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广东省东莞市黄江镇梅塘小学 523763
【摘 要】识字教学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创造性地使用学过的汉字,对汉字的形、音、义进行多角度的拓展运用,用慧眼辨其形、用巧嘴咏其音、用妙手串其义,把学过的汉字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运用到阅读、朗读、写话等语文实践里,在拓展运用里玩味汉字。
【关键词】汉字 使用 创编 自主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1]这里的“用”就是指对汉字的“使用”,是汉字运用于实际语境中形成的交际意义。汉字由形、音、义三方面构成,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慧眼辨其形”,把学过的汉字运用到阅读中;“用巧嘴咏其音”,把学过的汉字运用到朗读里;“用妙手串其义”,把学过的汉字运用到写话中。
一、用慧眼辨其形
(一)借汉字点亮生活盲区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处处皆语文,识字教学的拓展运用遍布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要经常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汉字。在教完统编版一年级上册《9明天要远足》后,我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生字宝宝的踪迹,第二天一早我就被张家慧这个鬼灵精给逗乐了:“老师,你知道海的味道是什么吗?”我答不知道,她大笑着说:“海的味道我知道——波力海苔!”说罢,她兴致勃勃地拿出一包海苔送给我,还跟我说,以前每次经过快餐店,看到招牌上写着“每带排骨汤”,心里总纳闷,不知道“每带”是种什么美食,学了课文才知道那是“海带”,跟“海苔”、“大海”有关……听完她绘声绘色的介绍,我欣慰的笑容里更加笃定了一个信念:会学以致用,才是真正把知识学到手了。
(二)借汉字打通阅读屏障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2]阅读是识字教学最广泛、最重要的运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应在一、二年级。[3]这警示着我们:读书要趁早!每节阅读课上,我都会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共读义务教育教科书《同步阅读》,用学过的汉字去打通阅读屏障。以一年级下册的同步阅读读本《月亮船》为例,本书一共收录了73篇课外文章,按每学期20节阅读课计算,平均一节阅读课要阅读4篇文章。我统筹规划,结合课本所学,挑选出4篇与课内生字结合得最紧密的文章,采用“1+1+2”的方法推进汉字的阅读之旅:1篇师生共读、1篇伙伴共读、2篇自主阅读。师生共读: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同步阅读里的《谜语二则》与教材第4课《猜字谜》的异同,引导学生使用学过的汉字组词、造句,接着教师出字谜游戏考考学生,将游戏融入阅读,使课堂充满趣味。伙伴共读:同桌一起阅读《春天在哪里》,并合作找出与教材《1.春夏秋冬》的共通点,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将分享融入阅读,使课堂充满效率。自主阅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阅读剩下的2篇文章,积累背诵感兴趣的字词,将思考融入阅读,使课堂充满智慧。除了《同步阅读》,我还经常引导学生共读《小作家》、《丁丁历险记》、《孤独的小螃蟹》等读物,让生字帮助学生抵达阅读深处。
二、用巧嘴咏其音
(一)借汉字提升朗读水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国语文教学方法可谓是百“读”不厌。以诵读为主的传统教学经验也被统编教材所吸纳,低段教学更是注重“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朗读有助于随文识字,识字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味朗读。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我还注重对学生课外朗读的训练。每日晨间诵读《唐诗三百首》等经典诗词,感受汉字字正腔圆之巧;午间共读《笠翁对韵》等蒙学经典,体味汉字合辙押韵之妙;晚间亲子共读《日有所诵》等同步读物,品析汉字传情达意之美。朗读训练犹如一日三餐般成了习惯、成了自然。为了检测识字教学在朗读中的运用效果,我每月会在班里举行一次“飞花令”,教师出一个主题字,学生抢答含有此字的诗歌、词语、短语、成语、名句、俗话、绕口令……形式不限,理趣为先,能发准字音、不读错读漏即可。
(二)借汉字揭晓音韵奥秘
汉字是单音节文字,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具声韵之美。[4]由于汉字具有单音节特性,非常容易构成整齐的词语和短句,也非常容易合辙押韵。[5]据我统计,统编版第一学段语文教材中(含语文园地、日积月累和快乐读书吧),押韵的文章占课文总数的56%,其中一年级上册共46篇文章中,就有36篇文章是押韵的,占比高达78%;一年级下册有22篇文章押韵,占比58%;二年级上下两册教材里押韵的文章各占总文章比例的43%和41%。在识字教学的拓展中,我注重启发孩子探寻汉字音韵的奥秘,我引导学生在学过的汉字里挑选出韵脚相同的字,组编成童谣,上台分享给大家听。
三、用妙手串其义
(一)借汉字串联故事情节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写话目标做出如下要求: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6]。那次精彩的“汉字串串烧”又在心头回响:在学完二年级上册第20课《雪孩子》后的第二天,轮到彭立佳同学上台分享她的创意,她用学过的“累、旺、冒、烫”这几个汉字创编了一个情景故事:“昨天我放学回家后真是又累又饿,看到桌子上有旺旺仙贝,我拿起一个就大吃起来,然后走到厨房,发现妈妈在zhǔ饭,锅里的土豆丝直冒香气,我忍不住想尝一口,妈妈夹起一小口放进我zuǐ里,我被烫得直喊救命。”话音刚落,王冉同学便举手发言了:“我可以给你提个建议吗?如果你把“zhǔ饭”换成“烧饭”,那你又可以用上昨天学的汉字“烧”了,这样就不需要用拼音代替了!”随后,一个个高举的小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有人建议她把“放进zuǐ里”改成“放进口中”,这样又省去了用拼音替字;还有人建议她在被烫后喝椰汁,这样又可以把“椰”字用上了……孩子们对一个个毫不相关的汉字进行有机重组、创意串编,在欢声笑语中不断擦出思维的火花,在生花妙笔中逐渐提高写话的能力,让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汉字间自由跳跃、让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在笔尖恣意流淌。
(二)借汉字助力童诗创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的写话应降低难度,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7]我经常鼓励学生用学过的汉字写主题童诗,每周专门设立了一节“主题童诗课”,让学生在所有学过的汉字里尽情挑选主题,用汉字编织属于自己的想象。伍乐欣同学在学完“云”字后,把诗歌《咏雪》改编成了浪漫的《云朵》:一朵两朵三四朵,五朵六朵七八朵。九朵十朵无数朵,就像朵朵棉花糖。陈善雅同学在学完《动物儿歌》后,以动物为主题写下了《动物的声音》:小鸭粗犷地叫,嘎、嘎嘎、嘎嘎嘎。小猫温柔地叫,喵、喵喵、喵喵喵。小羊轻声地叫,咩、咩咩、咩咩咩。小狗凶猛地叫,汪、汪汪、汪汪汪。袁愉帆同学在学完“礼”字后,对校园文化有感而发,写下了《有礼貌》:小男孩,有礼貌,见到老师先问好。小女孩,有礼貌,见到同学就微笑。
一字一世界,处处皆语文。识字教学要注重识用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汉字的形、音、义进行多角度的拓展运用,用慧眼辨其形、用巧嘴咏其音、用妙手串其义,把学过的汉字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运用到阅读、朗读、写话等语文实践里,在拓展运用里玩味汉字。让汉字回归生活,让生活充满生趣!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G].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1、22、9、23
[2]: 李振村、杨文华.教语文,其实很简单[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12:5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