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景观规划建设

发表时间:2020/1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徐娟
[导读] 摘要: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不断进步,景观规划建设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身份证号码:53038119950116XXXX  云南省昆明市  652200
        摘要: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不断进步,景观规划建设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市的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生活垃圾堆积如山,渲染了人们呼吸新鲜空气,渴望回归田园的新趋势,对乡村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使乡村的发展呈现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传统的乡村面貌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乡村景观,是个亟需解决的课题。本文就乡村景观规划建设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景观;景观规划;可持续;生态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进步,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环境,渴望呼吸到新鲜空气,回归“采菊东篱下,悠然在南山”田园生活。面对严峻的自然资源环境压力,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运而生,合理配置乡村土地,结合乡村景观和人文主体,实现经济生产与景观观赏相结合,共同打造成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生态系统。
        1目前乡村景观规划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1.1思想认识方面
        有许多地区的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方案脱离实际情况,设计人员缺乏深入了解,单纯立足于表面生活条件的改善。例如,只是关注住房条件的改善,虽然满足了村民的住房需求,但缺乏对村庄整体规划和人文思想的重视程度不够,村庄存在很大一部分的自行拆旧建新现象,呈现不少“欧式住宅”在乡村风貌中,严重冲击了乡村特色人文和景观风貌。
        1.2生态保护方面
        我国乡村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薄弱,缺乏配套的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在过去的时间里,乡村经济较快发展,但是在随之而来的大规模建设过程中,极少考虑到乡村固有的自然条件,因而忽视了乡村景观自生所蕴含的生态价值。原有的自然滩涂被混凝土所取代,许多当地的树木被砍倒为硬化建设让道,村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路面等情况都严重威胁了乡村的生态环境。
        1.3群众认知方面
        村民作为村庄的使用者是乡村景观规划的直接受益者,但是目前的景观规划建设中村民的身影少之又少,规划调查之初的问卷也是流于表面,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未能让村民产生强烈的参与感。其次建设好的乡村景观也依赖于当地村民的自我养护与管理。
        2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原则
        2.1整体统一性原则
        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到从整体到局部的协调统一,重点关注特殊的环境敏感区。科学评估当地环境容量,在充分满足当地村民切身需求的基础上,整合景观资源,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以期让人能从某种程度感到赏心悦目从而达到景观效益的最优化,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2.2地域性原则
        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到当地的名刹古寺、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等当地特色,并深入了解,做到有效结合当地的村落布局等方式将本地的历史传统和独具一格的建筑风貌充分展现。与此同时,合理开发利用现有的池塘、植被等自然资源,尽可能的保留其原有景观形态。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改造,力求土地在开发利用时与自然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呈现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景观。
        2.3生态可持续性原则
        生态可持续性一直都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植被、水系、自然保护区等都是乡村景观的现有自然条件,属于乡村的不可建设用地,要以保护为主,建设为辅。乡村景观规划建设基于乡村自然景观改造,因而具备较好的生态可持续性,景观类型丰富,是乡村宝贵的自然遗产。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应遵循自然生态学理论,通过生态保护手段,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自然生态系统。
        3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方式
        3.1村落聚集性景观
        乡村景观规划的范围是在乡村村域范围内,人类聚集活动的有关空间。

其中村庄是一个包含了社会、生态、文化等多种因素的聚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乡村景观设计的关键要素。反映了乡村历史文化,乡村生活等具有欣赏价值,并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如古建筑群,名木古树,风土人情等。在规划设计时应尊重不同建筑的风貌,保护并更新原有风貌,尽量唤醒村民的集体记忆,增强村民归属感;合理布局,规划路网,秉承着“安全、通达和美观”的原则规划设计通达良好、景色丰富的道路景观;深入挖掘当地现有历史传统,民俗文化提取景观元素造景,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景观小品,向各地人民展示本地独有的魅力。
        3.2乡村生产性景观
        生产性景观作为乡村景观的主要构成部分,主要是从农、林、牧、渔等生产经营性活动中呈现出来的景观类型。乡村生产性景观是人类依据自然环境情况,适地适树的改造自然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农副产品生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生长景观兼具美学和经济价值。在做规划设计时要对其进行统筹规划,确保乡村的协调统一;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还应考虑其机械化生产便利,保证乡村生产的经济价值;从传统的农林产业生产出发,从周边人群的需求出发,将农林生产活动与景观建设相结合,形成现代化观光农业提升其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从农林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优化农林生物多样性,在不影响其农业经济价值的情况下突出其美学价值。
        3.3自然生态性景观
        景观是根据生态学与美学原理对一定地区景观的结构与形态进行配置和布局的过程,是自然环境与生态文明的载体。要实现景观资源的优化利用,就要把每个景观作为单独的元素来考虑,合理融合各个景观元素,力求达到整体统一。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遵循生态学原理,保护为主,建设为辅,综合考虑交通干线和农田林网,构建完整的生态体系以便更好的结合各乡村聚落,达到“1+1>2”的效果,使自然景观的生态功能达到最优解。
        4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建议
        4.1 “以人为本”人才是一切设计的初始。村民是本村生活的主要享受者,一切设计的初始都要从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利益出发,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大上而脱离人文的亲和性,一定要让村民有参与感、归属感,结合村民的具体感受及生活习性参照当地的自然资源景观科学合理的制定方案。
        4.2 “天人合一”西蒙兹说:“景观设计师的终身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共处,”在注重地域特色、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等多种元素,的情况下还需重点关注当地村民的需求,才能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景观。
        4.3注重乡村特色塑造。山水田园,乡土民俗无一不是独一无二,乡村是区域特色和民俗文化的载体,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独具一格的魅力,规划设计要结合当地特色建设,构建传承特色文化、留住乡愁的新载体、新风尚,使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得以真正实现。
        4.4适当引入经济效益。在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中不能只关注经济效益,盲目跟风 “大规模扩张,低水平发展”。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适当引入部分可以持续发展的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项目,丰富乡村旅游资源,打造特色项目。
        参考文献:
        [1]李献兰,杨美玲.论城乡一体化下的乡村景观规划[J].现代园艺.2012(19):45-47.
        [2]张绿水,刘纯青,陈飞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的乡村景观建设及其保护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09(1):263-266.
        [3]王云才,刘滨谊.轮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J].中国园林,2003.19(1):55-58.
        [4]闫艳平,吴斌,张宇清,冶民生.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防护林科技.2008.(05).
        [5]邹志平.安吉中国美丽乡村研究模式[D].复旦大学.2012.
        [6]刘滨谊,陈威.关于中国目前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城镇风貌与建筑设计.2005.(09).
        [7]陈波,包志毅.乡村景观规划中的环境管理评价[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01)
        [8]黄志健,薛达,郭晋平,冯涛涛.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J].林业调查规划.2018.(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