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以便在未来充分利用体育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在开展体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结合课堂讲解的理论内容,提高实践活动的连贯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教学的相关内容。
3.4、加强体育教学环境的投入
要加强体育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对于一些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环境需要进一步增加和投入,提高体育教学设备和设施的利用率,合理安排相关体育场馆的开发时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在体育场馆的管理方面,要加强场馆的维护和管理水平,建立现代化的训练场所,保障学校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四、结论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办学水平、教师水平和学生水平不一样。吉首大学在学习校外成功经验时,应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避免盲目跟风,一马当先;在开展校本课程时,应考虑学校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学校的内外环境基础。开发必须符合现实,适应湘西土家族、苗族风俗的特点,做出适当的理性选择。
参考文献:
[1]孙冬青.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40-41.
[2]陈梅,康莉.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报,2010(16):11-12.
[3]周剑锋.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120-121.
[4]柳晓阳.对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原则的理论分析[J].科技信息,2007(21):238-239.
[5]蔡立健.广西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地域性特色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2(2):45-46.
[6]董翠香.解读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J].搏击.体育论坛,2009(2):1-3.
[7]刘少英.理清思路科学定位明确体院发展方向——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办学思路的探索与实践[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3):104-108.
[8]唐君玲.民族地区高校推广民族民间体育的实效性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J].搏击.武术科学,2012(9):87-89.
[9] 张顺林.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9(1):161-162.
作者简介:赵君臣,单位: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