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冠
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研究生大队一队 北京 100000
摘要: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支初具规模的多专业勤务合成部队,是我军后勤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起点。志愿军将士们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留下的宝贵战争经验,对当前军事斗争准备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依托朝鲜战场上纵横交错的兵站运输网,中国人民志愿军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与抗美援朝作战后方保障的战场环境相似,高原边境地区资源匮乏、工业落后,就地保障难度大,物资大多需要依托后方前运补给。研究借鉴抗美援朝后勤经验,加强进藏兵站线建设,是当前边境地区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战争经验和现实发展有机统一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抗美援朝; 兵站建设经验; 进藏兵站线
一、拓展兵站线基地化保障功能
进藏兵站线主要任务是为上高原执勤、轮训部队提供食宿保障,保障对象为分队一级的基层单位。由于近年来高原边境地区局势持续恶化,我上高原执勤、演训部队数量有所增加。现有兵站的保障容量不足、保障功能单一,与未来边境作战勤务保障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导致不少任务部队只能依靠野营器材保障,难以适应高寒高海拔的恶劣气候。加强兵站线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兵站线基地化保障功能,是实施坚强有力后勤保障的前提。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兵站力量建设述论》中包含有兵站基地化建设思想的总结:“志愿军后勤司令部成立后,志愿军后勤主要抓本部和分部、军后勤的建设,而将仓库、医院、汽车部队等勤务保障部队划归兵站、特别是大站领导,也就是实行站、(汽车)团合并和站、(医)院一体化。
”在进藏兵站线建设中,可以借鉴朝鲜战场兵站基地化建设思想,在青藏高原腹地,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开阔、靠近前沿的地域建设能够满足旅级规模部队长期驻扎,集食宿、物资补给、卫勤医疗救护、油料补给、信息通信等综合勤务功能于一体的基地式兵站,为对任务部队进行综合勤务保障提供设施基础。平时为上高原部队提供全要素后勤保障,战时可作为边境地区联合作战前沿基地。
二、分级建设进藏兵站线
整建制单位摩托化行军通常编组梯队依次开进,具有持续性、阶段性的特点。这决定了沿线兵站有的要为部队提供食宿、油料补给或短期驻屯等保障,有的则只需要为过往部队提供午餐饮食保障。因此,各类兵站保障功能应强调专业互补,保障能力应注重大小适度。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兵站,根据担负任务的不同划分为基地兵站、野战兵站、预备兵站、中间兵站。基地兵站,指在战役后方纵深地带配置的相对稳定的兵站。野战兵站,是能跟随作战部队行动,可根据战况变化随时展开或撤收的兵站。预备兵站主要保障军队广泛实施机动和应付其他紧急需要。中间兵站,指在构成转运环节和主要交通线适当地域所开设的兵站。借鉴志愿军分类建设兵站经验,进藏兵站线,除了打造具有各项综合勤务保障能力的方向基地式兵站外,还需分级建设功能各有侧重的中继多能兵站和中途饮食兵站。中继多能兵站可为执勤和演训部队提供可靠的食宿、油料、医疗等勤务,保证摩托化行军正常开进;中途饮食兵站则主要为部队行军途中提供必要的饮食基本保障。通过对各级兵站饮食、住宿、仓储、补给、卫勤、信息等一种或多种勤务保障功能的合理搭配,构建起一条保障有力的兵站线。
三、组建进藏方向兵站网
《抗美援朝战争后勤分部兵站工作经验》在配置兵站原则中总结到:“兵站应该沿运输线纵深、梯次地配置,从而使各个作战方向和各条运输线上的兵站能够纵横贯通,相互支援。整个战区形成一张较为完整的兵站运输网”。根据这个原则,在进藏放向兵站线建设中,可优先选择一条道路通行状况好、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进藏兵站线进行优化,然后将相关经验做法进行推广,分别优化其他进藏干线上的兵站,在每条进藏干线上分别分级建设基地式兵站、中继多能兵站和中途饮食兵站,使各条进藏兵站线连线成网、梯次部署、相互独立、互为依托,构建集运、修、储、供、医于一体的全要素综合勤务保障体系,从根本上扭转边境地区我后勤保障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