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心理叛逆现象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24期   作者:王若梅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也逐年提高
        王若梅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毓秀小学   7141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也逐年提高,而心理健康作为人体健康的一部分也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时期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历程,也是儿童形成心理品质的一个重要阶段,小学生心理念法现象,如今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不良心理,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本文将从小学生产生心理叛逆现象的成因和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叛逆现象;成因;应对策略
        一、引言
        小学生心理产生叛逆现象,不仅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还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正常进行,甚至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所以必须要认真研究小学生心理叛逆现象的成因,对小学生产生叛逆心理,找到相应的应对策略,让小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也能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二、小学生心理叛逆现象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原因
        有一些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用简单粗暴的方法,面对孩子犯错,不是进行说理,而是进行暴力解决的办法对孩子进行教育。忽视小学生心灵容易受到伤害的特征,伤害了孩子的幼小心灵,从而让孩子萌生了叛逆心理。
        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却忽略了孩子的爱好和心灵,无法让他们进行自主选择。这种过高的期望会让孩子产生叛逆心理,让孩子萌生厌学心理。而家长让孩子的目光聚集在学习上,让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探究掐灭,中期小学生已经经过了学校的洗礼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同时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更强,对于事物的探究能力也提高了。但是家长限制小学生的活动,会让学生出现叛逆心理。有一些家长在学生课外活动玩的正起兴时,让他们立刻停止玩耍去学习,这样非常容易造成他们的叛逆心理。
        还有一个家庭原因,就是由于家庭纷争多,父母的分歧意见容易出现吵架现象,这也会对小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从而让小学生心理出现焦虑的现象,产生叛逆心理。
   (二)学校原因
        在学校中,有些老师对于成绩好的学生会过于偏爱,而对一些调皮的孩子或者穷学生歧视,由于一些学生成绩较差,学习能力不足,只能对老师的这种偏爱现象忍气吞声,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叛逆心理。
        还有一些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不对,不能进行因材施教,教学方式过于枯燥,让学生出现厌学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叛逆心理。
        (三)学生自身原因
        随着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延长,中期小学生的心理更加完善,活动范围也更加广阔有自己的思考和意识。所以他们会更向往自由,不想被家长管束,从而常常会和家长以及老师出现敌对现象。

另一方面,中期小学生对学校的好奇心不如刚入学时强烈,对学校产生厌倦情绪,想要远离学校,因此会出现强烈的叛逆心理。
        三、小学生心理叛逆现象的应对策略
   (一)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长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顺其自然,让学生自主发展。同时家长还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心里所想,创建一个民主的家庭氛围,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培养,全面了解学生,让孩子在家中能很幸福的生活。
   (二)教室需要转变角色
        教师需要和学生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转变教师的角色,设身处地多为学生考虑。对待各个学生要平等,不要出现偏爱现象,对成绩较差,学习能力不高的学生要多进行鼓励和赞美,选择合适的方法教育学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学生多一分理解和宽容,真正关爱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教师的温暖,让学生能主动向教师倾诉心事,这就需要教师摒弃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进行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加强教育条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教育不仅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育方法,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条件和学习氛围。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思想情感培养和心理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提高学生的上进心,展示自己的优势。通过集体活动,但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发展,从而防止学生叛逆心理的出现。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主动去学习各科学科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让学生乐于学习。
   (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是防止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的重要措施之一。这就需要教师用真诚的语言来引导学生说出烦心事,同时学生还要时常关心学生的心理,耐心倾听学生的倾诉,让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倾诉中拉近,从而让学生在遇到困扰时能主动向老师倾诉,这样能让教师对学生的困扰进行舒缓,恢复心理的平衡,阻止学生出现叛逆心理。
        四、总结
        小学生叛逆心理产生的因素多种多类,教师和家长需要对其进行疏导,这就需要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注重沟通,关心孩子心里所想,而教师需要在学校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主动向老师进行倾诉,学校与家庭共同合作,让小学生的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君."小学生心理叛逆现象的原因及对策."陕西教育:行政版.7 (2008):101-101.Prin
[2]杨晓.浅谈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2018.2018. Print.
[3]李信忠."浅谈小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及对策探究."《时代教育》?.6期 (2015):12-12.Print.
[4]陈远东."浅谈小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及其对策."科研?.(2016):77.Print.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