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阅读区场景创设初探

发表时间:2020/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24期   作者:林少兰
[导读] 场景化就是考虑清楚了人、时间、地点和物的关系
        林少兰
        广州市白云区景泰街中心幼儿园     
        【摘要】场景化就是考虑清楚了人、时间、地点和物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下,人的行为是什么。按不同空间可以分为幼儿园场景、家庭场景、社区场景、AR/VR场景等。每个场景都有不同的特点,我会根据幼儿园场景——班级阅读区场景进行我的初步探究。通过探究促进教师成长,促使幼儿主动阅读。
        
        【关键词】班级  阅读场景   初探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育不断进步,而我们幼教人员也会不断自我提升,捉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提升自我。广州市“文溪雅荷”幼儿园实验课程,基于幼儿生活,传承本土文化,以问题为导向,以场景为支撑,实现一体化发展。当我听到“场景化”这个词的时候,都会联想到一些情境,在以往的情境活动模式都是老师做好了,孩子就进去玩,没有看到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自信。但今天的“场景化”课程又是怎样开展的呢?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场景化:场景化就是考虑清楚了人、时间、地点和物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下,人的行为是什么。首先,场景是生活化的;其次,场景是生动立体的;再次,场景是指向学习经验的;最后,场景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按不同空间可以分为幼儿园场景、家庭场景、社区场景、AR/VR场景等。每个场景都有不同的特点,我会根据幼儿园场景——班级阅读区场景进行我的初步探究。
        一、提升教师对阅读场景的进一步认识,头脑风暴地不断学习。
        对于场景,这个词的概念很多老师是可以理解的,老师们听说我们要搞场景课程的时候,大家都会问:怎么搞?是类像区域活动那样每天开展吗?材料怎样准备?这都是她们开始的一大堆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会开展一系列有关场景化课程的理论和案例学习。理论知识太多其实老师是不容易理解,而且在实践中是基本用不上,如结合案例,老师会从案例中事例运用到实践中,运用别人经验,就是自己的知识了,所以我会在理论、案例中让老师进行学习、分析、实践、反思中成长。
        二、班级阅读区场景的空间布局。
        (一)光线充足,安静舒适
        班级阅读区需要光线充足,并且要在班级安静的一角,相对来说是对于所有幼儿园一个比较难找的地方,有些幼儿园,班级空间已经很小,因为班级空间小,孩子也比较多,选取空间时要避开比较吵的区域,是很难抉择的。根据这么多条件的限制,我觉得首先是选取好光线充足为第一条件,并利用三维立体空间,发挥墙面和上方空间的作用,让这个环境变得更明亮舒适,再配上一些舒适的靠垫,把其他比较吵的区域安排在离阅读区较远的地方。
        (二)材料、形式丰富
        阅读区的材料丰富,阅读的形式自然也能够丰富起来了。如:图书应多样性:故事类、益智类、儿童杂志等读物。而且这些读物还是要有不同类型的,如:平面书、立体书、有声读物、触摸书等,这些都是可以引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根据区域人数的限定,保证入区幼儿都有书可读,但又不可以投放过多,数量要以班级幼儿人均一本左右为适宜,还可以放一些辅助材料,如有声读物、播放器、耳机等;另外还可以加入头饰、手偶、服饰等。同时,幼儿还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故事的内容及创编故事情节,做成自己的小书,故事熟悉后还可以进行创编活动。也就是说阅读区可以再细分为:图书区、听读区、操作区、故事表演区,那孩子再也不会就只是看看图书就没事做了。


    
        三、阅读场景中蕴含的学习经验。
        为了更好地发挥阅读区的教育价值,教师结合纲要的指引以及对幼儿阅读情况的观察、分析,创设了阅读区场景,分析幼儿可能从中获取的学习经验。依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语言领域的指引,综合考虑幼儿的阅读水平和个体差异,结合五大领域和各年龄阶段的阅读经验总结了一些学习经验。如小班:喜欢听故事,与成人一起看图书,喜欢跟读韵律感强的儿歌、童谣。中班:反复看自己喜欢的图书,喜欢把听过的故事或看过的图书讲给别人听,对生活中常见的符号感兴趣。而大班:专注阅读图书,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学习经验,通过阅读的氛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孩子的阅读经验会更多。
        四、场景中的幼儿,教师如何做到有效观察及指导呢?
        我园通过以绘本为载体拓展区域游戏,区域活动是幼儿发现学习、自主操作与主动建构经验的重要场所,是幼儿一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园分别开展了两个年龄段的实验操作,分别是小、中班。
        小班案例:绘本《多多什么都爱吃》,故事情节大概就是说有一个挑吃的孩子什么都不爱吃,把妈妈煮好的食物都给小狗(多多)吃,通过孩子的幻想而展开一些有趣的情节,而这些幻想让这个孩子能够改变了自己挑吃的想法。通过学习了这个绘本,孩子在阅读场景中会结合自己的经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在操作区中给小动物喂食物,在创作区中制作小食物,在图书区阅读有关绘本的图书。其实这个就是孩子的学习经验,但老师是否做到有效支持呢?如孩子在喂小动物吃东西的时候,孩子就是一直在做喂东西的动作,但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发现孩子与教学具有语言的互动,只是通过这个动作发展了孩子手部小肌肉的能力,这个时候,老师的介入是有必要的,老师可以引导孩子说:“小熊熊,现在我来喂你吃东西了,1个、2个、、、、”这样既可以发展孩子语言能力,还渗透了科学领域的数学,或者是两两互动,一个孩子做喂的动作,一个模仿小动物,这样,孩子的语言能力才会逐步发展。在图书区中,孩子进区后,随便翻阅一两本书后就在区里玩耍,老师会说孩子都不喜欢这个区域,怎么说都不愿意进去,那怎样让孩子喜欢进图书区呢?老师对此做出了调整,如书本更换,更换与绘本相关的书本,老师进区进行陪伴孩子阅读,结合主题引导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相应的图书,将生活中的“我”带到书中,同小伙伴分享自己的故事。调整后确实是有效的,所以观察后要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跟踪观察,因为问题是会不断产生的,归根到底还是要老师有效观察。总之,要想让绘本活动下的图书区活起来,教师应做到心中有目标,形式多样化、内容生动形象,只有这样,图书区才能真正融入到绘本活动并“活起来”。
        中班案例:绘本《山丘上的约会》,当我们拿到这个绘本,会觉得这个绘本就围绕着约会而开展的,确实是,但作者选取了身高比例比较大的动物(青蛙和白鹤)的约会,通过学习这个绘本,让孩子明白到有些事情,想象与现实是不一样的,但我们要学会面对现实,也通过学习绘本让孩子学会运用写信的方式与别人沟通,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孩子们都很爱运用这种方式与别人沟通,如:很爱画画,通过孩子的信发现孩子都是以一幅画的形式展现,而很少看到孩子会运用小图案来编辑出一封信,而这些都是老师没观察到的,从孩子的表现中看到,老师在传授写信的过程中没有更深入的要求孩子。另外,孩子已有书信交往的经验,在主题的延伸中,老师其实可以让孩子把自己学习到的经验带到现实生活中,如:让家长协助孩子完成写信——寄信的过程,让孩子体验学习后所获取的快乐。
        在班级阅读场景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在不断学习、研究、探讨、实践的过程中,仍存在问题,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孩子的收益不少,由此看来,班级阅读区场景真的能够给孩子快乐充实、绚丽多彩的童年。

        [参考文献]
1、周兢著:《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美}朱莉.布拉德/著:《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