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
(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1731)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二者的结合发展对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二者的融合发展中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解决对策,试图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性,积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完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来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使其能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内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其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发展,是加强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解放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力手段。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的原因在于它的科学性,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能够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完善其综合素质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高校应该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发展特点,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发展。
一、发展原因及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发展出来的具有科学性的理论,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意志与愿望,是党和人民的精神支撑。尤其是在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今天,全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指导下,始终以党的领导为中心,积极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思想政治建设一直是党需要把握的重大任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高度关系着中国特色主义事业建设的发展。因此各大高校应该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放在学校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将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融合,完善新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一般的知识性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其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整体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发展,有利于高校的思想政治体系的建设,指导着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认知,同时也指导着他们的日常行为准则。在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际形势下,如果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而实现全面小康建设,就迫切地需要融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来指导科学社会实践的发展,加快推进社会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理论与实际脱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发展一直没能取得预期效果,主要原因是在实践过程中理论与社会实践不能有效结合、出现脱节。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由于其过于抽象化,理论性较强,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途径单一、内容枯燥乏味,相对于互联网时代快速渗透的新事物难以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另外,现阶段高校采取的多数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片面注重知识的讲授,缺乏实践教学,难以真正消除大学生的生疏感,使得理论的学习缺乏社会实践的支持,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
(二)文化的不自信
当今世界呈现出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各类高校都秉承着开放、包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交流环境,多种文化在校园相互碰撞,更多的大学生也是越来越认可外来的文化,但是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却缺乏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使得一些大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学习过于片面化,不能深刻的认识中国文化,这种认知会降低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自信心,从而影响其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发展[1]。
三、解决对策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其中蕴含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其在价值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本质规定。党和政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发展一直保持着高度重视,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关乎党的前途及命运,因此各大高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实际教学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中“四个坚持”、“中国梦”的提出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成果,彰显了其优越性,当代大学生应该积极对其进行学习,将其与自身价值观相融合,切实有效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当代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二)深化教学改革
对于“灌输式”的传统教学,要深化教学改革,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降低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而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听课质量,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适当的创新,可以结合当下的时政热点或是通过新媒体的教学手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此外,高校还可以有针对性的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所,组织教师针对马克思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成立课题小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加强对马克思教育理论中重难点的把握和学习,还可以将马克思主义与当前其他前沿课题放在一起比较学习。通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大力开展教学研究,使学生能够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国家的实际相结合起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看到我国国情的发展变化,同时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习理解,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融合,进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性。大学生的世界观正处于一个全面完善的阶段,如果只是通过单一的课堂教学是很难让其深入认识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因此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可以把学生的理论学习引入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组织一些学生参与度比较高的实践活动,如开展学术讲座、观看影片、采访革命老英雄、走访革命根据地、参观历史博物馆等活动,通过切身的体验来加深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3]。
四、结束语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高校及学生自身一些限制性的因素,导致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其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做到真正的融合。因此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深化学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努力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达到发展创新,融会贯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戴波.浅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4):154-155.
[2]彭江辉.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8(09):27+29.
[3]马军海、张楠.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及其当代自觉[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02):30-33.
作者简介
姓名 :张昭
出生年月:1988.01
性别:男
籍贯:山东东营
现任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称:助教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