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之名,从“心”出发

发表时间:2020/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24期   作者:陈晓凤
[导读] 走在教育的征途上,在感受学生给予老师的真心和爱
        陈晓凤
        珠海市香洲区凤凰小学  519000
        摘要:走在教育的征途上,在感受学生给予老师的真心和爱,反思教育经历和改变教育方法中,深知教育要从“心”出发,在心与心的交流中,让学生的品德教育成为心心相印的“真教育”。
        关键词:偏爱  真爱  师生关系  从心出发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对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学生本来就有亲近老师的强烈愿望,老师轻轻的一句话,可以轻易地在孩子们的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老师不经意的一个举动,也许将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力量。
        一.偏爱与真爱
        科学的班级管理要靠班级的主人们,因此,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尽量地将班级权力分配到班干部的手中。其中,以班长的权力较为集中,同时,为了维护班长的威信,落实各项管理工作,尽管同学们略有微词,我通常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我对班长的关照并没有因为她在管理上的力不从心和简单粗暴而减少,有时我也会批评班长做事欠妥,一般只是单独对话,鲜为其他同学所知。有一次,当班长对指正她犯了错的同学咬起牙根时,我才意识到我的“偏爱”让她在不自觉中形成了“偏听”的骄傲个性。
        于是,我开始反思我对学生们的爱。这就好比一杆天枰,我把大部分的爱给了班长,却把小部分的爱给了大多数的同学,当天枰逐渐的翘起时,升起的一端必将会被抛离我们的集体。更何况人人都有被肯定、重视的需要,明知因为老师的偏爱而受到冷落,孩子们的心中必然会极为痛苦和不甘。这种痛苦和不甘,不仅对班级管理无益,更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和健康发展不利。
        改变势在必行。我利用了班长再次使用不文明用语的机会,进行了一次自我检讨,并决定用平等的眼光、公平的真爱来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往后的教育教学中,班长开始学会了公平、忍让和谦卑。对每一个学生的尊重和真爱,除了让孩子收获到老师的亲和以外,更让我自己收获了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其实,平等地用心灵去热爱每一个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内容,因为它除了成为一股榜样的力量之外,还给予了老师最珍贵的东西——孩子们那颗信赖的心!
        二.破镜与圆镜
        小学生与班主任老师之间的关系就好比一块圆镜,美丽而又完好无缺。如果老师总是和蔼可亲,行为品性上温文尔雅,在孩子们的眼中又饱读诗书、满腹经纶,那么师生间这块圆镜肯定越擦越亮,师生关系肯定融洽万分。    
        一开始,我和孩子们的师生关系很不错。起初有一个内向的孩子特别喜欢我,遇到高兴的事总是乐于和我分享,但繁琐的教育事务使我渐渐地失去了倾听的耐性,稍有学生向我诉说与教学无关的事,我不由得表现得满不在乎。于是,她几次欲言又止,显得小心翼翼,生怕被我责骂。我几次责怪她不带写字本后,她终于失去了和我说话的乐趣。甚至我单独询问她是怎么一回事时,她眼中含泪地看着我,一言不发。看着这张可爱的脸庞,我突然意识到责骂的态度只会让学生望而生畏。于是,我通过家长了解了事情的梗概后,尝试用温和的方式来与她对话。

我向孩子承认了自己没有了解真相就责怪她的过错,她轻声地说了一句“没关系”。我吩咐她回家找一找,并记得带回学校,她认真地点了点头,还回过头来,和我说了声“老师再见”!看着她离开的背影,回想起孩子由“乐于和老师分享感受,到不敢和老师分享,再到害怕老师”的变化过程,我发现师生间的圆镜在不经意间被我亲手摔破了。
        破镜还可以重圆吗?抱着这样的问题,我专门设计了一节“破镜圆镜”的队活动课,我向孩子们讲述了我们的故事,并向大家提出了“破镜还可以重圆吗?”的问题。孩子们纷纷出谋献策,有的说任命“纠错小警察”专门负责提醒老师不发怒,有的说送给老师一个“情绪管理本”,还有的孩子说老师您多笑一笑,破镜就马上变成圆镜了……孩子们不但没有责怪老师的过错,反而对我曾经的暴跳如雷、冷言冷语,那么轻易地就原谅了。回头想想,作为老师,对这些不懂事的孩子,我又怎能不多一点儿的宽容,多一份耐心的倾听呢?
        日子在与学生的亲近和关怀中过去,我对孩子们不再大声斥骂了,而是借助一些激励、表扬的话语来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孩子们也用他们充满童真和稚气的言语告诉我生活的每一份快乐。我相信,我会一直珍藏孩子们的那一份份珍贵的分享。我也知道,在师生的爱与宽容面前,破镜不难圆!
        三.从“心”出发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正处在行为规范的养成时期,他们可变性强、可塑性大,教师的教育工作稍有不慎,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无法弥补的伤害。因此,小学生的教育要从师生的“心灵”出发。
        从心出发,要学会爱的“惩罚”。爱的“惩罚”既可以面向学生,更应该面向老师。对于班长所犯的小错误,老师的自我反省和对学生宽容本身就是一种爱的惩罚,是对班长心灵上的惩罚,自此以后班长管理班级虽然纪律严明,但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脏话。同时,当老师的行为不妥或与师道背道而驰时,老师主动承认错误并接受惩罚,这无疑对学生产生了耳濡目染的良好影响,同时也加深了师生间的信任和感情。
        从心出发,要控制自己的心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们不免一次次将老师推向愤怒的边缘,老师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怎能不使自己忧心如焚甚至大动肝火呢?于是,面对学生,就有了怒目圆瞪,有了雷霆高调,有了手脚的随性而行。殊不知,回头思之,有时我会觉得愧疚,后悔当时吓坏了那些孩子;有时又觉得可笑,奇怪自己当时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堵塞了孩子们和老师亲近的路。现在想来,觉得作为一名老师,只要控制好自身的情绪,凡事不怒不惊,对待孩子多一点真心、宽容和关爱,言传身教,学生们也变得宽容、温和与快乐,师生间也将一片风和日丽。
         从心出发,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尽管学生的个性各有不同,也因经历不同、情况不同而千变万化,但小学生的心理不难揣摩,通过老师敏锐的洞察、细心的引导和机智的处理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确定教育的目标,以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的航船纠正方向,加足马力,必能驶向美好的明天。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妨以爱为名,少一点责怪学生,多一些反思自己,少一点抱怨工作,多一些宽容生活,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打开的肯定不止是孩子们那紧闭的心,还有教育这一扇神秘的大门。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的本质【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9.8
        2、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