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等,更精彩! ——新范式下七年级英语课堂中“等候”策略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24期   作者:黄燕飞
[导读]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适当“等候”
        黄燕飞
        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初级中学   311265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适当“等候”,不给学生留下自主思考和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就很难获得深入思考和深度体验的机会,课堂教学就很难获得精彩的自然生成,也就会失去灵性。本人纵观自身课堂和平时听课学习,结合我校学生英语学习实际情况,先在七年级英语课堂中实施“等候”策略,从五个方面进行初步实践探索,从而创造相对有节奏感、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实现课堂的有效,以期为其他年级的英语课堂中实施“等候”策略提供相应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英语课堂  自主发展  等候策略  有效性
        
        在生活中,空心菜是“菜”成不了花。那是生活的需要。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的学生也常常处在“花的基因,菜的命运”的尴尬境地。种子发芽需要等候,花蕾绽放需要等候,果实成熟需要等候……在课堂教学中,也需要等候。等一等,更精彩!
        
一、研究缘起
        (一)“等候”的缺失——英语教学现实矛盾问题
        通常在40或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达成有效,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而我们又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总是怕我们的学生不理解英语语法知识,于是就按部就班地推导;怕他们想不到文章段落大意,于是就迫不及待的为学生先铺好路;再或者怕时间不够用就把结论总结好了直接告诉给他们,这样知识点就直接涌向学生,看似节省了一些教学时间而学生却没有好好地消化。其实这些都无形中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是缺乏耐心的表现。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适当“等候”,不给学生留下自主思考和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就很难获得深入思考和深度体验的机会,课堂教学就很难获得精彩的自然生成,也就会失去灵性。
        本人一直从教初中英语,纵观自身课堂和平时的听课,发现大多数的英语课堂中如果没有“候”,具体可能会存在以下现象:
        1.没有“候问”、“候答”,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缓冲时间。
        许多英语教师往往很怕教给学生的少,在教学中一节课内设计了许多内容,这个还没让学生理解就接着进行下一个。一般英语老师上课,给众人的感觉就是讲课速度快,他们只重自己的讲解感觉,而对学生接受与否关注不够,缺乏新颖和创造力。
        2.没有给时间“等候”学生展示、点评、质疑的需求。
        反映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是在研究教而不是在研究学。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完全由教师安排教学程序,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茫然被动的状态。大都数英语教师每节课只力求完成教材每一课时的任务,而不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导致教学中的教师中心化。有时为了赶教学进度,教师的态度生硬而急躁,为教学而教学。给人感觉是学生在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3.没有耐烦心“等候”并关注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忽略了后进生的发展需求。
        个别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或面向全体不够,不敢或不愿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往往“包办”、“越位”,要不就是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和情商及自主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比如在对话操练(pairwork)、小组讨论(groupwork)、课堂练习等方面。
        (二)“等候”的呼唤——回归英语教育规律
        有学者认为教育者要有足够的耐心,教育的秘诀在于“三分教,七分等”。英语教育也同样需要“三分教,七分等”,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想象、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体验与思考的过程中有所体悟。有了等待,学生就有了独立思考和消化的时间。
        尤其是在新范式的课堂大背景之下,更加要呼唤“等候”教学策略。英语课堂中实施“等候”,围绕学生、学情做必要的情境化的调整,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们也只有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才能在英语课堂中创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未来。   
        
二、研究定位
        (一)研究之预期目标  
        在以往的听课中,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课堂上教学生如何质疑,教师如何释疑;教师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搞好分层教学;教师如何关注差生;如何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热情……老师们虽然也很苦恼,但往往找不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提高教师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共同聚焦课堂,寻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研究解决的策略。我们做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发现之所以存在这么多的问题,是因为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够体现出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在知识点上没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我校进行了课堂改革,实践“四环·问题导学”模式,就是把课堂还原给学生,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的引领者。我们也认识到要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从多角度地去理解,仅靠学生自己还是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因而我们也尝试在课中实行等候。因此我们建立了“等候”策略的目标体系:
        1.建立“候问”、“候答”制度,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2.在学生展示、点评、质疑中注重引导,做到答疑解惑,使师生、生生沟通互动得到增强;
        3.通过实施“等候”策略逐步改善师生之间紧张的关系;
        4.使教师积极参与新范式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水平更上新台阶。
        (二)研究之理论依托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揭示了教育的本质目的,教育面对的是人,教育的世界是人的世界,因此教育归根是要面向学生的个体未来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发展需要“等候”策略,这不仅仅符合了学生需要发展的要求,也尊重了他们的发展的规律。
        2.心理学角度上的人的自我发展理论
        根据皮亚杰所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特别是他们的个性与心理还处在一个从未完全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他们对未知世界的知识和自身的认识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教育一定是要遵循这一客观规律,因此用“等候”策略来更好给予学生足够的发展和自我认识的时间与空间,是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要求的,与此同时学生的发展也需要等待。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因此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
        (三)研究之现实意义
        课堂教学中倡导“等候”策略有其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有着在理性回归在课堂的现实意义,改变教师因急躁、急功近利、怕完不成任务等而忽略学生的状况。
        在英语课堂中实施“等候”策略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并对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进行不断地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前两步是实践阶段,与正常工作任务一致,后两步是反思阶段,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观测,看任务完成得如何,然后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对策,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具体说来就是以解决目前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等候”策略的理论解决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使课堂真正成为“为人的发展”而进行的教学。
三、“等候”策略的实践性初步探索
        (一)研究策略之整体建构
        我们聚焦课堂,寻求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些方法,之前也取得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可复制发展的策略,现在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普遍关注的是如何课堂变得有效,上好一节课从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到教学模式都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从这些教学策略中都能总结出能被我们普遍接受的一个观点——关注学生。然而反思我们的课堂的生成情况,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通过一系列互动活动达到预定的目标,对于效果的评价仍然是以结果作为评价标准,容易忽略了过程评价。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教与学的有效转化,教师该做哪些、做到什么程度、如何量化?下面我们通过教学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关系来阐述。
        在这个教学环境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知识架起的互动桥梁,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仔细体会我们会有种刻板的感觉,因为我们只看到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都是实现教与学的转化。教学过程的技巧与方法虽然研究的比较多,也提出过多样化的模式,如学案、教学案导学等,但仍然感觉缺少了什么因素。因此在上述框图中增加一个时间轴,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富有节奏感,相对宽松的气氛的课堂,就有了一个动态的生成。
        我们可以看到课堂教学中,重点关注了时间对于教师与学生的重要性,如前面所述,有学者认为教育者要有足够的耐心,教育的秘诀在于“三分教,七分等”。特别是我们英语教育更是需要“三分教,七分等”。英语的魅力就在于自我说、写英语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带给人的成就感和满足,如果只是因为教学时间少任务重而剥夺了本该留给学生自我寻求知识的机会,没有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想象、探索的空间和时间,他们在就很难有所体悟。
        (二)策略之研究与实践
        本人确定课题方案后,决定先在七年级的英语课堂中实施“等候”策略,在具体的实践研究中,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在“了解起点”时等候——先听后教,先试后导。
        为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英语教师在课前或上课伊始,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做一了解,弄清学生对所学新知了解的程度以及可能会遇到的障碍。只有弄清了学生头脑中的“原始资源”,才能找到新知教学的生长点。
        现代教学论提出了“找准起点并顺着学生的思路来组织教学”的理念。为了找到学生真实的起点,教师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先对要学习的“课题”说说自己已经知道了什么,或者让学生对语法知识试着讲一讲,教师则耐心地等待,在学生充分暴露头脑中的“原始资源”后,再采取有针对性的点拨引导措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拉开新知教学的帷幕。
        【案例1】在七年级下册Unit6和Unit7讲解的是“现在进行时”这一grammar。在Unit6第二课时Grammar Focus授课时,我开门见山地在PPT里展示例句:1.What are you doing? I’m watching TV.2.Are they using the computer? 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 They are exercising.让学生先结合所学的知识,自己归纳出“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结构,再尝试做书本上P33中3a的第3题和第5题。在让学生尝试做题的时候,我巡视全班了解情况。经过一阵耐心的“等候”,我发现全班大多数同学都能正确写出第3题和第5题的句子。我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真实起点,再次让学生说出“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结构是怎么样的?大部分同学都已经能说出是be (is/am/are) doing这一基本结构,但对“现在进行时”句型中有哪些标志性的时间状语词,多数学生未能说得完整。
        2.在“合作交流”时等候——畅所欲言,相继引领。
        合作交流也是英语新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通过合作交流,一方面集思广益, 通过相互启发使学习成果多样化;另一方面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讨论的机会,弥补全班交流时只有少数人发言的不足,使每个人的数学表达能力得到训练。
        因此,英语教师要仔细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每节课选择1或2个有讨论价值的素材,让学生展开4个小组或同桌之间的合作交流。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要耐心等待,不能为了摆形式,学生还未充分展开就匆忙地收场进入下一个环节,而应让学生畅所欲言, 给他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机会和时间,而教师可以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到小组中参加讨论并相机点拨。
        3. 在“出现错误”时等候——延迟评价,因势利导。
        在英语课上,当有些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不少教师总是很快地将他的回答打断, 做出对错评价,并叫其他同学或教师自己给予及时的纠正。从表面看,这似乎是为了减少错误痕迹在学生头脑中停留的时间。
        但仔细思考会发现这样做的后果:一方面没有弄清学生的真实想法,很可能产生误解,使学生以后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暴露思维过程,不利于弄清出错的原因,使纠正错误浮于表面,教训不够深刻。
        因此,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等一等,延迟评价,耐心地等待学生讲讲他的想法,等待学生把思考问题的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经过思维的碰撞,对已有的结论进行批判性的再思考,以获得新的认识。同时加上教师的因势利导,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深刻地反思错误。
        4.在“质疑问难”时等候——暴露思维,适时点拨。
        英语新课改非常注重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认为质疑问难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标志。因为疑问是思维走向深刻的开始,有疑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创新。因此,作为英语教师要创造条件,多给学生质疑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发问、大胆质疑。
        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和表达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教师要耐心地等待,一旦学生有问题提出了,则要仔细地倾听,如果发现该问题有展开的价值,要将该问题作为后续教学的内容,运用追问等手段,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并进行适时点拨,将他们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5. 在“反思总结”时等候——回顾梳理,提炼升华。
        当一节新知学习任务将要结束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梳理, 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展开总结与反思。英语新课标明确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只有学会反思,学生才能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自觉管理、调控自己的学习,不断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对所学新知意义建构的目的。
        因此,英语教师要在每节课每段知识学习结束前,给学生留出一定的反思总结时间,耐心地等待他们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提炼概括、反思升华,进而完善认知结构。
        
        主要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2.宋学侠,《关于改革我国英语教育的思考》[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1(1).
3.李如密、王东黎,《课堂教学等待艺术探微》,教育科学研究,2011(8),46-49.
4.封小娟,《从“化实为虚”中感悟教学的留白艺术[J/OL]》, http://www.qikan.com.cn/Article/jyql/jyql200808/jyql200808121.html.
5.骆瑞环,《新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8、
6.朱永新,《与理想同行——“新教育实验”指导手册》[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版.
7.籍莉,《蔡格尼克效应与课堂教学中的留白[J]》,中小学教育,200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