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与煤矿安全生产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4期   作者:李毅
[导读] 煤矿安全生产逐渐得到国家的重视,信息系统的应用也逐渐成为现代煤矿生产中最显著的特征。基于煤矿生产的特殊要求,煤矿企业负责人要实时关注市场动态

        李毅
        山东能源龙矿集团,山东龙口  265701
        摘要:煤矿安全生产逐渐得到国家的重视,信息系统的应用也逐渐成为现代煤矿生产中最显著的特征。基于煤矿生产的特殊要求,煤矿企业负责人要实时关注市场动态,积极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做到在生产技术上的不断创新。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仍处于探索阶段,这也使得安全生产管理成为煤矿生产管理中较为薄弱的一环。基于此,本文就信息化建设与煤矿安全生产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煤矿生产;安全生产
1 引言
        随着煤矿智慧化矿山的建设,安全生产离不开科学的指挥协调,怎样高效、安全地运用信息化,如何提高安全生产效率,保障安全生产是所有煤矿企业单位共同的奋斗目标。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设备,促使煤矿信息化系统进一步完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高效、稳定地运转,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科学高效开展。
2 煤矿生产现状
        虽然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部分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还存在部分问题,不仅影响着煤矿生产开采的工作效率,还影响和威胁着相关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特殊,深埋地下且周围充满高瓦斯物质,环境较为封闭,所以说煤矿开采工作难度大,危险系数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事故,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1]。而从事煤矿井下生产作业的一线、二线员工通常文化水平不高,缺少对煤矿生产的危险认知,加之长时间的高负荷作业,各种不稳定因素都会使工作人员心理麻痹,事故高发。一般较大型煤矿企业在保障安全生产方面,基本能够实现机械化,但在改善生产作业环境,及时更新设备等方面仍有进步空间。
3 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
        3.1 信息系统构建
        在实际的煤矿生产中,环境是比较复杂的,所涉及的生产环节也比较多,生产环节的事物以及设备的老化故障都有可能导致煤矿生产的安全事故。信息化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个方面为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煤矿安全管理系统,是保障煤矿工作者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途径与方式之一。信息化管理的应用,能够提升安全管理信息采集、统计、整理、分析的效率与速度,帮助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管理工作,显著提高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的效率与功能。在实际的信息系统建立中,工作人员能够借助信息化管理方式,准确地获得煤矿矿井的相关数据信息,并将煤矿实际工作情况信息与矿井安全数据进行实时地交换联通,提高安全预警的水平,有效提升煤矿工作的安全性。
        3.2 人员定位系统
        井下人员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提供井下工作人员的实时位置信息、人员数量,一旦当危险降临,为井下人员提供可呼救的设备,保证抢救措施的全面进行;能够记录在矿井重点区域携卡人员进出矿井的时刻,又可绘制出下井人员的活动轨迹,便于管理者随时掌握矿井内工作人员的总数和分布情况,进而对矿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进行合理有效的调度和指挥。煤矿人员定位监控系统的应用注重结合矿井情况,利用人员定位监控系统提供数据和图形,能及时有效地掌握事故地点、人员和设备信息,确定位置和数量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使救援措施的应用更有针对性。矿井人员定位监控系统的应用以现代无线电编码通信技术为基础,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数据信息的接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有效收集和处理,做好井下情况的监测,为企业合理调度和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作为井下数据采集中心和数据采集中心,设计一套有效的井下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并对井下人员进行数据采集和编码,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可靠性,及时有效地处理煤矿事故。


        3.3 生产调度系统
        根据生产要求和条件科学调度设备与人员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方法,而在这一环节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掌握井下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此时,技术人员可以基于大数据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打造安全生产调度系统,通过整合分析安全生产信息数据来实现人力物力资源的有效调配。比如,设计人员定位子系统、人员考勤子系统、设备使用管理子系统和风险预警子系统等,借助于这些子系统完成对人力物力资源使用的有效监控,让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能依据真实信息制定安全生产方案。在设备调度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基于大数据技术,全面掌握设备参数,以便于提升设备选用安全性。比如,对设备运转和使用信息进行全过程采集与监控,建立设备电子档案和生产设备数据库,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供辅助。在人员调动方面,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从保障作业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角度出发,科学开展人力资源调配[2]。
        3.4 视频监视系统
        矿井位于距离地面上百米的位置,受到矿点附近磁场以及地质情况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同轴电缆在进行图像传输时会产生很大干扰,若在井下使用光纤传输图像,不论是在图像清晰度还是传输距离上都会比同轴电缆传输效果强。在调度室稳定图像显示屏中,通过计算机视频检测系统可对矿点的监控、分控等进行实时切换,可供领导以及矿井决策部门便捷地直观地进行现场安全指挥。在监视系统的终端分别接入了本地摄像机和云中图像监视软件,本地摄像机为现场调度提供画面,云中图像监视软件则是为领导能够远程进行指挥,实现现场与总部的互动和协调合作,为集团企业与各分矿之间的调度提供了可视通信。
        3.5 应急指挥系统
        煤矿多级预警系统融合了多项技术,其中主要包括计算机计算、网络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等,属于较为先进的煤矿安全管理技术。该系统的基础是煤矿监控系统,通过与煤矿监控系统相连接,并结合多级监管软件,能够实现大范围的安全预警与安全管理工作。该通信平台有效地对接与应急管理与救援指挥辅助决策系统,在系统接警、发布通知、信息通信方面能实现如下功能:自动触发告警灯;自动触发现场的广播系统告警;自动发送事件信息的指令到各级岗位的调度话机和井下无线通信的WIFI话机;自动发送事件短信到预设的手机;自动批量拨打预设手机,播放语音通告;自动发送预设的传真到各级关联单位传真号码;自动发起由调度员主持的应急电话会议;自动触发邀请应急视频会议。
4 信息化建设策略
        4.1 强化人员素质
        不断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煤矿安全监测信息化的发展形势。在人才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要把握煤矿监控信息化的发展,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员工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适应煤矿监控信息化发展形势,确保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目标。
        4.2 确保数据安全
        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煤矿更科学的进行管理,实现防范事故隐患的目的,大幅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但是它也是一把双刃剑,缺乏管理的数据会引发更多更大的问题[3],一旦发生信息泄露,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建设和使用信息平台的过程中,必须首要做到信息安全、系统安全。要有强大的防火墙系统做技术支撑,强化对各类异常行为的检测,抵御各种电子攻击,有效保障煤矿信息的安全性。
5 结束语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中,安全问题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在生产与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如何提升生产的安全性是煤矿企业主要考虑的问题。而通过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井下作业的安全性,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洋,雷亮,张磊.大数据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运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9):219.
[2] 张玲,韩俊刚.物联网和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6):112-113.
[3] 李原.浅谈大数据技术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现状与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4):158,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