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彦廷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13
摘要:本文以经开C8M2地块产业园二期项目的通用厂房为例,详细介绍了以功能为向导,以适用、经济为原则的建筑单体设计方案演变过程,为类似的建筑功能布局提供解决思路。
关键字:功能向导、空间集约、适用、经济
1.项目背景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海四路东侧与科创九街南侧的交界处,总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一期已建设生产厂房、职工宿舍和职工食堂各一座。二期需要新建通用厂房、科研楼和职工餐厅各一座。其中二期厂房的规划布局和建筑规模已基本成型,造型方面采用干净简洁的“盒子”形体以体现工业建筑的纯粹。接下来需要将建筑功能具体落位。
2.柱网布置
柱网布置一方面受占地面积的制约,一方面受内部功能的影响。生产厂房占地东西长约120米,南北宽约50米。其使用要求是通用厂房,首层虽然做为重装车间使用,但不要求大跨度,所以采用常规柱网较为经济。考虑到厂房下有地下车库,采用8~9m的柱网便于停车。又因为厂房的首层荷载为3T,其他各层楼面荷载1T,经结构初步测算,柱截面约1m,所以采用8.4m的柱网正好能停放3辆小型车。厂房占地东西长,南北短,利用长边布置车道可以节省交通面积,因此东西方向的柱网用于停车,所以东西向采用8.4m柱网。南北向占地长度既可做6跨8.4m的柱网也可以做5跨9m的柱网,而5跨柱网正好可以布置三条车道,南北两个端跨再向外扩展不到3m就可以实现每条车道都能两侧停车,对空间的利用最大化,所以柱跨选择9m。
.png)
3.交通核布置
布置完柱网接下来是交通核布置。从地下室方面出发,交通核应尽量避免落到车道上,而是利用车位空间。在边跨布置交通核时,若交通核垂直车道布置,则地上会凸出主体建筑之外,考虑到造型要求是一个干净完整的“盒子”,形体上没有多余的凹凸,故边跨的交通核平行于车道布置。布置中间跨交通核时需结合地上功能,厂房地上部分北侧正中位置设置人行入口,同时也是厂房的形象入口。入口前厅不采用凸出厂房的形体而是利用内部空间解决,因此北侧第一柱跨可用作入口门厅的缓冲空间,第二柱跨用来布置垂直交通,垂直交通可正好位于车位处。南侧是厂房的货运入口,由于规划上避让一期管线导致厂房占地与南侧道路距离较近,若在厂房主体外设置卸货平台,则货车缺少泊车空间,所以可利用厂房南侧的第一柱跨作为室外的卸货平台,第二柱跨则布置交通核,地下室同样落在车位处。考虑到疏散距离和均匀分布的原则,南侧货运入口东西各设一个,每个由两台5T货梯和一部疏散楼梯组成。
厂房的交通核首层是对外的,而其他各层是对内的,这就导致交通核的方向有一个转化。交通核对外时需要便于和室外直接连通,在靠外墙的位置设置入口缓冲空间和卸货平台,尽量避免占用厂房内部空间,保证首层的重装车间的完整。二层及以上则需要分成多个独立的生产单元来分别出租,所以交通空间位于厂房的中心更为有利:一方面可以解放外墙给需要采光通风的功能空间,一方面用内走廊串联各生产单元和辅助用房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交通空间,均匀服务各个独立单元。要实现从外到内的转换,主要采用了以下几个方法:北侧人员入口在大堂做了四部两两相对的客梯面向侯梯厅,其他层则可以通过侯梯厅实现方向从外到内的转换。南入口由于货梯尺寸较大,不能采用客梯的布置方式,因此选用了贯通门货梯,首层开门向南,其他层向北,首层侯梯厅靠外墙,其他层面向内走廊。货梯旁边的楼梯则采用奇数梯跑来转换方向,因为首层层高7.5m因此采用了5跑楼梯。自此客梯、货梯和南侧的疏散梯都实现了方向转换。根据室内的疏散要求,还需要在厂房北侧靠外墙的位置横向布置两部疏散楼梯,这两部楼梯只需要各自解决两个生产单元的疏散,因此不需要和内走廊连通。
.png)
4.辅助用房布置
布置辅助用房首先考虑其上下各层的对位关系,如强弱电间和卫生间。强弱电间内有垂直方向的桥架贯穿各层,卫生间的排水管道则不宜拐很多弯,一者是防止出现漏水,二者重力管需要一定的排水坡度,水平距离越长占用吊顶空间越多。本案的电井和卫生间都集中在北侧客梯附近,卫生间东西方向各设一个,使其与最远工作点的距离不大于50m。卫生间的管井布置在靠近交通核的一侧,出屋面后卫生间的范围则化为机房。布置管井时还需注意管井之间需要留出部分空间用于出线。例如本案电井的东墙贴着电梯井道,则西侧是一个主要的水平桥架出线方向,所以在电井和水暖井之间留了一条走廊,电井的开门也可以正好利用这条走廊。
布置风井时首先考虑的是出口的位置。对于出口在屋面的风井宜靠交通核布置,便于上下贯通;出口在其他楼层的风井则宜靠外墙布置,避免水平横管占用吊顶空间。其次,要考虑风井出口的间距。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进风口与排烟口若设在同一立面上需分开布置,垂直方向分开时进风口应位于排烟出口下方,两者边缘最小距离不应小于6m;水平方向分开时,两者边缘最小距离不应小于20m。为减少风口对立面的影响,本案尽量将进风口集中布置在首层,排烟排风口布置到屋面,解放二至五层立面。若排烟排风和进风口都位于首层时则设置到不同立面。第三,机房和风井的位置相互制衡,需要平衡对各功能区的影响才能调整出稳定的方案。
5.结语:
建筑单体的功能设计是一个多方面综合权衡的结果。柱网布置、功能区划、交通流线、辅助用房等均得到合理的组织才能保证建筑方案的完成度,充分了解功能之间的相互制约并善加利用是达到合理的重要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