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监理控制重点

发表时间:2020/12/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4期   作者:张洪涛
[导读] 本文仅限于在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从监理角度阐述如何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的监控重点。
        张洪涛
        重庆赛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400000
        摘要:本文仅限于在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从监理角度阐述如何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的监控重点。
        关键词: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监理、控制重点
        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英文是concrete in mass),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由于其特殊性,一直是施工中监理单位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四川航天科技大厦工程作为成都市的地标工程,是由一座板式超高层主楼与裙房组成,主体建筑41层(屋面结构板顶169.14m高),裙房部分5层(屋面结构板顶23.4m高),地下建筑5层(18m)。总建筑面积116751m。该工程地下室基础底板长约80.9m,宽约56.3m,厚度主楼区为3.5M,裙房和纯地下室区为1.5M或1M,为板式筏板基础,混凝土总量约11000m3,属大体积混凝土,而主楼部分3.5m的筏板厚度,为当时成都地区最厚的基础底板。
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监理控制重点
        监理工程师首先应全盘了解工程的施工特点,以便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预测。在了解了工程的施工特点后,监理工程师需要审查施工总承包单位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的配置情况,参与商品混凝土厂家的考察,审核配合比和试验报告,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一道优选材料。除此以外,还应该对施工总承包单位在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前的施工总体流程、现场平面布置、现场交通组织、各项资源组织的合理性进行审查。
        监理工程师还需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监理工程师要求总承包单位划分施工区段,以便于施工中监督控制和提出可行性建议。根据设计要求,主楼与纯地下室之间设有沉降后浇带,在5-6轴之间设有一条伸缩后浇带;考虑当时8轴以外的区域尚未开挖的现状,经设计同意,在7-8轴之间再设置一条施工缝。这样,底板施工时,监理工程师认为按设计后浇带及施工缝的位置划分施工区段是合理的(如图1.0所示的6个施工段来进行流水施工)。
        
        
        
        
        
        
        
        
        
        
        
        
        
        
        
        
        最后监理工程师重点要进行混凝土温度及裂缝控制验算复核。混凝土施工前,根据搅拌站提供的配合比及有关原材料的使用情况,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热工计算进行复核,并根据热工计算情况检查施工单位采取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措施是否满足要求。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监理控制重点
        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并且施工单位具备浇注条件后就可以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大体积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监理工程师需要重点监督控制施工单位的混凝土浇注方法和技术处理措施两个方面。1、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应要求施工单位选定责任心强、技术好的人员为振捣人员,针对各个部位的浇筑特点,进行详细交底(监理工程师应参加技术交底会),管理人员跟班作业,检查和监督振捣作业。混凝土浇筑必须有专业工长在现场指挥、处理各种临时发生的问题。2、技术处理措施: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由于采取分层泵送浇筑,上下层之间间隔时间较久,分层之间很容易产生泌水或浮浆现象,所以在旁站监理时要监督施工单位组织人力随时注意人工用勺清浆,另外,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可通过调整混凝土的坍落度,以减少浮浆和泌水,防止因浮浆而形成水平施工缝。。3、试件养护:施工单位应在现场设立标准养护室,或委托试验室进行混凝土试块标准养护;在浇筑现场按规定制作的混凝土试块,在现场拆模后立即转入标准养护室进行养护。混凝土试块按规定留置、设专人负责,监理工程师注意定时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后监理控制重点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工作是监理工程师在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完成后的监控重点,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检查施工单位的测温工作:1、测温设备是否满足要求。2、测温点的布置是否合理:通常测温点的布置根据板厚不同而不同。以本工程为例,3.5M厚筏板在板厚的1/2、1/4及表面处,离钢筋的距离大于30mm,表面测温点的高度为底板上表面下返100mm;裙楼及纯地下室测温点布置在底板上、中、下部,其中上、下均为底板表面反100mm。测温孔平面按150m2/孔的原则布置,共布置30个测温孔。3、检查测温记录:混凝土初期生温较快,混凝土内部的温升主要集中在浇筑后的3~5d,一般在3d之内温升可达到或接近最高峰值。
3、应急措施是否到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测记由专人负责,每测温一次,应记录、计算每个测温点的升降值及温差值。密切监视混凝土内温度变化情况,当内外温差达到临界值时,及时报警,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在监视过程中及时绘制温度变化曲线,根据温度变化情况,酌情增加或减少保温材料,以信息化指导施工。4、温控措施是否到位:通常采用普通塑料薄膜(宽幅,厚度0.4mm)一层覆盖,其上再覆盖麻袋(厚度约10mm)若干层保温,麻袋铺设层数需按计算确定。塑料簿膜覆盖应及时,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逐步覆盖先浇捣完部分,平整后即先铺设。覆盖时,塑料簿膜幅与幅之间接缝处应有50mm重迭,每只麻袋之间应有100mm重迭。插筋垂直方向应盖麻袋一层。需要时,麻袋一般不宜成片掀去,应在测温设备监测下以夹花方式掀去1/2或1/3。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工作也是监理工程师后期控制的重点:1、根据热工计算结果对混凝土养护层的厚度进行计算,确定养护层的具体厚度。2、浇筑完成后,混凝土表面搓平,搓平次数不少于三次。大体积混凝土养护通常采用覆盖或关水养护,本工程是采用覆盖养护,先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再盖麻袋,麻袋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3、电梯井、集水坑等混凝土构件浇筑前在侧模上覆盖麻袋,在墙、柱插筋处也需采用麻袋覆盖密实,不允许有混凝土外露情况的出现。4、后浇带处在其模板外侧采用覆盖麻袋进行养护,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除支撑,其模板不予拆除,在其表面覆盖麻袋继续养护。5、混凝土养护期限自砼浇筑成型开始计算,不少于14天,其间要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待混凝土内温度逐渐下降趋于平稳时方可解除养护。6、砼浇筑后即开始测温,当砼实测内、外温差超过25℃时必须采取覆盖保温措施,降低砼内外温差。7、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结束语:以上即为我在航天科技大厦工程项目学习和总结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监理控制重点,相信一定还有很多欠缺的方面和不到之处,但我相信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我们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监控方面一定会有更好更先进的系统管理方法,为业主提供更好的咨询服务,协助施工单位按期保质的完成工程项目建设。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