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端午文化资源 丰富班级课程活动

发表时间:2020/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24期   作者:宋媛
[导读] 节庆活动是幼儿园中常见的预设活动内容,更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良好契机
        宋媛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       210036
        【摘要】 节庆活动是幼儿园中常见的预设活动内容,更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良好契机,虽然是预设活动并不意味着,教育是刻板的、没有弹性的,而应该注重将幼儿的生活与所学习内容联系在一起,结合幼儿关注的焦点和年龄特点,生成新的活动内容,依据幼儿的需要调整,开展实践层面的研究,践行教育及生活的理念,调动幼儿真实的审美艺术情感。端午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历史悠久,内涵着丰富文化内涵,如何挖掘端午文化资源中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丰富的班级课程活动中感受端午文化熏陶,本文以在班级中开展端午节庆活动,就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弹性转换进行阐述。

        【关键词】端午文化 幼儿园 班本化 课程开发
        
        陈鹤琴先生主张教育应遵循本土化原则,习近平主席也提出:熟悉民族的传统文化,研究民族的传统文化。节庆活动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人文习俗以及有趣的节庆活动成为了教学活动中预设的活动内容,随着生活中节日气氛的不断增加,引发了幼儿的兴趣,“什么是端午?”“端午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带五彩丝线吃粽子?”幼儿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于是追随儿童关注的焦点,对于预设课程进行弹性调整,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课程活动,支持幼儿的发现,满足他们需要。
        一、依据幼儿的兴趣点选择适宜的端午活动内容。
        端午文化中包含的内容广泛,既有历史典故、又有民间神话故事,其中更蕴含有大量的艺术文化元素,前期了解幼儿的兴趣,选择适宜的内容,开展活动,是作为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因此,在实践的前期,以调查表的方式去了解幼儿当前的关注的焦点,了解其生活经验,探索想法,从幼儿的视角去选择内容,选择适宜开展的活动,这是挖掘端午文化资源的第一步。
        汇总调查表的内容,发现幼儿对端午文化中的赛龙舟、包粽子、做香囊、艾叶、鸭蛋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依据幼儿关注的内容,设计了端午活动网络建构图。
    在进行活动网络建构图设计时,发现所选择的端午文化资源中包含有大量的艺术活动内容,尤其是在美育方面,既然幼儿对相关的活动有着浓郁的好奇心,如果以美术活动作为线索,贯穿课程又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基于此,尝试以五个美术活动作为切入点(其中有两个在美工游戏中进行),开展实践探索。
?粽宝庆端午(撕纸)——引发了解端午的由来
?五彩的扇子(玩色)——引发知道端午节庆颜色
?美丽的粽叶画(绘画)——引发探索端午粽叶
?端午龙(剪纸)——引发感受端午赛龙舟的民俗活动
?美味的小粽子(泥工)——引发认识端午美食
二、挖掘端午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
        端午文化有着近千年的底蕴,其内容的丰富不言而喻,在活动资源的挖掘中,在前期的调查中幼儿还发现,端午中还蕴含了大量的非遗文化,不禁思考,如果依据幼儿的兴趣点将这些内容加入到班级活动中又会如何呢?比如:除了幼儿调查中发现的兴趣点,他们还发现临近端午时,同伴的手上多出了五彩丝线的手环,颜色不同,造型各异,追随这一线索,会发现,这正是端午的习俗之一,五彩丝线的编织,也是中国非遗文化的内容,由此引出了新的活动内容——绳结。可见即使已经有了网络图,活动的内容仍然是弹性的,最随着幼儿关注焦点的不同,不断调整,是动态的实践过程,也是内容不断扩充丰富的过程。那么端午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活动中有哪些教育价值呢?
        ㈠ 丰富儿童课程活动的内容。
        端午文化有着近2000年的发展历程,其中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不言而喻,在进行充分的观察和选择后,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到课程活动中去,是拓展活动内容的最佳途径。
        ㈡ 拓展儿童艺术审美的经验。
        端午文化资源中蕴含有大量的中国传统元素,无论是颜色,还是造型,都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历史积淀,如果将其与课程活动相结合,必将拓展幼儿的眼界,在欣赏、感受的过程中,体会中国传统颜色、造型、纹样的魅力,为幼儿后期的创作,积淀经验,提升幼儿审美。
        ㈢ 提高儿童动手创作的能力。
        端午文化资源挖掘的过程,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调整的过程,而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是需要幼儿不断地去探索,去创造的过程。在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创作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获得直接经验,这既是一个培养主动学习的契机,又是引发幼儿不断学习的钥匙,在这一发现——探究——总结——再探索的过程中,为幼儿动手创作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㈣ 促进儿童想象创造的发展。
        端午文化因其所特有的节庆元素,大量的故事、图片、绘本、视频,为幼儿想象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基于此,幼儿的想象不再是无所依托的,而是可以借助端午文化资源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创作,既有可能是对现有元素的再创作,也有可能是新事物的创造。
        ㈤ 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佳节之一,而中国传统文化和课程的推进又是相关联的,因此在活动中应注重中国传统的挖掘与传承,将这些具有几千年文化积淀的内容以幼儿所能理解和参与的方式开展进行,让幼儿感受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魅力。
三、注重课程活动环境中端午文化氛围的营造
        有了活动的内容,作为幼儿每天都生活在其中的环境也是需要注重营造的氛围。都说环境是不说话的老师,陈鹤琴先生曾说:“教育上的环境,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决定的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大家都知道,儿童爱模仿,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毫无疑义,儿童从四周的环境中可以得到教育,因此,我们需要布置环境以充实儿童的生活环境,丰富儿童的学习资料。”[ 摘自《陈鹤琴全集》第二卷《论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年12月第一版 第475页]由此可见,环境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巨大的意义,那么在挖掘端午文化资源开展活动中,环境创设又应该怎么进行呢?在进行时,将创设环境分为了三个阶段开展:
阶段一:端午氛围的环境烘托
        端午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具有自己独特的节日风俗和庆祝方式。粽子、龙舟、蚕豆、艾草、香囊、雄黄酒……这一系列色、香、味俱全的端午民俗,将端午节的氛围烘托的格外鲜明。
        因此,在与幼儿讨论后,确定班级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改变上一阶段园庆单元的暖色调,用粽叶、艾草等春夏之交时绿色作为班级环境的主色调,奠定端午节的基调,烘托节日的氛围。浅绿色的布幔在灯光的掩映下烘托出春夏之交的氛围,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端午节铺垫班级主色调。
        端午墙面布局以龙舟元素作为载体展示,将幼儿参与活动的照片,学习的过程及时展示在环境中。例如:参观超市“端午赶集”的活动,将幼儿在超市中寻找端午美食和装饰品的照片呈现在单元墙中。
阶段二:端午元素的多层次呈现
        随着端午的临近,在日常生活中,粽子、龙舟、团扇等一系列的端午的元素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印记,像符号一般跃动在幼儿的眼中。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用端午的符号装饰班级环境,鼓励幼儿自己设计,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作品,采用挂,贴,组合的方式作为环境装饰的素材,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端午传统佳节。
阶段三:端午文化的多维度展示
        对于环境的布置呈现是立体的,从多个角度展示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感所获,因此,在进行展示时需要考虑到多个维度。在布置环境的空间上可以采用悬吊、墙面、展台到布置内容的幼儿作品,展示活动发展的过程。


        腾空而起的巨龙出自幼儿灵巧小手,或剪、或粘、或连,组合而成,看似复杂又震撼的作品在教师的支持下诞生了。相信如此激动人心的作品会在幼儿心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鹤琴先生认为布置不仅要“美”,还应当含有“教育”或“鼓励”的意义才好,所以以学生的成绩(幼儿的作品)来布置最为适当,最有意义。[ 摘自《陈鹤琴全集》第四卷《布置时应注意的弊病》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年12月第一版 第264页]将幼儿在端午活动中的所见所谓、亲身经历,自己创作的作品布置在环境中既是对幼儿探索感受过程的呈现,也是对幼儿自由探索发现、创作的鼓励,更是同伴作品经验分享的途径,这也与陈鹤琴先生十七条教育原则中儿童教儿童的理念相吻合。
        四、寻求家长资源拓展端午文化感受
        活动的开展少不了家长的支持,陈鶴琴先生曾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摘自《陈鹤琴全集》第二卷 《“活教育”的十七条教学原则》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年12月第一版 第76页]家庭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摇篮,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教师的职责,更是家长的义务与职责。家长是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的核心力量,在教导幼儿基本的生活技能、社会规范、培养社会角色和形成个性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家长的特色和职业特点,将其转化为最有效的课程资源,实施家园共育,让家长成为幼儿园课程活动的支持者和实施者。
        端午节系列生成活动开展初期依据晨谈中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设计了调查表,通过“小粽子”调查表,收集关于端午习俗,在后续的环节中,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端午美食。分享自己的收获。家长在活动初期虽然是一个参与者,但参与的成分较少。其实,家长中人才济济,是一个值得去利用和挖掘的群体,只有家园合作方能形成一股合力,推动幼儿的主动探究。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们也参与进来呢?
        1.“家长义工大课堂————端午节的由来”。
        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带着幼儿一起走近端午,了解端午的由来,玩传统游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活动开展后,幼儿感叹道:原来端午节可以这么好玩!食粽子、插艾叶、画额头、佩香囊、赛龙舟等等。认识完了有趣的端午习俗,紧张又激烈的宝贝龙舟赛终于开始了!按小组6条小龙舟蓄势待发,“321!开始!”幼儿飞快地向前移动,“耶!我们赢啦!”原来,划龙舟不仅仅可以在水中进行,还可以玩旱地龙舟赛。活动结束后,为了让更多的家长参与进端午活动,将家长大讲堂的精彩瞬间在“家长园地”和智慧校园班级圈中同步展示分享,让班级中更多的家长了解正在进行的活动,提升了班级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 家长大课堂——“奶奶教我包粽子”
        家长中的老人们也是不可多得的优质资源,她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介于活动发展的需要,邀请了5位婆婆奶奶来到幼儿园,带幼儿包粽子。活动前一天,老人们就利用班级群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线上展示洗粽叶,泡米。大课堂正式开始开始后,刚开始幼儿还是围着奶奶们看包粽子的过程,没多久便跃跃欲试,有的帮奶奶装米,有的和奶奶一起系绳子。温馨热闹的一下午,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认识了5种类型的粽子,了解了3种包粽子的方法,还认识了“粽针(一种专门包种子的工具)”收获了满满一盆大粽子。活动结束时,一名幼儿不经意说出自己的姐姐过几天要高考,于是接着这一契机,录制了祝福短视频,视频中幼儿举起亲手包的小粽子,为即将高考的哥哥姐姐们加油助威,同时又拓展了端午文化习俗,原来“粽”与“中”同音,是一种祝福的表达方式。
        3.端午亲子游戏PARTY
        仅仅是部分家长的参与是不够的,如何能调动更多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呢?在获得班级家委会的支持后,带着家长和幼儿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围绕“迎端午”展开了系列的亲子活动。如:幼儿和爸爸妈妈走进花圃,一起认识端午花——蜀葵,再选择喜欢的花和配草,学做插花师,为端午节制作好看的鲜花装饰。再比如:开展激烈地陆地龙舟赛,幼儿努力奔跑为爸爸妈妈传递制作“龙舟”的报纸,加油打气。家长们合作制作“龙舟”,齐心合力完成比赛。系列的亲子游戏活动,不仅让家长和幼儿感受到端午文化的魅力,更能在一次次的游戏中,增进亲子情感,增加班级凝聚力。有趣的亲子活动碰上意义独特的端午传统节日,成为了开展课程活动的户外课堂。
        五、反思与收获
        将端午文化融入班级课程活动践行了教育回归幼儿生活的理念,利用传统节日教育资源,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与生活气息,更是沉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承载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将中国传统端午节庆活动融入到班级活动中,将适宜合理的选择班级活动中预成与生成的关系,让班级的课程活动内容更符合幼儿兴趣需求,是探索班本化活动的新尝试,但在具体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充分发挥传统节庆文化的教育价值,改变以往的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改进与提高:
        ⒈既重视横向的关联,也要重视纵向的系统性。
        在活动实践的过程中,先提供经验与能力的参考要项,再选择活动,这样即使活动因幼儿的兴趣发生了变化,也可以进行及时的调整。比如:此次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由前期的调查,发现幼儿对于美术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以5个美术活动作为线索进行串联,对于活动的相关内容也进行了调整,这样的调整即是基于幼儿兴趣、又是促进幼儿发展调整活动教学策略与方式的二次备课,这就是以“学”定“教”,预先的设计就有了弹性的空间,“预设”与“生成”在尊重幼儿和教育规律之间找到了通道。
        2.既重视内容源于生活,也要重视强调拓展性。
        活动的内容与幼儿的关系就是树根和树叶的关系,树根是为了汲取养料是为了输送给叶子,所谓的根深叶茂。如果我们只管根部的营养,不管树叶的茂盛,这棵树的现实价值就不高,远离幼儿生活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
        节庆文化资源是活动实施的内在要素,没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活动就是无缘之水、无本之木。但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节庆文化资源,则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在进行活动开发时,只有贴近幼儿生活并被幼儿喜欢同时又有挑战性的内容才会被纳入班级活动中。此外还要强调拓展性,因此,作为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变化来调整,要敏锐地捕捉幼儿在生活中的资讯,发现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形成班级幼儿活动的新内容,这部分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成单元或是扩散练习的内容。要注重从情感、认知、能力培养出发,从家庭、园所、社会三方面,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依据幼儿的兴趣点或是关注的焦点问题,挖掘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符合其认知特点、促进幼儿长远发展的活动内容,。
        班级在端午文化资源融入日常生活的开发过程中,应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选择适合班级幼儿需要的相关资源与信息,通过幼儿直接参与体验和亲子互动的形式,促进社会情感发展,利用传统节庆教育资源让幼儿学会关爱自己与身边的人,既为幼儿健康的感情、态度和行为培养提供锻炼和发展的机会。让幼儿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中,感知传统文化和风俗,学会尊重他人,融入社会,培养其亲近平和与合作的意识,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 陈鹤琴.陈鶴琴全集(第二卷、第四卷)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08:76.
[2] 崔利玲 《单元课程的实践建构》M 南京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2015.5.
[3] 吴文茹 潘婷 刘小霞.《本土资源在幼儿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科技教育2017.25.171
[4] 寒冰去 王芮 《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构实践与反思 ———以武汉市C幼儿园“和”文化课程为例》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第39卷第2期
[5] 秦元东;唐淑《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论陈鹤琴关于幼稚园环境创设的思想》学前教育研究,2002,第6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